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轻声、儿化和变调一、轻声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 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 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 xi ōngdi(指弟弟) —— 兄弟 xi ōngd (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 dutou (仇敌、对手,名词) —— 对头 dut 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⑴语气词 “吧、吗、呢、啊 ”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 ”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⑶名词后缀 “子、儿、头 ”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⑺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及标调歌: “见到 a 不放过,没有 Aa 找 o、e, i、u 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 ”二、儿化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23 / 15“儿”变化而来词尾 “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 “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是 “儿化 ”,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 “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 “r,”如 “花儿”写成 huār韵母儿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儿化了,但原韵母不变,如: “号码儿 ”(homǎr)中的 “码”,虽然儿化了,但韵母还是 a;另一种是儿化后,原韵母发生 了变化,如: “树根儿 ”(shgē)nr中的 “根”( gěn),儿化后,它的韵尾 n 丢失,实际读成了 shgēr由于儿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 ,这样,有些音节本来是 不同 音的,却变成同音的了。
如 “针”和“枝”是两个不同音的字,儿化之后,成了 “针儿”和“枝儿”,变成读音相同的了普通话的韵母除了 e、er 不能儿化外( ueng 一般也不儿化),其它韵母都可以儿化儿化的主要作用是:表示温和、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女孩儿、红花儿 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例如:一点儿、小米儿确定词性兼作动词、名词或兼作形容词、名词的词,儿化后确定为名词词性例如:盖 ——盖儿、尖 ——尖儿区别词义例如:儿(脑袋) ——头儿(带头的、领导人)、白面(面粉) ——白面儿(白色的粉末或指毒品海洛因)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和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是一种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变成半上,即只读上声的前一半,后一半消失如:首先、祖国、广大、耳朵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如:手表、古典、美好、理想一”、“不”变调“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如: 在阴平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在阳平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在上声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 “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如: 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如:好不好、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啊”是表达语气、感情的基本声音,用于句首或单念时,读音是 a;用于句尾时,作为助词,由于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常常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如下: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 q、o、e、e、i、时,读音变为 ya,汉字写作“啊”或“呀”例如:是他啊!要注意节约啊! 真多啊!要好好学习啊! 多新的车啊!好大的雨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 u(含 ao、iao)时,读音变为 wa,汉字写作 “啊”或“哇”例如:在哪儿住啊?真好玩啊!大家跳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 n 时,读音变为 na,汉字写作 “啊”或“哪”。
例如: 怎么办啊?加油干啊!要小心啊!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 ng 时,读音变为 nga,汉字仍写作 “啊”例如:大家唱啊!认真听啊!往上冲啊!前面一个音节韵母是舌尖后元音 -i 时,读 ra,汉字仍写作 “啊”例如: 这是一件大事啊!快吃啊!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前元音 -i 时,读[za],汉字仍写作 “啊”例如:去过几次啊!他才十四啊!盖(动词)—— 盖儿(名词)个(量词)—— 个儿(名词) (2)区别词义信(信件)—— 信儿(消息)末(最后)—— 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 ) (3)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4)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 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附:带儿化韵的双音节词语号码儿 山坡儿 饭盒儿 水珠儿 一下儿 鲜花儿 手稿儿 知了儿 小米儿 戏词儿一块儿 饭馆儿 瓜瓤儿 手印儿 花瓶儿 冰棍儿豆角儿纳闷儿 围脖儿 玩儿命 中间儿 封口儿 小牛儿 有趣儿 果汁儿 树根儿 冰棍儿 板凳儿 花裙儿 拔尖儿 老头儿 蝈蝈儿 墨水儿照片儿起名儿 小曲儿轻声:(一)性质和作用 :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轻短的调子,这种音变就是轻声。
例为:头( t u),原是阳平,可在 “石头、木头 ”这两个词中,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就成了一个轻声音节注意:因而,在普通话中没有轻声这一独立的因素,它只不过是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轻声的性质跟一般的声调很不相同,一段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相对音高,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虽然轻声的发音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但由于轻声音节前面的音节的影响,轻声音节也有音高的差别一般说在上声之后的轻声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用五度标志表示轻声的音高,是在直线的左边加上黑点1、平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 3 度?1) 例如: “天上”—— ti ānshang“红的 ”——hngde2、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半高调( 4 度?1) 例为: “紫的”——zǐde“早上 ”——zǎoshang3、去音音节之后的轻声读低调( 1 度?1) 例为: “地上”——dishang“绿的 ”——lǜde在普通话中轻声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和词性 :例如:瞎子 xi āzi 虾子 xi āzǐ舌头 sh tou 蛇头 sh t u兄弟 xi ōng(di 弟弟) 兄弟 xi ōngd哥哥(和弟弟 )是非 sh fei(纠纷) 是非 shf(e ī正确的错误)对头 du tou(冤家、名词) 对头 du t u(正确,形象词)练习 linxi( 动词) 练习 linx(名词)(二)轻声音变规律 :轻声的作用主要是区别意义和词性,因而轻声的变读有一定的规律 : 1、语气助词 : “啊、呀、哇、哪、吧、呢、吗、啦、呗 ”等例如:① 是啊! ②阿姨呀; ③ 好哇; ④看哪; ⑤吃吧; ⑥书呢; ⑦在家吗; ⑧ 毕业啦; ⑨不知道呗。
2、时态助词 :着、了、过例:①跪着; ②吃了; ③说过3、结构助词 :的、地、得例:①我的书②迅速地走了③拿得动那个箱子4、名词的后缀 :子、头、们、巴、么例如:①桌子、本子、孩子②锄头、石头、来头③他们、我们、你们、老师们④干巴、结巴、尾巴⑤多么、什么、怎么5、方位词或词素 :里、上、下、边等例:①家里; ②桌上; ③地下; ④那边6、趋向动词 :来、起来、去、上来、下去、过去、过来等7、重叠式词的末一个音节例:宝宝、公公、姥姥 、叔叔、头头、奶奶、看看、试试、听听、写写、走走8、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例:找我、请你、叫他9、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 :例为:大夫、编辑、闺女、苍蝇、柴火、打听、忘记、规矩、明白关于汉语拼音的轻声读法1、凡本身就是轻声的在词语中仍然读轻声,如含有 “吧啊呀啦呢哪 ”等、“了”、“的(地、得) ”;2、称谓是叠词的后面一个字大多读轻声,如:爷爷、爸爸、哥哥、叔叔、妹妹等;3、凡是词尾有 “子”、“个”、“头”以及 “上”的大多读轻声,如:鼻子、袋子、裤子、鞋子、桌子、毛栗子;一个、另一个;枕头、斧头、;地上、天上、手上等4、还有一些特殊的词语,因为语言习惯或语感,词语最后一个或两三个字也可能读轻声,如:月亮、萝卜、刺猬、狐狸、葫芦、玻璃、走过来、跳起来等;词语中画横线的都读轻声。
读轻声有规律读书、说话的时候,有些字音读得很轻很短,叫做 “轻声 ”字音读不读轻声, 区别可大着呢!请看: 1、我骑马去( q) 2、我骑马去( qu)第 1 句“去”字不读轻声,表示的是 “我”骑马到什么地方;第 2 句“去”字读轻声,表示的是 “我”干什么呢?骑马怎样读准轻声呢?这里也有规律可循:一、 助 词 读 轻 声 如 “我 的 ”“飞 快 地 ”“高 兴得 ”“读 了”“看 着 ”“走 过来”啊“”吗“”吧“”等等,这些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词都读轻声二、词缀读轻声例如 “木头”石“头”桌“子”裤“子”我“们”你“们 ” 在这些词中,像 “头”子“”们“”这些词缀(附加的构词成分)也都读轻声三、叠词读轻声 “爸爸 ”姐“姐”想“想 ”轻“轻”“看一看 ”,这些词叫重叠词,叠词中的第二个字音也都读轻声四、方位词读轻声如 “家里”床“下”窗“外 ”桌“上”,这些表示方位的词也读轻声五、单纯词读轻声在我们汉语里,有些词如 “玻璃”枇“杷 ”萝“卜 ”骆“驼”胳“ 膊”疙“瘩”等,其中两个字彼此不能拆开,一拆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些词中的后一个字也往往读轻声读轻声的规律还有很多,贵在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其实,读准轻声, 掌握规律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句,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去 细细体会例如:A、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连衣裙B、爷爷的生活很简朴,穿着从不讲究C、《安徒生童话选》的确是一本好书D、我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这四个带点的字都读轻声吗?不,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了它们分别读 zhe、zhu、d、de如果大家不分青红皂白,都读轻声,那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