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Wo****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0KB
约10页
文档ID:16624503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第1页
1/1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山行》 一、导入新课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板题:山行 杜牧 2.师播放诗歌录音,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5.小组汇报交流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5)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8)红于:比……更红6.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2)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句意是:因为真爱夕阳照射下的枫林晚景,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霜叶”是指秋天的枫叶,“红于”是“比……红”的意思,这里是说霜叶的美是二月的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着杜牧来到了山脚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你产生了什么感想呢? 4.生带着理解朗读全诗5.作业布置:根据诗意,画一幅秋色图吧! 板书设计: 寒山 山行白云、人家 热爱自然 枫林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一、复习导入1.生背诵古诗《山行》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诗,他用美妙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2.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 (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 会读:赠刘 残 犹 傲 君 橙 会写: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3.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 ①出示2幅图片: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②让学生说说哪幅图表现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③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④指导朗读: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指生读全班齐读⑤教师随机评价: 荷花再好,开尽的时候也只剩下一片萧条的景象了。

2)菊残: ①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②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 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5.齐读古诗: 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无擎雨盖 菊残 有傲霜枝 对比——秋美(正是橙黄橘绿时)—爱秋天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一、复习检查1.背诵前两首诗2.说说重要诗句的意思二、揭示新课1.齐读《夜书所见》。

2.释题:“夜书所见”中的“夜书”指的是在夜晚读书,“所见”指所看到的三、读诗句,悟诗意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用笔画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2.四人小组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5.教师指导理解未解决的词语如:篱落:篱笆的下面促织:蟋蟀6.指导朗读,体会诗意四、想意境,诵诗句1.让学生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句描绘的情景2.让学生看着挂图,背诵诗句3.诵读诗句,读出品味来五、认字写字1.重点指导“会写字”(如“送”,要指出该字的结构、该字所在的田字格中位置及注意易写错的地方等)2.看卡片识字,加强记忆六、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板书设计: 梧叶 寒声 夜书所见 江 秋风 思乡之情 儿童 促织 回忆童年 篱落 灯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