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

专业****件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9KB
约14页
文档ID:25774091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_第1页
1/14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2.了解唐朝和新罗的相互往来的学习和交流3.掌握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和玄奘西行取经等相关史实1.重点: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难点:理解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知识梳理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1)背景:  ①  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  ②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  ③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鉴真东渡(1)概况: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2)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  ④ 、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①唐朝 ②先进文化 ③制度 ④医药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概况: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  ⑤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  ⑥  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⑤科举制 ⑥音乐 三、玄奘西行1.时间: ⑦  初年 2.概况:(1)高僧玄奘西行前往  ⑧  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⑨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  ⑩  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⑪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⑦贞观 ⑧天竺 ⑨那烂陀寺 ⑩佛教 ⑪大唐西域记 重点梳理【重点01】玄奘和鉴真的异同点(1)同:都是唐代著名僧人;都为完成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顽强毅力;为加强唐朝的睦邻友好关系、促进中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2)异:玄奘是去天竺取经,鉴真是到日本弘扬国法,这一“取”一“送”,反映了唐文化兼容并包和双向交流的特点【重点02】唐朝时期地外政策的特点对外交往频繁;广泛交往;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1.《大唐西域记》和《西游记》《大唐西域记》和《西游记》虽然都与玄奘西行取经有关,但《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以亲身见闻而学成的,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而《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缩写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2.遣唐使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著名日本政府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基础过关】1.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玄奘 B.文成公主 C.松赞干布 D.鉴真2.唐朝时期,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是( )A.朝鲜 B.越南 C.日本 D.菲律宾3.《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其作者是( )A.鉴真 B.玄奘 C.吴道子 D.松赞干布4.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高僧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5.历史典籍《东征传》记载: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恳请唐代某位高僧东渡日本,传经播法。

此位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一行 D.慧能6.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 )A.节度使 B.遣唐使 C.遣隋使 D.转运使7.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有一位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回来后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是:( )A.《马克·波罗行纪》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二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三 :“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请你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知道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2)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3)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直击中考】10.(2020·四川达州市,2,3分)“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A.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心照太清B.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除C.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鏑无声五十年D.九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毓11.(2020·吉林,3,2分)宋代赞宁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下列体现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是( )A.张骞通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C.鉴真东渡 D.玄樊西行12.(2020·湖北咸宁市,3,3分)唐玄宗年间,一高僧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该高僧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马可•波罗13.(2020·北京,7,2分)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A符合题意;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并没有把天竺的佛教等介绍到中国,B排除;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赞普,C排除;鉴真是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D排除;故选A。

2.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被称为遣唐使故C正确;ABD没有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故排除综上故此题选C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4.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D正确;张骞是西汉通西域的使者,A排除;班超在东汉时期收复西域B排除;玄奘是唐太宗时期西行印度求取佛经的高僧,与题不符综上故选D5.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渡日本宣扬佛法的是鉴真,故选B;玄奘是西游,而非东游,排除A;一行的主要功绩是制定《大衍历》,并未东渡日本,排除C;慧能的主要功绩是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其并未东渡日本,排除D;故选B6.B【解析】遣唐使是指派往唐朝的使节朝贡唐朝的外国使节俱可称作“遣唐使”在唐王朝存续的7世纪前期至10世纪初期,高句丽派出的遣唐使共24次,百济25次,新罗178次 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实际成行16次,名副其实的有12次。

故B项正确;AD项都是专制王朝下的行政官员,与日本无关,排除AD项;遣隋使与唐朝无关,排除C项7.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的地理史籍,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著作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8.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唐朝交往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因为唐太宗派玄奘到天竺取经,中国与天竺交往的最大特点是以佛教为纽带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9.(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2)人物:鉴真;事迹: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3)人物:玄奘;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4)繁荣与开放解析】(1)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还派遣十多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其中既有官员、也有留学生,还有不少留学僧,晁错就是其中著名的僧人代表。

2)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唐风洋溢奈良城”是郭沫若评价唐朝时高僧鉴真的奈良,日本的古都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用了卓越的贡献3)依据材料三中“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可知,说的是玄奘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10.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鉴真盲目航东海”,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选项A符合题意;“波斯”“度流沙”“驼铃”等信息可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除”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兴盛,B排除;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鏑无声五十年,说的是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的故事,C排除;九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毓,意思是犹如九重天门似的宫殿大门, 迤逦开启,万国使臣朝拜大唐皇帝,D排除。

故选A11.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东渡,传播了大唐文化,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故C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甘英出使大秦开通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玄樊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故ABD均不符合题意12.C【详解】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C符合题意故选C;汉朝张骞出使西域,A错误;玄奘到达印度,B错误;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在元朝来到中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