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班主任工作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爱心和耐心,今天我还想和大家分享“将心比心”、“公正之心”和“平常心”下面和大家一起讨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三个小案例 将心比心案例一:女生L同学课间上厕所时,被别的同学不小心撞倒,下巴磕破了当时数学老师及时给孩子处理好,并第一时间联系孩子家长,把孩子送到医院去检查所幸孩子无大碍,只需要贴胶布慢慢恢复,不用缝针我们当时也向孩子家长进行了情况解释,孩子的奶奶也感谢老师的及时处理本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第二天早上孩子的妈妈带人到学校来找我,因为我在上课,她们一直在学校大门口站着,后来在课间找到我的办公室,来不及喝一口水,我就带着家长到教室门口去,因为我还要坐班等我安排好教室内的秩序,由值日班长负责管理,我就急忙出来和孩子妈妈进行交流但当时我看到的是两张怒气冲冲的脸,我还没有来得及向她解释当天的情况,她就开始大声地吼叫:“我的孩子来这里上学,安全都得不到保证,我怎么放心把她送到这里来?我和她爸爸一想到她摔成那样,我的心都放不下,我睡不着!我要看监控录像!我要找出是哪个孩子把我女儿推倒的!我要找他算帐!”说着说着,她开始大声痛哭。
我等她情绪稍微平复了些,开始向她解释:“首先,孩子摔倒碰伤,你们家长心疼,将心比心,我作为老师一样心疼,她就和我的孩子一样但是,我们了解过这的确是一次意外,并且在各个班再次进行了安全方面的强调她停止了哭泣,手指着我说:“那好,你负责!我要两个说法,首先学校给我个说法,怎么保证我孩子上学的安全?第二,你给我个说法,你得保证我孩子这六年内,不再碰伤、不再摔跤!”我向她解释:“首先,学校最重视的就是安全,从你的孩子入学第一天,我们每天都在按学校要求进行安全教育,每天的晨会、每次的班会都强调安全,并且教给孩子安全自护的方法其次,在老师每个课间坐班的时候,也是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教育如果现象普遍时,我们还会通过校信通和家长群,与家长进行通报,请家长一起关注,一起教育至于你的第二个要求,我无法做到我自己的孩子也经常摔跤,我每次都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还要想一想怎么避免下次再摔摔倒不可怕,掌握自护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你说呢?”她没有再咄咄逼人我接着说:“L同学入学以来,表现都很优秀,可见你们的家庭教育做得很好我们每位老师都很喜欢她,发生这件事,我们也很心疼但是孩子更需要的是我们教给她安全自护的方法 这时旁边的那位陪同者开始圆场:“老师,我们也不想来找你吵架,毕竟孩子还要在你手里呆六年。
我一笑了之,我想,她的确是想多了,不管家长用什么态度对待老师,老师绝对不会转嫁到学生身上的 放学以后,我和数学老师又提上水果、牛奶赶到孩子的家中看看孩子,孩子的奶奶紧握着我们的手说着感谢,孩子妈妈也急忙给我们倒水让座看到孩子仍旧活泼,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所受的委屈都不算什么了 公正之心案例二:对子两个同学之间发生了小矛盾,但是都没告诉老师,晚上,其中一名学生的家长在家长群里开始向我告状,言辞激烈可能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我当时在群里回复她:明天早上到校后,我就和数学老师一起了解情况,处理好后会尽快与你联系第二天上午的课间,我们先找这两位同学了解情况,然后再把他们所在小组的组员全部叫在一起询问具体情况,最后把10位值日班长请出来,询问这两个同学平时课间的表现后来,终于清楚了:A同学在课上对学时,经常喜欢偷偷地挤占B同学的位置,B同学忍无可忍,就开始掐A同学的胳膊进行反击其实平时他们俩相处得还不错但是两个同学在向家长反映时,都犯了每个孩子都会犯的错:只说别人的错,不说自己的过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再处理,不能只听学生或家长的一面之词,要细致地了解事情的原委,分清责任再进行个别教育,避免“各打五十大板”。
只要我们老师秉承着公正之心,加上其他同学的理解,孩子们会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平常心案例三:有一位孩子的爷爷在照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经常在家长群里发表他的一些“想法”,尤其是涉及到收费的问题学生订学生奶时,他在群里说:“牛奶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我们不想订,但是不订又不行学生订校服时,他也在群里说:“校服质量肯定不好,我们不想订遇到孩子回去说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又在群里说:“肯定是哪个学生欺负我们家孩子,你问清楚,我要找他算帐!”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会详细地向他解释每一项工作的具体内容有关收费的问题,我都是一再强调“完全自愿”,请家长和孩子商量好了再做决定,并且我们尊重家长的意愿,请家长签字“同意”或“不同意”,如果他不相信,可以到学校来查一查我们班上家长们的签字无论我怎么解释,他就是一口咬定“你们老师肯定得了好处”,生怕自己的孩子不交费的话,会被老师批评因为每次我向他解释时,都是在家长群里,很多家长也看到了,她们就一起帮我解释,我想家长们的解释比我更有说服力,因为后来他就不再提这些事了家长素质参差不齐,遇到这样的家长,有时我也很苦恼,有时我也很憋屈,无论我们付出得再多,花费再多的时间与精力向他解释,也是徒劳的。
他不会理解,更不会支持所谓公道自在人心,绝大多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事们的贴心安慰,学校领导的及时开导,总是会在我们受挫时、受委屈时,鼓励我们、温暖我们,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再次充满信心,让自己的内心再次充满正能量,并把这股正能量传递出去,激励自己,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