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国经济会进入“失去的十年”吗——对历史上历次经济危机对比分析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03KB
约15页
文档ID:49689927
美国经济会进入“失去的十年”吗——对历史上历次经济危机对比分析_第1页
1/15

美国经济会进入美国经济会进入““失去的十年失去的十年””吗吗————对历史上历次经济危机对比分析对历史上历次经济危机对比分析2008-12-31爆发于 2007 年 3 月份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几乎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由此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由于资本主义本身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会周期性发生纵观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贪婪与恐惧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仅仅局限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20世纪 70 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壮大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经济危机呈现出新特点:一是每次危机间隔时间在缩短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平均每 10 年左右发生一次,而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平均不到 5 年就会发生一次,特别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发生了1992—1993 年欧洲汇率危机、1994 年拉美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危机、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 1998 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濒临倒闭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这五次危机平均不到两年就发生一次二是经济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

一个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往往会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比如拉美经济危机和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影响到全球,比如现在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导致全球经济下滑重新审视以往的经济危机,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帮助我们认清方向,尽快走出误区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表象与 1929—1933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73—1975 年石油危机、1987 年美国银行倒闭事件、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和本世纪初网络“泡沫”危机有很多类似之处笔者通过对这几次危机发生的成因和对经济的危害程度进行比较来更清晰地认识本次金融危机历次危机发生的成因比较历次危机发生的成因比较1929—1933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实体经济过分扩张,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当时执政的共和党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技术发展和新型工业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发展最为迅猛与此同时,“一战”后大兴土木,建筑费用飙升,带动了钢铁、木材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了整个工业产值实体经济的过分扩张,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物价大幅下降,利润被不断挤压,公司倒闭重组现象频现。

1927 年,美国全国公司中 0.2%的公司占据全国公司总收益的近 70%在生产严重过剩、商业萎缩、大量公司倒闭、失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股市大幅下跌2.美国金融信用过度膨胀生产的高涨刺激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信用膨胀,仅 1928 年和 1929 年,就发行有价证券 180 亿美元1923 年年初,纽约证券交易所证券的平均价格不过 98 美元,1929 年年初就涨到了 306 美元,1929 年 9 月达到了最高的 365 美元在 1929 年 10 月之前的 18 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随着投机者大量拥进股市追求高利润,一些主要工业股票价格翻了一倍多同期,欧洲的资金也洪水般涌进美国,银行总共贷款约 8O 亿美元供证券商用以在纽约股票市场进行交易当时,购买证券只需要支付 10%的保证金,参与证券投机的人都靠借款来购买大量证券,2/3 的证券交易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的3.房地产市场过度发展当时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一次爆炸性增长1915 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栋豪华别墅价值 24 万美元,3 年后涨至 50 万美元,到 1925 年已涨至 400 万美元,10 年间该别墅价格涨幅接近 16 倍。

那时,融资买房的手法类似于现在,即只要向银行交付一成首付款就可拿到房屋钥匙,而炒家一个月后将房屋脱手即可获利 10%—20%如此高的利润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全国各大报纸几乎刊登的都是房地产广告,《迈阿密日报》曾经创造了发行单日 504 版的记录,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有关房地产的报道和广告可见,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巨大不过,这些泡沫因 1926 年佛罗里达州遭受飓风袭击,房屋倒塌无数而开始破灭,并逐渐蔓延到整个美国1927 年起,有多家银行因房地产市场崩溃而倒闭4.美国货币当局政策失误当时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至少有四项货币政策是错误的,其没有在第一时间调整货币政策,加重了危机影响的程度和深度美联储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是 1928 年年初至 1929 年 10 月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股市崩盘,虽然投机暂时得到抑制,但代价惨重由于当时是黄金本位制度,1929 年 10月美国股市崩盘后经济开始衰退,要想吸引黄金流入只能采用高利率政策,美联储不得不保持 5%高贴现率直至 1930 年 2 月1931 年 10 月,美联储再度将利率从 2.5%提高到 3.5%,直至 1933 年 6 月才开始下调。

第二个错误是 1931 年 9—10 月份美联储决定不去理会银行系统困难,将重点放在阻止黄金储备减少和保护美元上1929 年 4 月 19 日,罗斯福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但 1929 年至 1932 年,美国仍然坚持了 3 年的金本位1929 年 6 月 5 日,罗斯福政府宣布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第三个错误是在 1932年,美联储认为名义利率已经很低,未放松货币政策最后一个错误是长时间忽视银行部门存在的问题19731973——19751975 年石油危机年石油危机1967 年 6 月 5 日,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主动发动袭击,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等共计 65000 多平方公里土地,大批巴勒斯坦难民被赶出家园为夺回失地,阿拉伯国家在前苏联的支持下,1973 年 10 月埃及和叙利亚入侵以色列,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战争爆发后的 12 月,一场“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引发这场危机的是石油涨价1973 年,石油售价从每桶 2.48 美元涨至 11.65 美元在一个需求不断萎缩的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危机爆发,导致欧美经济陷入衰退。

1987 年美国股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股市更是进入繁荣阶段1966 年美国股指达到一个高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接近 1000 点,此后一段时间,股市进入波动期上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证券市场重新回暖,1982 年 10 月 21 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达到 1036 点,突破了 10 年前的高点,此后股票指数持续 5 年上涨,美国经济也开始不断恢复活力1981 年,罗纳德·里根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其推崇弗里德曼的自由资本主义理论,强调不对经济进行干涉,同时为了吸引外国资金,采取强势美元政策,通过资本项目顺差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实现美国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应对强势美元对本国经济的损害,里根政府又通过减税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减税刺激经济和增加军费支出使美国的财政赤字快速上升1982 年,美国财政赤字开始明显增加,1983 年度高达 2000 亿美元,占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的 6%,这一赤字一直保持到 1986 年与此同时,1980 年—1984 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也逐年增加,到 1984 年已高达 1000 亿美元1987 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创纪录的 1700 亿美元。

由于大量外国资本进入美国,极大地推高了美国股票价格1982 年至 1987 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上涨逾 2 倍,同期,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股市分别上涨了 3.56 倍、3.51 倍和 l.6倍1987 年 9 月,美国上调官方利率,联邦德国也随美国提高了利率,此举立即遭到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严厉批评贝克认为,联邦德国这样做违法了国际协调政策,并表示这样无法确保美元稳定贝克的这一席话引发证券市场恐慌,投资者开始在股票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抛空,由于当时华尔街盛行程式化交易和投资组合保险交易模式,在股市迅速下跌过程中,计算机自动发出的平仓盘加速了股市暴跌,从而导致了股市崩盘日本经济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失去的十年””1.“二战”后美国利用日本来压制中国和前苏联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对抗中国和前苏联的两次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次牺牲中国经济的战争却使日本经济呈“喷气式”增长,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和实现工业化为遏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美国“二战”后热情地扶植日本这个远东地区盟友,为其提供了一系列帮助和支持,如允许日本自由地从美国及相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引进各种技术,允许其产品自由进入他们的市场,允许日本从美国等国引进资金,等等。

同时,1955—1970 年世界原油价格每桶不到 2 美元的低廉价格使得日本以大量消耗石油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这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是极为有利的日本 1952 年重返国际舞台之后,也相继参加了一些组织,并享受到进出口方面的许多特殊优待,如贸易、资本自由化进程被获准相对滞后等这对“二战”后的日本出口主导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无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955—1972 年,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在这 18 年里,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年均 9.7%,其中 1955—1960 年为 8.5%,1960—1965 年为 9.8%,1966—1970 年为 11.6%,呈增速不断提高的态势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大多数年度的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不仅是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到 1967 年,日本 GNP 超过了英国和法国,1968 年又超过了西德,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经济高速增长达到顶峰的 1973 年,日本 GNP 增加到 4170 亿美元,分别相当于西德的 1.21 倍和英国的 2.30 倍,对美国的比重也提高到了 35.1%。

这样,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就进一步巩固了随着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日本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以国民总资产为例,自 1975 年开始统计以来,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 GNP 增速,尤其是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年均增长率高达 14.9%,几乎相当于名义 GNP 年均增长 4.9%的 3 倍1987 年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 36.9 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 35.8 万亿美元,一时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1989 年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高达 6871 万亿日元,按当时美元汇率换算为 48.1 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 GNP 的 17.2 倍,与此对应的是日本股市和楼市的繁荣景象2.日本楼市和股市产生“泡沫”由于货币政策极度扩张,1988—1990 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6.0%、4.4%和 5.5%,明显超过 1980 年代前期 3%左右的平均水平和同期其他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大量过剩资金流入股票和房地产部门,导致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暴涨1987—1989年,日本股票价格平均上涨 94%,城市土地价格平均上涨 103%,到 1989 年年底,日本不动产价值已经是美国的 4 倍,而日本国土面积仅为美国的 1/25。

在土地投机中,银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9 年年底,强烈主张抑制泡沫的三重野出任日本银行总裁,一上任就将公定贴现率由 3.75%提高到 4.25%,结束了日本“超低利率”时代1989 年 5 月至 1990 年 8 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公定贴现率,使之高达 6%同时,日本央行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投入,到 1991 年日本银行对不动产业实际上已不再增加新的贷款3.美国对日本进行“金融手术”由于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已经严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