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 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特性称之为吸湿滞后性2 品质长度: 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3 差别化纤维: 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的纤维4 临界捻系数:短纤纱在某一捻度时具有最高强度所对应的捻系数称为临界捻系数5 断裂长度:纤维的自身重量与其断裂强力相等时所具有的长度即一定长度的纤维,其重量可将自身拉断,该长度为断裂长度6 极限氧指数:试样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7 热定型: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程 (如:蒸纱、熨烫) 8 :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9 工艺纤维:除苎麻外,其他麻类经初加工后得到的纤维束,在经过梳麻后,由于梳针的梳理作用,进一步分离,以适应纺纱工艺的要求这时分离成的束纤维称为工艺纤维10 缩绒性:由于羊毛鳞片的存在,使羊毛纤维顺鳞片和逆鳞片方向具有不同的摩擦效应,羊毛纤维在纤维集合体中只能产生单方向移动,再加上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各根纤维带着和它纠缠在一起的纤维按一定方向缓缓蠕动,就会使羊毛纤维相互咬合成毡,羊毛织物缩短变厚。
这一性质称为羊毛的缩绒性11 织物舒适性: 狭义: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保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广义:除了一些物理因素外(织物的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及表面性能)还包括心理与生理因素12 再生纤维: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制成浆液其化学组成基本不变并高纯净化后制成的纤维13 品质支数:根据各种绵羊毛纤维可能纺制成精梳毛纱的最细支数(可纺支数)命名绵羊毛纤维的细度14 滑脱长度:摩擦阻力积累到等于本身断裂强力时,张力不再增大,纤维中间部分的张力等于纤维断裂强力,在一受力平衡情况下纤维相对滑移的长度称为“滑脱长度” 15 织物风格:织物风格是人的感觉器官对织物所作的综合评价,它是织物所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效应,是一种受物理、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得到评价结果16 结晶度:纤维内部结晶区占整个纤维的百分率具体又分为重量结晶度和体积结晶度,重量结晶度则是纤维内结晶区的重量占纤维总重量的百分率;体积结晶度:纤维内结晶区的体积占纤维总体积的百分率17 丝光棉:既可指经过纱线丝光工艺处理过的棉纱线,也可指经过面料丝光处理过的棉面料18 蠕变:纤维在定拉伸负荷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形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形变的变形量逐步增大,称为纤维的拉伸蠕变。
19 非织造布: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20 初始模量:纺织材料的初始模量就是它的应力应变曲线上起始部分的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之比,有些材料的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明显不呈直线,一般以应力为1%处的应力与应变之比21 松弛:纤维在某张力作用下产生一定形变,如果保持其变形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的张力逐步递减,称为应力松弛22 热收缩性:合成纤维受热后发生不可逆的收缩现象称之为热收缩23 取向度:指大分子或链段等各种不同结构单元包括微晶体沿纤维轴规则排列程度24 标准大气条件:国际标准中的规定为:温度(T):20± 3℃(热带为27℃) ,相对湿度(RH%):65± 3%,大气压力: 86-106 kPa视各国地理环境而定 25 熔孔性:合纤织物在穿用过程中,在接触到烟灰的火星,电焊火花,砂轮火花等热体时,可能在织物上形成孔洞.纺织材料的这种性能性能叫熔孔性26 双折射:光束入射到各向异性的晶体,分解为两束光而沿不同方向折射的现象。
它们为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折射率(refraction index)的数值与光的传播方向有关27 双折射率:由于光学各向异性,引起特定波长的折射率的最大差异 28 耐光性:指纤维受光照后其力学性能保持不变的性能,纺织材料抵抗光照的能力纤维经长期光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裂解,使大分子断裂,分子量下降,强度下降29 光照稳定性:指纤维受光照射后其不发生降解或光氧化、不产生色泽变化的性能30 光致发光:物体依赖外界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至发光的现象,它大致经过吸收、能量传递及光发射三个主要阶段,光的吸收及发射都发生于能级之间的跃迁,都经过激发态而能量传递则是由于激发态的运动31 捻缩:多根长丝或纱线经过加捻后,使原先平行于纤维线的纤维沿轴向扭转变成螺旋状,各根纤维沿轴向的投影长度较加捻前长度缩短称捻缩32 临界混纺比: 纺纱的强力和混纺比有关 ,在某一混纺比时出现强力最低值,此时的混纺比称临界混纺比33 结构相: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呈屈曲状态的构象一般由经纱屈曲波高与纬纱屈曲波高的比值来决定34 未充满系数:是指针织物线圈长度(mm)与纱线直径(mm)的比值(δ=l/d)。
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35 织物抗皱性:织物抵抗由于受到搓揉而引起的弯曲变形的能力称为抗皱性,也称折痕(折皱)回复性,它与织物的弹性或塑性有密切关系二、填空题类1 纺织纤维中大分子间的结合力答:范得华力、氢键、盐式键、化学键2 原棉质量标识的含义答:棉花质量标识按棉花类型、主体品级、长度级、主体马克隆值级顺序标示,6、7 级棉花不标马克隆值级3 化学纤维的生产的四道工序答:化学纤维的制造须经过纺丝高聚物的提纯(再生纤维)或聚合(合成纤维) 、纺丝液或纺丝熔体的制备、纺丝成形和后加工等工序4 纺织品按其用途分类答:服装用织物;装饰用织物;产业用织物等5 纺织纤维或纱线受到拉伸后会产生的三种变形答: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6 纱线加捻的捻向答:Z 捻(反手) 、S 捻(顺手) 7 纺织材料按燃烧难易程度分类答:不燃纤维、难燃纤维、可燃纤维、易燃纤维8 纺织纤维从大分子结合成纤维,大致经历的层级答:基原纤、原纤、微原纤、聚原纤和纤维五个层级9 化学短纤维按其切断长度分类答:棉型化纤、毛型化纤、中长化纤10 机织物的三原组织答: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
11 细绒棉的品级评定的主要依据答:原棉的成熟度、色泽、轧工质量进行评定12 织物按其组成原料的不同分类答:纯纺织物、混纺织物、交织物13 测试纱线均匀度的常用方法答:测长称重法、目光检测法(黑板条干法) 、电容式均匀度仪、光电式条干均匀度测量法等14 常用的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答:感官鉴别法、 密度鉴别法、熔点鉴别法、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双折射法、黑光灯法(荧光法) 、 燃烧鉴别法、扫描电镜法、显微镜观察法、热重- 差热法、热分解法、试剂着色法鉴别法等15 原棉按其轧工方法分类答:皮辊棉、锯齿棉16 纱线按其结构特征分类答:短纤纱、长丝纱、特殊纱17 纤维材料抗弯性能可以通过测试其 勾结强度 与 打结强度 来表示18 纤维典型的热机械曲线的两个斜率突变区和三种力学状态答:玻璃态、玻璃化转变区、高弹态、粘弹态转变区、粘流态 3 / 9 %)1()1(0 akakk WGG三、选择题类1 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的耐酸碱性答:纤维素纤维:酸可导致纤维素分解,大分子链断裂,耐碱性好;蛋白质纤维:耐酸耐碱性均较差2 棉纤维的手扯长度答:通过手工整理试样后测得的纤维长度,即手扯长度,原棉商业贸易中普遍采用手扯法测量原棉长度。
测量时,用手扯法把棉样整理成为没有丝团和杂质、纤维保持平直、一端平齐的小棉束,然后将小棉束置于黑绒板上,并用钢尺测量从平齐端至另一端不露黑绒板处的距离,即测得原棉手扯长度指标:手扯长度(用手扯尺量的方法测得的棉纤维长度.以 mm 为单位 ) 手扯长度接近原棉中大多数纤维的长度,即接近纤维的主体长度3 复合纤维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或性能不同的同种聚合物通过一个喷丝孔纺成的纤维目的:解决纤维的永久卷曲和弹性,而且可以多组分的连续覆盖作用,提供纤维易染色、难燃、抗静电、高吸湿等特性方法:复合纺丝法 4 影响纤维或纱线强力测试结果的因素答:超分子结构(取向度、结晶度) 、大分子结构、形态结构(裂缝孔洞缺陷、形态结构不均一性) 、温湿度、试样长度、试验根数、拉伸速度、拉伸试验机类型、强力仪的量程、夹持器的夹持情况、.预加张力的大小5 针织用纱捻系数答:捻系数 330±36 时,捻度小,适合针织.6 纤维的湿强答:棉、麻纤维的湿强大于干强;大多数纤维湿强小于干强,特别是粘胶纤维7 常用纤维的最突出特性答:木棉纤维:目前天然纤维中最轻、中空度最高、最保暖的纤维;麻:天然纤维中拉伸强度最高、断裂伸长率最小;羊毛纤维:常见纺织纤维中吸湿性最好;粘胶纤维:化学纤维中吸湿性最好;涤纶:耐热性和热稳定性以及综合性能在普通合成纤维中是最好的;锦纶:普通纤维中回弹性最好、纺织纤维中耐磨性最好;腈纶:天然纤维及化学纤维中耐日晒及耐气候性最好;丙纶:纺织纤维中最轻的纤维,普通合成纤维中吸湿性最差;氯纶:难燃性;氨纶:高弹性,高回复性和尺寸稳定性。
8 纤维、纱线的疲劳破坏答: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不断积累,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裂伸长时,材料最后出现整体破坏的现象疲劳破坏包括:分子滑移、分子断裂、裂缝的产生与扩散、应力集中疲劳形式有:蠕变、重复伸长、重复压缩、重复弯曲及重复扭曲9 纺织纤维在常温下所处的热力学状态答:绝大多数纤维在常温下处于玻璃态10 织物撕破实验方法与断裂的纱线系统答:单缝法舌形法、梯形法、落锤法、翼形法;单缝法撕裂时,断裂的是非受拉伸系统的纱线,梯形法撕裂时断裂的是受拉系统的纱线11 纤维、纱线强力利用系数答:机织物拉伸过程中,经、纬纱线在交织点处产生挤压,使交织点处经纬纱间的切向滑动阻力增大,它有助于织物强力增加,还有降低纱线强伸性质不匀的作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条样法的断裂强力大于受拉系统的各根纱线强力之和,即强力利用系数大于 1特别是在短纤维纱线捻度较小的条件下,强度利用系数的提高比较明显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不存在强力利用系数大于1 的情况,原因是这种交互作用和均匀化不存在,但针织物和非织造布随着各自的密度增加,强力利用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因为密度越大所提供交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即织物和针织物的紧度或排列密度过大,或织物中各根纱线强力不匀,或织物中纱线在织造中有过多的损伤,尤其是纱线捻系数过大(接近甚至超过临界捻系数) ,交织点挤压的补偿作用已不能弥补纱线的强度损伤或残余应力,织物中的纱线强力利用系数小于 1。
12 天然纤维的外观特征答:棉:截面呈腰圆形,中间有空腔,扁平带状,具有天然转曲;木棉:横向呈圆形或椭圆形,中空,壁薄,纵向呈圆柱形,无转曲,两端封闭;中段较粗,根端钝圆,梢端稍细;麻:麻纤维是两端封闭的纺锤形细胞,都有中腔,其截面形状和表面形态因麻的种类而异苎麻截面呈腰圆形,纵向为扁平带状,表面有条纹,胞壁上有裂缝,有粗横节;亚麻纤维的中腔较小,截面呈多角形,表面有结节和条痕;汉麻的纵向呈圆筒形,顶端为钝圆形,有时有分叉现象,表面有横节;黄麻为不规则的多角形截面,其中腔大小不规则,沿长度方向有变化,表面无横节;蕉麻截面为多角形或不规则的卵形,中腔较大,表面平滑羊毛:截面近似圆形或者椭圆形,纵向有天然卷曲,表面覆有鳞片;蚕丝:茧丝是由两根单丝平行粘合而成,各自中心是丝素,外围为丝胶茧丝的纵面比较光滑平直,表面带有丝胶瘤节(纇节) ;茧丝的横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