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引论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引论 【作 者】肖唐镖 【作者简介】肖唐镖 江西省委政策研究室评价一套政治体制完善与否,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其价值目标或政治目的的合理性程度,即它是否符合社会与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二是其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程度,也就是它是否能使政治体制所内含的价值目标得到保障和实现前者是价值层次的问题,后者是操作层次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谓无目的性的政治或无操作性的政治都是不存在的应该说,价值目标与操作程序这两个方面,正是政治体制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努力的根本方面为此,本文试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价值目标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意义所在人是理性动物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的活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种目的性就表现为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特征所谓价值,按较公充的说法,系指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是否同主体的结构或需要相符合、一致或接近的关系,即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价值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体现了政治形态的本质有什么样的政治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要求人类政治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政治价值观不断转换与更迭的历史,其中,既有真、善、美,也有知识、幸福、荣誉、身份、血缘、权力,还有正义、自由、平等、民主,等等。
在政治生活中,政治价值按其主体性不同大体可分三类:一是社会单个成员的价值追求;二是一定阶级和社会群体的政治价值追求;三是政治制度安排中的价值目标,也即“特殊的公共权力”的价值追求在这三类价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从表层看,政治权力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单个成员和一定阶级、群体的价值要求的聚合,因而往往以全社会代表的面目出现,但实际上它反映着统治阶级的价值要求一般地说,整合性愈强的社会,三者就愈趋于一致,异质性愈大的社会,二者的冲突就愈突出限于文章主题的需要,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政治价值,即“特殊的公共权力”的价值追求政治”即“特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这种“特殊的公共权力”就是政治权力研究政治,不能不研究其价值追求因为对政治和政治权力来说,它所内含的价值目标对其活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导向作用,即规定了政治权力的活动方向价值目标作为权力活动的直接动机,它体现着政治权力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政治权力的一切活动必须为此而展开2.组织作用,即影响着政治权力的组织与运行方式政治权力的组织与运行方式,表现为政治系统的制度安排及其操作程序,它取决于政治系统自身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需要,而价值目标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等人将价值目标(如“宗旨”、“动力”)当作划分政体的依据之一3.制约作用,即限定了政治权力的活动范围作为政治权力有目的性活动的表现,价值目标要求政治权力的一切活动均应合乎此目的性,反之,即被视作“越轨”而受限制4.评价作用,即关系着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由于价值目标体现着政治权力活动的目的性,因而社会的成员和群体--正如利普塞特所说--总是“按照政治制度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念来确定该制度是合法的或非法的《政治人》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53页)5.整合作用,即影响到政治权力的凝聚力在一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中,政治权力的价值原则居于主导地位,它虽然反映着并受制于整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但它一经形成就对后者发挥着强大的整合作用而这种整合作用的强与弱,则直接关系到政治权力的凝聚力 二、方法问题在当今中国,政治价值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在两个方面已明确一是根本方向已经明确随着人民政权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成为我们奋斗的最终目的应该说,这为我国政治价值目标的设立界定了根本方向按此,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就应当在政治领域全面贯彻。
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已明确,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定位于民主的价值体系但是,这一切价值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还须作进一步的研究政治价值作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研究价值问题,应该联系价值观念产生和形成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对此规律,认识分歧较大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多数对它作唯心论的理解,认为价值观念源于“自然法则”或上天所赋,如卡特林赞成把政治哲学建立在“美学的基本原理或公理所作的判断”的基础上《现代政治思想》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7页)蒂德则说“你对政府目的的理解取决于你对人性的理解《政治思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7页)按历史唯物论,价值观念的生成,价值目标的选择,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在以往价值活动的基础上理性活动和实践经验的升华具体地说,价值目标的设定和选择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和提升:一是社会发展对政治权力提出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并提出政治权力的价值目标,实际上就是聚合并反映着这种社会需求(其中主要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需求)二是政治权力的权限和能力,即它能够做些什么来实现社会提出的需求。
政治权力是社会各种权力最具威力和影响力的一种,因而成为人们追求价值理想的主要方式政治权力既是阶级统治的机器,又是社会管理的工具,对社会、经济和社会成员活动的各个方面无不发生重要的影响不过,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有所不同,它可能成为“全能人”,也可能作为“守夜人”,还可能是“适度的干涉者”,等等三是已经形成的价值目标结构构成这一结构的成份呈复杂化,既有传统性的“沉淀”,又有现代性的要求;既有科学合理的价值目标,又有陈旧过时的残余期望等它们可能体现在法制、制度的安排中,也可能直接实践于人们的行动中四是有关价值目标的各种理论和主张它们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重新建设性确定政治价值和目的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政治学论文网) TAG标签: 活 目标 利益 价值 原则 社会主义 社会 民主 权力 政治 三、几个特点综上所述,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呈多样性,它们共同构成为一个价值体系从宏观上分析这一价值体系,可以发现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价值目标之间存在一种层级性(即等级序列)关系其中,有终极性价值,也有次要性价值;有长期性价值,还有近期性价值按马克斯·谢勒的说法,划定价值的层级性标准主要有:1.价值的忍耐程度,即持久性;2.价值不可分程度;3.价值的相对独立程度;4.价值的满足程度;5.价值的依赖程度。
转引自王克千:《价值是什么》,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4、226-227页)就是说,忍耐程度越强、越不可分、独立性越强、满足程度越高、依赖性越小,价值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最高的价值即终极性价值,次一级的价值是它的组成部分或表现形式;而这些次一级的价值又会在更低的水平上和更具体的目标中体现自己,这样不断向下推移,则可涉及到日常行为的具体问题依此,前面所列举的民主价值目标,可以分为三级:一是最高价值,即真、善、美;二是次一级的价值,有正义、自由、平等、秩序、效能、公益;三是更次一级的价值,有法治、人民主权等此外,还有一些更次要、更具体的价值目标如果将真、善、美称作为民主政治的终极价值,则可将另两类价值一起并称为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真、善、美这类终极价值,它们虽然是民主政治应当追求的,但是,直接依靠政治权力、政治程序来实现存在许多困难如,政府尽管能引导社会、个人相信什么,否定什么,但是不能代替人们来直接决断,以权力来划定真理与谬误;政府尽管对社会和公民道德的进步负责任,但是,对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仍不能实施强制性管制(除非它们同时违反法律规范);政府尽管应对一些影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问题进行治理,但是却不应对诸如社会成员长相与装饰与美丑、文学与艺术流派的发展等问题进行干预。
就是说,真、善、美基本属于精神领域,而非政治领域,它主要应为政治之外的社会领域来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否则,政治权力将变成“全能者”,政治即为专制而非民主鉴此,在讨论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时,就可以将真、善、美暂且搁在一边,正如人们的实际所为一样二是价值目标之间根本上是一种同质关系也就是说,民主的各项基本价值属于同质范型,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民主政治只有在全面肯定、保障各项基本价值基础上,才能生长和发展反之,如果一套政治制度只追求其中一项或几项价值原则,而否定其它的价值原则,则不可能成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如,如果仅仅肯定自由原则,则在“自然差异”、自由竞争等因素的作用下,将出现社会的严重分化和不平等,引发社会成员的不公平感,产生对现行制度的怀疑与敌视,最终则可能起而反抗,导致社会的动荡与混乱如此,平等、正义、秩序、效能、法治、人民主权等皆将尽去,而自由也将随之自我埋葬但同时,还应当注意,各项基本价值尽管属于同质范型,但由于各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因此将它们联合在一起,就完全可能引发一些矛盾、冲撞正象唇齿尽管相依,有时也会“打架”拿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来说,虽然两者在本质上是协调一致的,但同时又是一个“悖论”。
如,按自由原则,个人是重要的,为了保护“个人”,社会与政府的权力就应受到限制;而按平等原则,个人虽是重要的,但个人与个人间的平等更为重要,为此,社会与政府就应有必要的甚至是强大的调节力量这样,依前者,就可能因人们在天赋、家庭等方面的“自然差异”而导致严重的不平等;依后者,就可能因公共调节力量的放大与施用而严重干预自由在自由与秩序、正义与效能、平等与公益、人民主权与党的领导等等原则之间,均存在类似的关系民主政治就是在这样一些多重悖论之中生长着显然,只有在这些悖论中谋取某种适度的平衡,民主政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也许正是民主政治举步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在各项基本价值中,公益原则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所谓公益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民主政治的利益原则我们知道,利益作为人类最根本的需要,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所有的政治活动也都是围绕着利益问题而展开,“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马恩选集》第4卷第246页)进一步说,政治权力只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追求其特殊利益的工具--这正是政治生活中利益原则的根本性规定不过,在不同社会、不同的政治制度下,这一原则又有所区别。
按理,在民主社会、民主政治中,政治权力的利益原则应是追求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也即所谓的“公益”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它无非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资产者的利益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在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才能与社会公共利益融为一体,即为人民利益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益原则却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由于社会利益出现多元化格局,因而就需要协调并聚合多元利益;另一个是由于政治权力实际上被“委托”为少数人所执掌、行使,因而这个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取向往往使公益原则遭到“特殊化”的侵优对民主政治的利益原则,本人曾在“论国家利益的四重性与民主政治的利益原则”一文中作过详细讨论参见《学习与探索》1989年第4期或人大复印资料《科学社会主义》1989年第9期)所谓“特殊重要的地位”,就是指利益原则是其他一切价值的实质所在,其他一切价值都是利益原则的反映并受其制约如,以权利为体现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核心无非是利益问题;秩序,不过是维持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统治秩序;效能,也无非是谋取并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有效性问题,等等因此说,利益原则是政治价值的本质四是价值目标体系是区分政治型态类别与性质的主要标志。
首先,从政治型态的类别来说,讲价值体系是其分类的标志,这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虽然人类在政治生活中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