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范华亮摘要:创业活动不仅受到自身性格、创业激情、行动力、经历经验等内在因素制约,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 境、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及组织特征等外在环境的影响创业是一粒种子,创业者则为播种者,创业环境 则是这粒种子萌发成长的土壤尤其中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结构面 临转型调整,加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新的机遇,同时复杂的创业环境 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大学生创业者应正视当前尚未成熟的创业环境,做好迎万难的心理准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环境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立项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 种因素的综合国外最具影响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构成的研究主要有,五个维度,即政府 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资金支持及非资金支持;GEM (全球创 业观察)则将创业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 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 九个方面一、中外创业文化之比较当今时代,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而创业文化俨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内在动 力,是依托于创业实践活动的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相符合的一种文化现象。
美国学者迈克尔 •波特认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 势创业不仅创造众多就业岗位,更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壮大,大学生是知识经 济的未来主导者,其创业文化的培育亟待解决而发达国家的创业体系相对完备,创业成功 者不胜枚举,与其成熟的创业文化密不可分,而我国创业及创业文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外 创业文化的培育经验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中美创业文化比较美国大学生的主动性源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平等的经济环境和鼓励创新 的社会氛围,这构成了美国创业文化的基础在美国,人们从小就受到自立自强、勇于冒险 的教育,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及探险,独立意识和自主创业精神的种子从孩童时代便已萌 芽反观国内,中国小农文化根深蒂固,“学学而优则仕”、“不做出头鸟”,加之计划经济时 代的熏陶,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都受到压抑,导致创业意 识、竞争意识、主动意识淡薄,这都不利于创业文化的形成中美两国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也 早就创业文化的差异美国社会似乎更能包容失败者,其鼓励教育成就了失败者的再次成功, 人们尊重个人的选择及生活方式,而我国“成王败寇”观念深入人心,盲目追求成功,功利 主义浓厚,对失败者缺乏宽容,加之人才流动受限及创业园区的行政管理模式,致使个性鲜 明的企业难以存活。
另外,美国的移民文化也对创业文化形成有促进作用移民的喜爱流动、 家乡观念淡薄、更重现实、不看重出身和尊重自由和隐私的社会心理,使得创业者富于创造 力,没有传统观念的包袱和束缚而国内千百年来的儒家文化根植中华儿女心理,求稳怕变、 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等思想严重阻碍创业文化的生长2、对我国的启示(1) 创业文化从校园文化入手,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思维思想的最主要场所,而大学阶 段对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努力营造鼓励、理解的文化氛围,宣传创业文化 和创业思想,鼓励大学生创新、宽容失败;培养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提高综 合素质,将创造性的创业教育融于大学教育之中,改变教师已有陈旧观念和旧有僵化体制, 为创业精神提供培育土壤;注重实践,举办讲座、报告会、座谈会、创业模拟,加强实验、 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施,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顺利对接2) 创业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归根结底是社会创业意识和创业活 力较弱的结果,这取决于社会的创业文化背景我国历史上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上的 优秀人才往往轻视实业而青睐官场,而经济发达国家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观念成为创业的直 接动力改变旧有观念、转变官本位的社会体制、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对创业文化的形成作用 重大。
美国硅谷之所以被称为创业的天堂与其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有很大关联,故提升国民 素质、转变不合理的成功观念和财富观念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二、中外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1、国外创业教育分析(1)美国是创业教育最早实行的国家,1947年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教授开设的“新 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被研究者奉为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 关于全美高校本科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显示,1979年有127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 课,1982年增加到315所,1986年为590余所,1999年为1060所,2005年则达到1800 余所近年来,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趋完备和成熟,创业教育已在高校中普遍实施美国 目前有100多个创业教育中心,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者协会等成 为联系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纽带不仅如此,美国从小学就开始实行创业教育,在小学和中学 的实践课上鼓励学生在经商方面进行尝试,甚至把学校部分商业活动让学生参与经营;美国 注重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一般由具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企业 家、成功创业者和技术创新专家则担当兼职教师。
2日本于1995年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促进了创业教育的衍生和发展,1998 年《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的生效进一步促进学术界对产业界的技术转移,各学术研究机构 纷纷设置技术转移组织(TLO)2001年实施产业集群计划,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 企业与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培育新产业,以创业带动地方创新水平日本文部科学者 对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显示,2002年日本共有205所大学导入创业教育培养科目, 占日本687所大学的30%左右;筑波大学2003年的调查显示,44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 系统课程、236所大学设有创业教育讲座,其中早稻田大学已经具备完整的课程体系创业 教育有专门负责机构,研究生由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创业教育则有学校开放教 育中心负责,各学校根据专业特色设置不同课程日本创业教育分为面向本科生的创业教育、 与当地政府或行业协会合作的创业培训以及面向高中生的创业教育3德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职业院校的模拟公司1998年德国大学校长 会议和全德雇主协会发起名为“独立精神”的倡议,呼吁营造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使高 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斯图加特欧洲大会”形成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共识,创业家式思维 从中小学开始培育,师生必须更好的了解创业家的独立性,鼓励学生通过创业实例进行实习。
4澳大利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 40余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召 开的1994年“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创业课程开发研讨会”和1998 “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 教师培训研讨会”对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起了强大的驱动作用澳大利亚强调创业教育重点 在于受教育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较为可观和全 面的评价自己以自我完善;注重启发式案例教学,知识传授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模块化 课程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和自我创业设计能力其中斯文本科技大学中技术与教育学院(TAFE) 注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实用的创业技能,助学生把握机遇以成功开创小企业,而阿得莱德 技术与教育学院的创业学课程完备,有6大模块,注重培养大学生新创小企业的能力5韩国大学生创业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政府的积极策动下形成的韩国对 于大学生创业问题是从国民素养与企业活力角度考量,筛选程序严格,专注于知识型创业的 扶持在创业教育方面,韩国有专门制度要求大学生到企业参加1-2个月的实习,在大学设 立创业支援中心,政府则直接参与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和相关金融支持此外,韩国中小企业 立法完善,如《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协同组织法》等以及有关中小企业出口、金融、 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体系完备,而且能解决企业具体问题,而韩国有专门针对创业企 业的法规设计。
2、我国创业教育的不足及国外创业教育的借鉴基于上述五创业教育分析和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把握,就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 参考建议:(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念,提升创业者 基本素质,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创造力,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学习2) 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校和社会的完美对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争取企业支 持,美国经验值得借鉴3) 引进国际优秀教材,聘用国外有教学和创业经验的教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吸 收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实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印度高校做法值得参考4) 大学生应成为创业教育的主动学习者,创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实践, 弥补我国创业实践活动的缺乏,瑞典的做法值得推广5)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保证,注重老 师的创业经验,德国和印度的做法可以参考6) 创业教育要系统,体系要完整,从小学到大学,结合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有针 对性的进行和培养,可以借鉴日本、韩国、新加坡经验7) 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确定新创企业的地 位,韩国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值得我国学习8) 优化创业教育方案和体系,加大创业理论方面的研究力度,设置专门研究中心以 支持创业教育的推进,英国的NGGE可以借鉴。
9) 改善现有校园创业服务体系,我国高校虽有创业培训学院和孵化器,但投入产出 有限,加强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沟通平台,提高孵化器的运作效率,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肯特 钢科技园的合作值得推崇10) 改变高校培养人才的传统理念,引导优秀人才创业,改变“学而优则仕”的不良 择业观11) 注重大学生精神培养,如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感等;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并优化 校园风气,包容个性的成长参考文献:〔1〕郭丽君 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 )高教探索,2008, ( 1) :132-135〔2陈丽影 就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J〕求索,2007 , ( 11) : 111 - 113〔3〕罗良忠 中国大学生创业环境与政策问题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7,(7) :58-6 1 ,57〔4〕刘芸 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机制创新〔J〕教育探索,2008 , ( 12) :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