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丝绸之路——夏特古道文/北方之狼夏特古道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高危的一条著名古隘道,它全长120公里,翻越天山主脊上海拔3600m的木扎尔特达坂,沟通天山南北,是北疆伊犁通往南疆阿克苏地区的最佳捷径因为清代在木扎尔特冰川上设有70户专门凿冰梯的人家,因而得名“沙图”,夏特是蒙古语“沙图”的转音,意为“阶梯”、“台阶”、“梯道”,也有称之为“夏塔”的,因此夏特被称为“有台阶的地方”,随着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贯通,这条古道早已经无人问津,如今,人们从北疆的昭苏县到南疆的温宿县要走近2000公里漫长的交通线奇美的自然胜地夏特是天山北坡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胜地由崇山峻岭中一泻而出的夏塔河划开平坦的草原,汇入宽阔的特克斯河中一览无余的平原上芳草萋萋,阡陌纵横,田园错落;一垛垛的土墩墓,星罗棋布,巨大的土冢宛如一座座的小山峰;一条平坦的砂石从山前的草原上穿过,延伸到不远处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线上峡谷胜景,生物乐园 沿河而上,徐徐进入了夏特峡谷这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天然峡谷公园谷长约5公里,一直延伸到冰山脚下,夏特河水流湍急,终年翻腾着乳白色的浪花这山谷仿佛一条狭长的甬道,极少有弯道,两岸的山体宛如被斧子劈开,十分壮观。
这里距离国境线很近,相对偏远,保持了十分原始的状态,就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谷内蜂飞蝶舞,鹿奔鹰翔,不时可见松鼠、旱獭、雪兔、野鸡等动物从眼前奔过,如果幸运还可以看见马鹿、黄羊、雪豹等奇兽出没温泉造就的阔叶林夏特谷口内30余公里处,便是著名的夏特温泉温泉地处峡底,正对木扎尔特冰晶如玉的群峰冰峰上时常云雾弥漫,寒气逼人,风和日丽的时候则能看见冰山裸露,雄峻高耸但温泉周边却是一片十分独特的景色温泉从南到北共有7眼,供人们饮水和沐浴之用各泉的水温略有差别,最高达50-60摄氏度水中含有硫化物和碳酸钠等,对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病有较好疗效夏特温泉仅在夏天的时候有水,其余时间基本干涸6月以后,随着上游冰川融水量的增加,温泉开始出水,水量逐步加大;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流量可达每秒10升以上;此后渐渐减少,至11月初基本停止这一现象说明了温泉出水与夏特以南的冰川附近的深层断裂带是有关系的,冰雪融水渗入断裂带,又从温泉冒出来由于有温泉,造就了这里周边的一片天山北坡难得一见的阔叶、针叶林交汇地带盛夏时节,温泉被高大挺拔的雪岭云杉与桦、柳共同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所环绕,山坡上则是单一的墨绿色雪岭云杉林林中的空地上,遍布的败酱草绽放着鲜黄色的花朵。
鸟儿欢快鸣唱,夏特河水潺潺流过,碧蓝的天空下是白雪皑皑的冰峰远近的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和俄罗斯族的群众,常常骑马结队而来,在此沐浴玩耍,因此温泉也是昭苏有名的游览胜地冰山与冰川沿夏特河岸南行20公里许,便来到了云雾缭绕的木扎尔特冰山之下 木扎尔特冰山古称凌山、冰岭、穆索尔岭等,为南、北木扎尔特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是丝绸之路最为险峻的一段,这里山高坡陡,不时有滚石、冰崩和雪崩发生,附近还有千姿百态的冰塔林,早年全为冰川所覆盖乃是夏特古道的"瓶颈"沿途多见石阶梯,时断时续,由此可想见当年古道的模样现在木扎尔特谷地的冰川已退缩到两侧的山坡上当年冰川覆盖的地方,如今已成为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高山草甸,但是仍然不时可见到累累枯骨,成为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冰达坂附近的冰碛湖湖水碧绿,倒映着巍峨的雪峰冰湖北面,呈阶梯状排列的冰崖,宛若一座座层层相叠的水晶宫殿清澈的冰川融水飞泻而下形成奇特的冰水瀑布向东眺望,阿克塔什峰和雪莲峰巍然耸立,尤其是后者真的像一朵怒放的雪莲花,白雪披头,婀娜多姿沿湍急的河道右边向上攀爬一直爬到木扎尔特达坂之上,在3600米海拔的木扎尔特冰山上向南行走10公里就来到什布雷克达坂,下了达坂后木扎尔特冰川便显现在眼前。
冰川是以一定规律运动,分布在大陆并能长期存在的冰体;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较大规模,是由于大气各种固态降水的堆积和再结晶作用形成的;由于冰川的特殊形成过程,所以冰川永远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老的景观因消融而消失,新的景观又因为运动补给而再生木扎尔特冰川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为人所关注,而它的变化也更应该受到世人的注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在《西域水道记》中曾经描述过新疆木扎尔特冰川融水情况:“岭下洪流喷薄,厥声殷雷,色如米汁,谚曰白龙口”阐述的就是木扎尔特冰川融水汇入下游木扎尔特河的情况可见当年木扎尔特冰川融水是何其壮观的场面天山南部的木扎尔特河水大部分来自木扎尔特冰川,而木扎尔特河又是渭干河水的源头之一渭干河作为塔里木河的三大注入河之一又曾经为塔里木河注入过大量的冰川水而如今的渭干河却早已无水注入塔里木河造成塔里木河流的干涸的众多原因中,天山中众多冰川的消融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西行穿越10几公里的木扎尔特冰川后来到木扎尔特河谷,这里的河道宽度均在百米以上,夏季冰川和雪山的冰雪融化,河谷中的河水汹涌澎湃,咆哮着奔腾向远方的阿克苏境内,在河谷的东岸几十米高的峭壁上依稀存有部分古道的痕迹。
在临近卡拉交勒河与木扎尔特河交汇大拐弯处的山坡上还遗存一处明显的古堡痕迹周围散落着一些坟茔和掩体的遗址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南北疆通道的关要之处穿越河谷的大拐弯便来到南面的夏特牧场,木扎尔特河谷西侧的峭壁上马道的痕迹已经非常明显,而过去古道的辉煌却荡然无存只是在一处峭壁上的栈道仍然保留着部分的栈道,上面铺设的却是新的板皮用钢丝牢牢的斜拉在悬崖的上方告诉我们这古道依然被人使用着沿栈道南行几公里会发现一座废弃的玉石矿从现在废弃的矿区设施可以看出曾经拥有的规模,已经开采出的上千吨的废弃玉石堆积在山坡上,有兴趣可以找到几块成色不错的小玉石留做纪念牧民们也经常把羊群赶到这里来,在河谷中放养,你大可以花费很少的银子买上一只,尝一尝喝纯净冰川水长大的羊只的鲜美味道再前行10余公里,在河谷的东西两侧,一些大型的现代化采石厂出现在眼前一辆辆重型卡车拉载着一块块几十吨重的花岗岩石从采石厂驶出把天山里最坚硬的石头运往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在加工厂里加工成一块块美丽的花岗岩石板,再用现代化的手段运往全国各地而你经常光顾的豪华酒店的墙面或者是地面说不定就铺设着这从夏特古道开采出来的美丽的花岗岩沿采石厂继续南行不远便是曾经在新疆山区革命时期赫赫有名的破城子,再往东去便是丝绸之路中重要的驿站拜城。
而即将被遗忘的夏特古道也就此结束了历史的斑斑印记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夏特古道已有乌孙使者前往长安的马队走过,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昆莫(王)的车仗也曾途经此地唐朝玄奘大师于公元629年去印度取经时也曾经此翻越天山,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对这一带的惊险环境多有叙述,称这一带"多暴龙",所谓"暴龙"旧指雪崩和冰崩等经过时不得大声呼唤,稍有声波振动就会导致雪崩玄奘在离开托木尔峰南坡今阿克苏一带的跋禄迦国后,几经艰险,沿南木扎尔特河越过冰达坂,才到达北坡随从人马,冻死者甚众,所以夏特古道也被后人称为"唐僧古道"100多年前的清代,"长百里,高百丈"的木扎尔特冰川仍然是"坚冰结成块,冰峰六七,参差排列,从中凿冰为级,人马跟跑而下若稍失足,直落涧底,甚可畏矣而看守古道的70户人家为了保障这条古道的通行,竟用了世人所没有用过的方法来修筑那用来攀爬冰壁的梯子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现代攀冰所用的冰爪、冰镐,面对陡峭的冰川冰壁,他们赶来一群群的绵羊,宰杀在冰壁底下,切下它们的四肢趁着羊只血液尚未凝固就把它们粘连在冰壁上面冰川固有的低温使得羊匹的四肢很快就凝固在冰壁之上,这由羊腿筑成的梯子恐怕是世界上所绝无仅有的天梯。
夏特古道因其是从伊犁河谷直通阿克苏的最快捷的道路,所以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945年7月,苏联军队支持下的维吾尔革命军曾经在这一带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激烈作战,最终控制了这条通道,取得了军事行动的胜利直到今天,在夏特古道哈达木孜大达坂和木扎尔特山口附近还有许多刻在巨石上的维吾尔文字和三区革命军的徽记,上面记录了这次由夏特古道出击南疆阿克苏的军事行动夏特古道的今天从上世纪中叶起,由于沿天山南北公路交通状况的改善,险峻的夏特古道逐渐被废弃,很少有人从这里走过80年代末,人们认识到夏特古道在历史、人文、旅游、生态、登山探险等方面的特殊价值,夏特古道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人们对夏特古道的探险考察活动也由此拉开了序幕1989年6月至8月,新疆大自然旅行社接待了一支16人的日本探险旅游团,共同组成了“中日联合探险队”,采用南北接应的方式,穿越古道相隔12年后,2001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从昭苏的夏特温泉出发,企图再次穿越古道,但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协会主席董务新在探险途中遇难只好中途折回,并派人到南边折返路线寻找董务新的遗体,此次活动以失败告终2002年10月初,我伙同另外4名队员再次对夏特古道进行探险,从伊犁昭苏夏特乡出发,经夏特温泉-木扎尔特达坂-木扎尔特冰川-南木扎尔特河谷-玉石矿—采石场—破城子到达拜城县。
途中虽然经历种种艰辛,但是却收获多多,途中风光无限,遗迹颇多冰川地貌的奇特景观更是很多地方所没有的今年10月我再次带领9名队员踏上了这条神秘的夏特古道,经过6天的坎坷行程,最终胜利到达南疆阿克苏境内,并有幸成为近年来唯一两次顺利穿越夏特古道的探险者,而途中的种种感受更是令大家永生难忘;夏特古道,这条历史上有名的丝绸驿道,还有多少未被发掘的秘密,相信夏特从此不再寂寞,它将永远是人类历史上一道不灭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