文档详情

浅析《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38KB
约3页
文档ID:414916734
浅析《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_第1页
1/3

大家都知道:《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是叔本华的哲学体系的基础!所以,要理解叔本华的 哲学,掌握这篇论文是一个必要条件!首先,我认为:把这篇论文的名称翻译成《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是不恰当的!因为'充 足理由律’只是4个著名的思维规律的其中一个!而叔本华所说的‘根据律’,它的外延就 大得多了对于充分根据律,我挑选出两个公式:1,任何事物都有其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的理由2,任何事物之所以如此必有一个充分的根据而我个人比较偏向于第2个定义,因为‘理由’这个概念有一种主观意味,而‘根据’ 这个概念的客观意味要浓一点对充分根据律的概括可以表达成:“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以其他事物为根据而存在的叔本华认为:充分根据律是四个先天概念的共同表述而这四个先天概念其实就是4 类表象中的4个先天法则:1,生成的根据律即因果律2,认识的充分根据律3,存在的根 据律4,动机律由于这4个先天法则都在充分根据律中得到统一的表达,所以他们必定原于我们认识能 力中同一种原初的特质,即他们的根,从而我们也就不得不把这个根看作是客体的彻底的依 赖性、相对性、不定性和有限性,或者说成是:世界有限性的最内在的起源关于这个规律,我很欣赏叔本华的这句话:“正是由于先天的假定一切现象都一定具有根据,才使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要追问一个'为 什么’,从而我们才有充分的把握称‘为什么’为一切科学之母。

下面让我们进入叔本华对我们的4种表象的分析:叔本华没有把对第3类表象即时间和空间的分析放在首位,而是把对直观表象即经验世 界的分析放在了首位叔本华对经验世界的分析可以概括为:我们的大脑或者说知性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产生经验实在的复合体,并通过它的形式 因果律在时间中产生变化,在空间中产生运动虽然在我们的意识中直接存在的表象本质上是暂时的、分离的,但是,通过‘统觉’的作用,主体所握有的是关于实在综合复合体的包罗万象的表象我们把从属于这一复合体的事物称为“实在事物”或“客观事物”,而单从前者的角度 出发,他们只不过是“纯粹的表象”但是,实际上:“表象”和“对象”的区分是没有充分 根据的就连爱因斯坦也承认这一点叔本华是站在唯心主义的一边的,而这在很大部分上是由他对经验实在的分析的结果带 来的叔本华说到:“一个注定要被诸神摒弃的人,肯定会设想有一个外在的、可以感知的世 界,充塞在三维空间中,同时又在不可逆转的、永不休止的时间中运动,每前进一步都由因 果律支配着,无一例外,而且只要遵循因果律,我们就能在使用这些法则之前表明一一像这 样的世界,我们说,独立于我们自身,在我们之外真实地、客观地存在着,只须通过纯粹的 感觉便可传递到我们的大脑中,因而在我们之内就产生了一个同外部存在一样的第二性存 在。

然而,感觉终究是非常可怜的东西!即使我们器官中最高级的感觉,也不过是一种狭隘 的、具体的感觉,这种感觉即使遇到些微的变化也易受影响,就其自身而言,这种感觉总是 主观的,因此,不可能包含任何客观的内容,以及任何如直观之类的东西因为感觉是而且 总是发生在我们有机体之内的过程,并且局限在我们的皮囊里;因此,它不可能包含任何在 这个范围之外,换言之,在我们之外的任何东西IIIIIII、”在第19节,我们读到这样的观点:“但是,实在论完全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所谓的 实在事物存在不过是指它们被彻底表象化,或者一一假如一定要确切阐明的话,那么,我们 可以说,只有主体意识中的直接存在才可以被称为在现实性上被表象的东西一一甚至仅仅是 作为表象的东西而被表象的可能性实在论者忘记了如果客体切除了与主体的关系就不成其 为客体,而且如果我们抽掉了这种关系或者认为它不存在,我们就等于同时消除了一切客观 存在在这篇论文里,我们看到:叔本华对整个经验世界进行了深刻、透彻的分析,最终的结 论可以用〈康德哲学批判〉里的这句话来概括:“实际上,经验的直观现在只是,也将继续只是我们的表象:这就是“作为表象的世界” !”另外他对视觉的说法很有趣:“视觉可以被视为一种借助光线作为长长的触角伸向远方 的最不完善的触觉。

叔本华着重分析了触觉和视觉,而分析的结果依然是符合唯心论的观点的叔本华接下来分析了第2类表象:抽象表象即概念,在他的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第28 节,在这里我们读到了这样的深刻见解:“整个认识的真正核心是在直观表象的帮助下才得以进行的反思,因为这样才能返回到 一切概念的源头和基础叔本华对在这类表象中起支配作用的充分根据律即认识的根据律进行了分类,从而也把真理分为了 4类:1,逻辑真理2,经验真理3,先验真理4,超逻辑真理并且充分根据律在这类表象中主要是以超逻辑真理为形式接下来,叔本华开始分析我们的第3类表象:时间和空间由于第1类表象和第3类表象的区别是:物质所以叔本华一方面把物质定义为对时间 和空间的直观力,另一方面把物质定义为具体的因果时间中的根据律是:时间中的每一时刻都是以先前的时刻为条件的至于空间中的存在 的根据律则主要是数学的研究对象至于最后一种表象,那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唯一对象:意志主体它也是认识主体的 客体它只在时间中展现自身叔本华这一章中表达了这样一个有趣观点:“认识主体和意志主体的同一是一个绝对的 奇迹事实上,这种统一是“宇宙之结”,是解释不了的充分根据律在这类表象中的形式是:动机律。

这个嘛,大家都理解,我就不解释了接着叔本华讨论了他对‘记忆’的独到看法,在他看来,记忆是一种习惯作用然后,他分析了意志对智力的影响,但在〈论意志在自我意识中的主导地位〉一文中的 分析要充分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这个观点:“动机律是我们从内部看到的因果律这可以看成叔本 华的形而上学的基石叔本华的这篇论文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他的观点也是很有趣很新颖的对我个人而言,我看重的还是他对直观表象的分析,因为这一分析是理解唯心论的钥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