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假说理性预期假说理性预期,或者叫做理性预期假说(RationalExpectationHypothesis),是指人们在理性的情况下,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的预期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平均地来说,理性预期应该是准确的理性预期最早是由约翰·穆斯(Muth,1961)针对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中的非最优特性而提出的经由小罗伯特·卢卡斯的推广,而广为人知理性预期理论的两个前提理性预期理论的两个前提1、每个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也即是说,消费者把获得消费的最大效用作为行动准则,生产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行动准则,任何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当前决策时所预料的未来会有的情况,总是完全准确地符合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2、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通过供求变动,最终使各自的供求达于均衡此时也是处于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实际存在的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及自愿失业这种劳动的供给和需求相一致的就业量所决定的就业率被称为自然就业率自然就业率的大小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而与货币因素无关。
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就业量常常大于或小于自然就业率,这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间的差距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业量大于自然就业率,反之则相反这种差距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短期内对价格水平的误解造成的,例如,商品经营者看到自己经营的商品价格上涨,误认为是需求量增加,从而会要求更多的劳动量但这种误解在长期中会消失,人们会看到所有商品价格都上涨,从而使劳动量恢复原有水平因而,理性预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有使就业量等于或趋向于自然率的趋势根据这种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如凯恩斯主义所说的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仅在具有突如其来的性质,因而使人们预期失误的条件下才会取得指望的结果如果假定政府的政策是有规则的,人们会准确预料应有结果,从而会采取相应措施抵消政府政策的作用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政府应放弃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金融政策,应把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目标放在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失业上,把最理想的物价水平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深圳前海首华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是经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深圳市交易场所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批准成立交易中心立足深圳前海自贸区,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打造要素平台”为发展宗旨。
深圳前海首华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将为您准备更多的相关金融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您产生帮助,感谢您的学习理性预期的本质理性预期的本质理性预期本质上是一个均衡概念,而不仅仅是指个人行为的理性假设,只有与市场均衡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正确地理解理性预期以及理性预期均衡(REE)REE 中的信息需求并不会更多:交易者只需知道产生均衡价格的随机过程虽然市场出清理论告诉经济学家决定价格的根本性结构因子(如成本和需求函数的形式),但在均衡时,交易者无须知道任何经济结构形式方面的知识,他们只须知道价格和决定产出的随机因子之间的关系所以,理性预期的本质是,市场参与者拥有关于经济体系的一些经济信念,可以把他感兴趣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联系起来理性预期具有两种特性理性预期的特性理性预期的特性一、均衡价格下,交易者没有重定契约的意愿当交易者知道市场出清价格为 p0(y),且其 P=P0(y)时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交易者没有重定契约的意愿这个价格必须具有这样的特性,当交易者的需求在 yh 和 p0(y)的条件下形成时,每个交易者所得到的配置正是他所需求的二、一定约束条件下,理性预期均衡下的资源配置可以达到竞争性均衡时的资源配置状态。
Grossman(1981)假设,在这样一个经济体系中,个体拥有不对称信息,假设存在完全证券市场,效用沿时间具有可加、可分性此时,REE 下的资源配置能达到每个交易者都拥有经济体系中所有信息时的竞争性均衡的资源配置状态换句话说,个体信息不对称,但在拥有理性预期的经济体系中,资源配置可以达到 Walrasian 均衡中每个个体都拥有经济中所有信息时的配置状态正式地表述为,理性预期价格是经济中所有信息的充分统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