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过而不式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荆①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那么下,二人那么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何足礼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荆:楚国 【文化常识】话说“式” “式”同“轼”,车前扶手的横木乘车者身靠横木,表示敬意上文“孔子过而不式”中的“不式”,意为不表示敬意 【译文】 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打坏,楚人就派投降的陈国百姓去修缮孔子经过这里没有扶着车前横木对这些人表示敬意子贡手里拿着缰绳问孔子说:“《礼》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扶着车前横木对人们表示敬意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礼,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对抗,这是不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勇气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诗》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这里小人成群,凭什么受我的行礼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 (1)伐 (2)因 (3)执辔 (4)式 2.翻译 (1)国亡而弗知,不智也. (2)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3.孔子为何“过而不式”?(用文中语句答复) 【参考答案】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