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六(5)班 崔璨,调查方法,1、从书籍、网络、电视上查找崔姓的资料 2、查找分布地区与人口数量 3、了解历史,姓氏源流,出源一: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期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氏姜太公的儿子丁公佶,是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有个嫡子叫季子,本来应按礼制继承齐国君位,但他却让位给弟弟姜叔乙(乙公得),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崔城,今山东章丘)逍遥自得在姜季子的后裔子孙和邑地住民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崔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千年的历史,史称崔氏正宗出源二,源于高丽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留唐学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有崔氏新罗国,是公元四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都城为金城(今韩国庆尚道庆州)从公元四世纪末起,新罗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登王朝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汉文化期间使用汉字并创造了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起,新罗设立国学,通读《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书籍。
当时,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亦不少,为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罗留唐学生因唐王朝的历代宰相除了皇族李氏以外(有六十一人),就属崔氏最多,足有三十六人,遂以其姓为汉姓,成为后来的高丽大姓崔姓氏族高丽崔氏本源不一,分别有庆州、全州、东州、海州、朔宁、江隆、和顺、江华、永川、耽津、鸡林、水原、隋城、牛峰忠州、通川、阳川、开城、稷山、龙州、兴海、杨州、汉南……等四十三个本贯派系,各不相属,彼此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联明、清时期,有大量高丽崔氏进入中原,逐渐成为今朝鲜族崔氏,出源三,明、清时期,有大量高丽崔氏进入中原,逐渐成为今朝鲜族崔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汉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汉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刘氏等出源四,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至今。
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陕西、吉林,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32%全国形成了关内冀豫鲁、关外黑吉辽两块崔姓聚集地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崔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崔姓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豫晋、冀京津、黑吉辽、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甘肃东端、鄂皖苏北段,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4%,居住了大约7l%的崔姓人群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端、内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中部,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6%,居住了大约14%的崔姓人群崔姓的分布,,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74,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
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布则以朝鲜、韩国为多崔氏名人,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