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法国农业经济,一、法国农业发展简史 二、法国农业的生产力 三、法国农业的生产关系 四、法国的农业危机和农业政策,法国(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55.16平方公里,列欧洲第三(俄、乌克兰后)1997年人口5800万,居欧洲第五(俄、德、英、意后) 法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1451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美、日、德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990美元,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法国是西欧农业总量最大的国家,但在二战前农业落后,粮食自给不足特别是近40年来,法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由欧洲的“粮仓”之称 现在,法国已经是欧盟的最大农业国1994年,法国葡萄酒居于世界第一位,甜菜第二位,牛奶第三位 返回,一、法国农业发展简史,(一)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农业简况 (二) 资本主义农业的确立 (三) 两次大战期间的农业状况,返回,(一)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农业简况,15世纪后期,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权 16世纪以后,逐步向资本主义过渡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法国的全部土地都属于封建主所有其特点是,地主不直接经营土地,而是采取“纳赋地”或“租地”形式,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
农民还要承担封建义务和遭遇高利贷的盘剥,生活极端困苦,农业生产力停滞不前 16-18世纪,法国农民多次举行起义,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但直到18世纪中期,封建制度和小农经营仍然在农村居统治地位返回,(二)资本主义农业的确立,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在全国建立了小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长期存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 小农存在的同时,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逐渐成长少数富裕农户购买土地,组织经营资本主义农场1862年,已有15万个资本主义农场,占全部耕地的40%,雇用工人90万以上1812-1870年,农业总值增长1.5倍返回,(三)二次大战期间的农业状况,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既是参战者,又是欧洲的主战场,农业受到战争的极大蹂躏如小麦的产量由1913年的869万吨减少到1917年的366万吨,加上军事开支加大引起财政恶化和通货膨胀,粮荒四起 进入20世纪20年代,法国农业生产总体趋势是停滞不前农业产量除个别年份(1924年)外,一直低于战前水平 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大危机在法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持续时间长,直到1936年才有所回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遭到的创伤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
1943年,法国全部农产品总值比1938年下降了40%返回,二、法国农业的生产力,(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 (三)农业发展速度和水平 (四)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五)农业机械化 (六)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七)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返回,(一)法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返回,法国食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994年食品加工总值达到6290亿法郎,占法国工 业总值的21.7%同年食品出口顺差274亿法郎二)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利用,返回,法国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全国4/5的领土为平原和丘陵其中海拔250米以下的平原占60%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600-1000毫米,降雨季节调匀,适于农业发展 法国平原地区土壤多为河流冲击而成,土层厚而肥沃,特别是巴黎盆地,尤其适合农业发展 法国是西欧国家中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土地利用率较高1994年,法国农地面积31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7%,其中耕地1769万公顷,占农地面积的56%;草地面积1307万公顷,占41%;森林和林地1501万公顷,占27.2% 由于人口密度较大,现在法国人均耕地只有0.32公顷,牧场0.19公顷,林地0.28公顷。
三)农业发展速度和水平,返回,战后法国主要农畜产品量的增长 单位:万吨,资料来源:朱道华主编,《外国农业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法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二次大战后,农业迅速恢复50年代,农业迅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3%,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劳动力从 1946 年的 748 万降至1994年的113万(占总劳动力的5.1%),每个农业劳动力养活人口从1946年5.5人增至1975年26人、1994年51人四)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重视发展畜牧业,形成农牧并重的稳定结构 以发展饲料粮为主,兼顾食用粮的发展 着重发展乳、肉用畜牧业 进一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返回,(五)农业机械化,法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 — 萌芽阶段(19世纪下半叶)基本靠手工劳动 — 半机械化阶段(20世纪初-二次大战前)主要是发展靠畜力牵引的农具 — 初步实现机械化阶段(二次大战-1954年) — 全面实现机械化阶段(1955年-1970年) 法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 — 农用运输汽车数量大、种类多 — 重视机械维修和零件配备 — 逐步实现电气化和自动化,返回,(六)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化学化和生物技术现代化 — 化肥:产量减少,但按照有效成分计算,则是增加的;由单一肥料为主转向复合肥料为主;使用范围从农作物扩大到草原、牧场;定区、定品种、定量施肥;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使用。
— 杀虫剂和除草剂、抗生素、配合饲料、农用薄膜 — 畜禽良种化 — 作物品种杂交化(高产、优质、产品规格标准化) 农田水利化 — 喷灌(大田作物和草地):地下塑料固定管道或流动喷灌器 — 滴灌(水果、葡萄、蔬菜),返回,(七)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地区专业化:受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新技术影响全国分成470个农经小区 农场专业化:大多数法国农场只生产2-3种农产品,有的甚至只生产一种产品 农艺专业化:这是在农业机械化的高潮中实现的返回,三、法国农业的生产关系,(一)家庭农场及其规模 (二)农业合作社 (三)农业产业一体化 返回,(一)家庭农场及其规模,二次大战后,法国家庭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土地,由战后初期的约5公顷,到1995年,为28公顷到1995年,150公顷以上的大型农场3.56万个,占农场数的4.8%,实现产值占28.5%,平均每个农场营业额为240万法郎;50公顷以上的农场19.8万个,占农场总数的27%,占总耕地的71% 总的看,法国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仍然较小到1990年,法国有1000万公顷土地被生产率低下、收益微薄的农场所占有返回,(二)农业合作社,19世纪中叶,法国就出现合作社。
现在,合作经济是法国的三大经济成分之一(国家经济、合作经济、私人经济) 法国农业合作社的特点: — 建立在家庭农场基础上,财产农户私有,农民有完全自由的经营权入社或退出,完全靠自愿 — 通过合作社,巩固家庭农场的地位和作用 — 主要合作形式有:流通合作(最普遍,尤其是食品加工合作社,即农工综合体)、生产合作(3-10户,国家鼓励)、农业服务合作(建筑合作比例最大)、农业信贷合作(农业互助信贷银行,分地方、地区和国家三个层次,前两级实行自治和地方分权,中央层次则是受农业部和财政部双重领导的公共机构)返回,(三)农业产业一体化,返回,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农业经济中,出现了在专业化和协作的基础上,以现代化技术将工业、商业、金融和科技等于农业有关的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紧密联系起来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形式: — 以合作社形式,进行平行(横向火或水平)一体化经营管理 — 以合同为纽带,把农业与有关行业组成农业综合体 — 以股权为纽带,由工业、商业、金融和农业企业互相控股组成联合企业 后两者叫做纵向一体化经营四、法国的农业危机和农业政策,(一)战后农业危机与政策调整 自从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法国农产品实行统一的高价,价格水平提高20%-30%,加上采取目标价格政策,和统一的市场与进口管制,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业越来越呈现销售危机谷物、肉类、奶类全面过剩80年代,采取限制生产的方针,实行“配额制”、“减奶计划”等 1991年,又开始利用价格,使农产品具有竞争性;利用补贴,使农民粗放经营;利用政府支持,减少对农业的环境影响;提前退休,提高农业的经济素质续 返回,(二)主要农业政策 续,1. 土地集中政策:利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等办法,使小农场主放弃土地,大农场主接受土地 — 成立土地整治公司(农业公司); — 训练青年农民务农或在农外就业; — 提前让素质较低的农民退休; — 对购入土地进行农业经营的大农给与减免税、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 — 控制土地租赁期限(不得少于9年,并有权继续租赁); — 不许土地分割(只容许一个子女继承土地)续)主要农业政策,2. 农业信贷政策:战后,法国农业投资被纳入政府预算每年农业事业费占国家经费的13%60年代,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的不变资本超过工业部门农业信贷原则:保证重点、实行差别利率、注重效益 3. 农业价格支持政策目标价格:目标价格,市场价格的上限,也是共同体农业生产者所期望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作用,每年由部长理事会规定一次。
门槛价格:也叫闸门价格,它是共同体外农产品到达共同体港口时的最低进口价格,每年规定一次 外来农产品进入共同体以后,只能以相当于目标价格和干预价格之间的价格在共同体的市场上销售 干预价格:市场价格的下限 4. 市场政策:40年代末主要是关税保护、价格支持和农场主补助;50-60年代中期,继续实行农场补助和价格支持;60年代以后,全面干预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 5. 农业科技政策:取得绿色证书的人才有资格当农民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提供补贴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