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是涉及气体实验的最常规步骤)2. 检验氢气纯度.(这是易爆炸气体使用的必经步骤)3. 加入药品,链接好装置.4. 先通氢气一段时间赶走玻璃管里的空气,防止氢气混合空气加热时爆炸.这一步很重要, 千万不能先加热,这也是常考点)5. 在点燃酒精灯加热,直到黑色固体完全变红.6. 熄灭酒精灯,并继续通空气,直到试管完全冷却为止(这一步也非常重要,因为反应生成 的铜制灼热的,如果遇到空气会立刻被氧化为氧化铜,所以在它完全冷却之前绝不可停止通 空气,这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当然也是长考点7. 回收药品,整理实验装置.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解释下列操作的理由(1) 检验氢气的纯度(2) 装置仪器,使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 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氢气(4) 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2)1) 检验氢气的纯度回答:不纯可能会爆炸2) 装置仪器,使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回答:防止冷凝在瓶口的水流回瓶底使试管炸裂(3) 实验开始时仙童一会儿氢气回答:排除试管里面的空气,防止爆炸(4) 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回答:防止爆炸,如果先停止通氢气,那么空气和氢气继续燃烧容易包扎(2004北京)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正确操作是:实验开始时需先通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需先撤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分析:实验开始时如果先通入氢气,后加热,氢气就和玻璃管内的空气混合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爆炸,所 以应先通入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如果先停止通氢气,后撤酒精灯,这样刚还原出的铜就在加热的情 况被氧化,所以实验结束时需先撤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解答:解:因为氢气是易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把玻璃管内的空 气排出,然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这样被还原出的铜,在氢气的保护下慢慢 冷却.故答案为:通氢气,加热,撤酒精灯,停止通氢气.试题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 指出装置中的三处错误①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②导管未伸入B试管底部③试管B的底部未高于管口(2) A试管中的药品可能是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的现象为大量气泡冒出,锌粒逐渐溶解(3) B试管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CuO+乌席 CU+H2O,反应时能观察到的现象为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试管口有水出现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 程式.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求,观察实验装置图,找出装置图中存在 的三处错误;(2) 由实验装置图,确定两部分装置的作用,结合实验室制取氢气通常所选用的药品,从而判断装置A内 所加入的药品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 由装置的作用判断试管B内所发生的反应,并根据反应说明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解答:解:(1)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长颈漏斗未按要求伸入液面 以下;向试管内通入氢气时,为排尽管内空气,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图中导管未伸至底部;在使用试管 对固体药品加热时,为防止水回流至试管底而使试管炸裂,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图中试管口高于试 管底部;(2) 实验室通常使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因此在发生装置的试管A中的药品应为锌粒与稀硫酸; 反应时可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锌粒逐渐溶解;(3) 氢气还原氧化铜是在试管B内发生的,因此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时可观察到试管内的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铜,同时会在试管口观察到有水产生.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导管未伸入B试管底部;试管B的底部未高于管口;31. (8分)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 、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性2) 、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 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 后,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3) 、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 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 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 也未 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铁的氧化物化学式Fe2O3Fe3O4FeO颜色红黑黑化学性质可溶于酸常温下不溶于稀酸可溶于酸并没有生成 (4) 、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