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习祈记忆的信息加工稅式图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如图),这一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即把学习过程比拟为信息的加工过程,其中存在着4次转换过程:1. 环境到感觉登记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感受器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将信息输入至中枢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象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0.25〜2秒2. 感觉登记器到短时记忆:信息在一个感受记录器里短暂停留后由选择性知觉将它转换成可辨认的形式并输入短时记忆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是很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如果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没有被复述,一般只能保存几秒钟,但是如果学习者做了内部的复述,这样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且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次只能记7+-2个项目3. 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到短时记忆):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等,信息还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长时记忆的信息可重新提取到短时记忆并和其它学习结合成新的知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可能被检索回到短时记忆,这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
当新的学习部分地依赖于对学生原先学过的东西的回忆时,这些原先学习的东西就从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并重新进入短时记忆4. 记忆提取到反应发生器:当信息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提取并传递到反应发生器,从而激活效应器(肌肉)时,就导致学习者对环境的、可观察到的习得行为,使观察者得知起初的刺激已产生了预期效果,信息就这样被“加工”,学习者就是这样完成一次学习过程与此同时,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部分执行控制”即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