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1主要学习内容(参考)n1、个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n2、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n3、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体行为 2一、个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n(一)遗传与行为n1、人体中决定遗传的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n2、研究结论:n 不仅体貌特征可以遗传,心理和行为特不仅体貌特征可以遗传,心理和行为特征同样可以得到遗传征同样可以得到遗传n3、组织行为学中的员工满意度也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3(二)大脑结构与行为4(三)神经元活动与行为n1、乙酰胆碱n2、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n3、内啡肽n4、5-羖色胺5n(自修!!!)n请在自学完后回答下列问题:n个体行为与遗传的关系如何?67二、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n(一)学习的定义n1、学习(learning):n 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n注:学习行为无法看到,只能够从行为的变化中得到学习是否进行的结论8n2、定义的理解n1)学习包含着变化n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暂时得变化可能仅仅是反射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结果n3)定义关注的是行为,只有行为出现了变化,学习才会发生如果个体仅仅在思维过程或者是态度上发生了变化,而行为未发生相应变化,则不能称为学习。
n4)学习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它可以是通过直接方式得到的,也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得到其中,最关键的是,这种经验是否导致了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9(二)学习理论n1、经典条件反射n20世纪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提出n 条件反射的学习指,建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当有吸引力的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多次相互匹配时,中性刺激物就会变成条件刺激物,因此拥有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n 1011n无条件刺激物无条件刺激物——食物食物n条件刺激物条件刺激物——铃声铃声n核心核心——建立是食物与铃声之间的联系建立是食物与铃声之间的联系n铃声(中性刺激物)铃声(中性刺激物)n食物(无条件刺激物)食物(无条件刺激物)具有了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具有了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12n经典性条件反射是被动的n由于事件的发生而使我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它产生于我们对于具体对于具体的、可识别的事件作出的反应的、可识别的事件作出的反应因此,可以解释一些简单的反射行为13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n认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n通过学习,个体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而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n操作性行为指的是主动的或习得的主动的或习得的行为,而不是反射性或先天的行为该行为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重复的可能性14n与之相应,斯金纳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认为,行为并不发端于内部(即并不是由反射或先天而决定),而是后天习得的n在具体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会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n如果人们的行为可以得到积极强化,则他们最有可能重复这种令人满意的行为而且,如果奖励紧跟在恰当行为之后,则最为有效如果行为不被奖励或受到惩罚,则不大可能继续被重复153、社会学习理论n1)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聆听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n2)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n3)对管理者启示:n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n动力复制过程 强化过程16(三)行为塑造n1、行为塑造(shaping behavior):n管理者常常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个体的学习,塑造个体的行为的过程n2、行为塑造的方法n1)积极强化n2)消极强化173、强化程序n(1)连续强化连续强化程序:n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与强化。
n(2)间断强化间断强化程序:n并不对每一次理想行为的出现都给与强化n 比率强化:比率强化:取决于被试作出反应的数量,当某一具体行为重复了一定数量后个体才可以得到强化n间距强化间距强化:个体在第一次恰当的行为之后要再经历一段时间才会得到强化包括固定强化、可变强化)n研究结果:与连续方式相比,个体在间断强化中倾向研究结果:与连续方式相比,个体在间断强化中倾向于更不愿意放弃活动于更不愿意放弃活动18强化程序强化程序强化程序强化程序强化的实质强化的实质对行为的影响对行为的影响范例范例连续强化每一次理想行为之后给与奖励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单习得行为也会迅速消失表扬和恭维固定时距在固定的时间间隔下给予奖励一般性的和不稳定的绩效水平,并会迅速消失每周付薪可变时距在可变的时间里给予奖励中等以上的和稳定的绩效水平,消失缓慢随堂测验固定比例根据固定的产出次数给予奖励较高的和稳定的绩效水平,迅速达到但也迅速消失计件工资可变比例在变化的产出次数基础上给予奖励非常高的绩效水平,并消失缓慢支付佣金的销售工作194、组织中的一些具体应用n1)健康工资与病假工资n2)员工处分n3)开发培训方案n4)自我管理20三、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体行为n(一)社会人口学因素与个体行为n1、年龄n(1)年龄与流动率(年龄大流动率低)n(2)年龄与缺勤率(年龄大,不可避免的缺勤率高;年龄小,可避免缺勤率低。
n(3)年龄与工作绩效:一方面,年龄增加,认知速度、动作技能下降,单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工作类型这一中介变量n(4)年龄与工作满意度:需要考虑工作类型中介变量21n2、性别n罗宾斯观点:男性与女性在绩效之间无明显差异而现实情况是,存在“职业天花板”现象n可能的原因:n(1)社会角色n(2)生育22n3、任职时间n(1)与工作效率::任职时间与效率无关(罗宾斯)n(2)与缺勤率:负相关n(3)与流动率:负相关n(4)与满意度:正相关(关联性高于年龄)23(二)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民族文化n1、文化概念n 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这一体系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的行为方式n——罗宾斯罗宾斯n2、文化研究的缘起n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与美国企业管理发展差异引起关注参读《参读《Z Z理论》理论》)243、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文化维度文化维度文化特征文化特征1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利益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成员对团队中其他成员负有责任2权利差距大权利差距大能接受权力的巨大差距,成员对权威显示出极大的尊敬权利差距小权利差距小淡化不平等地位,不恐惧或敬畏上级,认为权力来自专长3不确定性规避高不确定性规避高焦虑、紧张、感受大的压力,采取回避方式不确定性规避低不确定性规避低平静接受,容忍不同行为和意见,冲突有利,强心里安全感4男性化男性化男性居统治地位,倾向自信武断、进取好胜,重个人表现女性化女性化相反25 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构架 国家国家个人集体个人集体权力距离权力距离 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生活数量生活数量澳、英国个人的小中等强 墨西哥集体的大高强法国个人的大高弱意大利个人的中等高强新加坡集体的大低中等日本集体的大 高强美国个人的小低强中国集体的大中等中等26对“Management”一词的理解n 西西方方对对“Management”“Management”一一词词侧侧重重于于““授授权权 ””(( DelegateDelegate)) 与与 ““协协 调调 ””(( Co Co ordinanceordinance)),, 且且授授权权在在“Management”“Management”的理解上受到特别强调;的理解上受到特别强调; n 中中国国对对“Management”“Management”一一词词侧侧重重于于““理理智智地地掌掌管管””,,这这种种掌掌管管在在中中国国企企业业间间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可能衍生出多种问题。
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可能衍生出多种问题 27权力距离方面的差异n 中中国国企企业业高高层层与与中中低低层层经经理理人人员员之之间间的的权权力力距距离离,,通通常常显显著著地地大大于于西西欧欧企企业业,,中中国国企企业业的的高高层层经经理理人人员员拥拥有有比比他他们们的的西西方方同同事事更更大大和和更更广广泛泛的的权权力力,,而而低低层层经经理理人人员员得得到到的的授授权权则则远远远远小小于西方的同等级人士于西方的同等级人士28思维方式上的差异n 围围棋棋逻逻辑辑与与象象棋棋逻逻辑辑的的区区别别极极富富有有表表现现力力地地刻刻画画出中西方人士地思维上的差别出中西方人士地思维上的差别 围棋逻辑重在构筑包围圈,尽可能多地扩展地盘围棋逻辑重在构筑包围圈,尽可能多地扩展地盘;; 象棋逻辑则重在挑战主帅,象棋逻辑则重在挑战主帅,“将军将军”制胜;制胜;n因因此此,,当当中中方方人人士士在在商商务务来来往往中中没没有有开开门门见见山山、、直直入入主主题题、、明明确确提提出出自自己己的的要要求求时时,,绝绝不不意意味味着着他不是正在想方设法迫使对方满足他的愿望他不是正在想方设法迫使对方满足他的愿望。
29 中西方人士思维方式比较中西方人士思维方式比较 30 沟通习惯上的差异31(三)全球化与多元化背景下的行为管理n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日益发展导致了文化冲突现象频出n解决方法:n认识差异、尊重彼此、求同存异!!认识差异、尊重彼此、求同存异!!!!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