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鸿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他们掌管着华人地产界的标杆企业,他们在地产业取得的成绩被称作是地产界的神 话,他们更是公认的子承父业最成功的企业家从1990年接过家族企业重任开始,他们秉承父愿,团结一心,创新发展,不但将家 族产业发扬光大,创造出新的经济奇迹,也对香港和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卓越郭炳湘先生(中)、郭炳江先生(右)、郭炳联先生(左)三兄弟在父亲郭得胜先生纪念铜像前合影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郭氏三兄弟2·新鸿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荜路蓝缕 成就地产奇迹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郭得胜先生, 祖籍广东中山石岐,1911 年生于一个贫苦家庭郭 得胜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贫苦中度过因父母早逝, 他自小由爷爷抚养,10 来岁就到安南(即今越南) 谋生,从越南回到广州和上海工作后,又受日本侵 华战争影响,不得不再次离开祖国,另寻发展当时,郭得胜南下澳门,与几位友好合股开设 了洋货店1950 年代初,有鉴于澳门市场太小,又 从澳门迁往香港发展,成立了“鸿昌进出口有限公 司” ,很快在行业中享有盛誉,并将业务扩展到东南 亚各地,嬴得“洋货大王”的美誉1958 年, 郭得胜看准香港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 联合好友冯景禧先生、李兆基先生等人合组成立了 永业有限公司,开始涉及地产的经营。
1963 年,3 人又将永业合组,成立“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 ,由 最年长和拥有最多股份的郭得胜出任公司主席新鸿基企业很短时间内就在地产界崭露头角, 获利颇丰郭得胜、冯景禧、李兆基 3 位创始人也 因此被业界冠以“地产三剑侠”的美名1972 年 8 月 23 日,新鸿基企业以新鸿基地产名 义(简称新地)在香港上市之后,目光远大的“三 剑侠”为求得各自事业的更大发展,分别自立门户 ; 作为公司主席的郭得胜则继续坚守新地当时,新地雇员只有 30 名左右,而郭得胜已是 61 岁的人, 因此, 在与他同龄的那一代香港企业家中, 郭得胜先生显得十分特殊,其辉煌的事业成就基本 上都是创建于高龄岁月独立门户的首年,上市时市值仅 4 亿港元的新 地即取得佳绩,赢利达 5,142 万港元,比预期利润 高出了五成之多当年,新地还收购了物业管理公 司——康业服务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已成为香 港物业管理公司的典范,连年获得香港房委会“最 佳物业管理公司奖” ,并于 2002 年赢得号称香港服 务行业奥斯卡奖的“优质管理奖” 从经营地产开始,郭得胜就极为重视维持庞大 的土地储备,强调货如轮转公司上市后,他更带 领新地利用上市集得的资金,大量购入地皮,令土 地储备加倍增加。
而且总能依据既定目标完成发展 计划即使是市道低迷,也从无闪失有人因此形 容新地就像是一家“楼宇制造工厂” : 源源不断地将 “原料” (地皮) “加工” (兴建) 为 “成品” (各类楼宇) , 然后推向市场在这样的格局下,新地迅速发展壮大到 1980 至 1981 年,其纯利已增加到 5.54 亿港元,比上市首 年的 10 倍还要高到 1981 年底,新地的市值已在 9 年内成长过 10 倍,达到 43.77 亿港元,成为香港股市 中仅次于置地、长实、新世界发展的第四大地产公司郭得胜对香港的前景始终满怀信心,并始终坚狮子山下 以心建家 记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郭氏三兄弟华商韬略·毕亚军/文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巨大成功的背后,是两代香港企业家的奋斗不息从创始人郭得胜先生到继承人郭炳湘先生、郭炳江先生、郭炳联先生三兄弟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他们怀着对香港、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和坚定信心,凭着“万事皆有可能”的进取精神,成就伟业,赢得尊敬他们所创造和积累的经验,也成为业界广泛学习和借鉴的标本,积极推动了中国地产企业的发展3·新鸿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持长期投资的策略他和新地随香港经历了多次经 济起落,但总能逆市中求胜。
1967年期间,香港因发生银行挤提及政治骚 动,地产市道一落千丈,时任新鸿基企业主席的郭 得胜坚信香港的前景是光明的,趁低价购入大量土 地;1973至1975年,香港经济因石油危机的冲击 而陷入低潮,地产市道再度回落,郭得胜则继续看 好市场,继续买地盖楼,大力在荃湾及沙田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因主权移交问题出现信心危 机,不少公司注册海外,郭得胜坚守留港,继续吸 纳土地;80年代末,香港再掀移民浪潮,郭得胜明 确表示:“除了在内地投资之外,新地不会考虑将 资金调往海外我们的方针依然是立足香港,在这 里发展并于此间,悉力在湾仔发展当时亚洲最 高建筑物——中环广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在此 间的每一次坚持,都为新地赢得了大好发展时机 规模发展的同时,郭得胜不断将业务在地产的 大行业内多元化1974 年,新地筹划兴建了多幢式 住宅物业荃湾中心,由此确立了发展大型屋苑雏型 1976 年,新地聘请专业顾问公司检讨了行政架构, 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第二年,新地雇员人数增至 600 名, 并实行电脑化运作, 将公司带到一个新境界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新地将业务从地 产发展扩展到兼顾地产投资上。
到 1982 年,已先后 兴建了尖东帝苑酒店、铜锣湾维多利亚中心、新鸿 基中心等大型收租物业其中,新鸿基中心外形巍 峨壮观,富有现代化气息,一落成即成为 “招牌大 厦” 其后,又兴建了帝都酒店和中环广场等高质量 收租物业20 世纪 80 年代初,香港的商业市场飞速发展 郭得胜抓住机会,围绕大型住宅的开发推出了兴建 大型综合商场的新计划,作投资物业之用每推出 一个大型住宅项目,新地往往就会在周边配套推出 商场项目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 :一方面用商场满 足了住宅住户的消费购物需求,提升了住宅的综合 环境、生活便利和物业升值空间 ;一方面对大型住 宅住户的消费进行了二次开发,不但让这些住户买 了自己的房屋,还让这些住户成为了商场的消费者, 为商场的经营运转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最重要 的作用还在于,通过这种方式,新地成为对城市建 设的积极贡献者,住宅加商场,很短时间内,就能 积聚大量人口,进而带热一个区域的整体繁荣这 种以商场为主的物业投资策略和以大型屋苑为主力 的地产发展策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更为新地 在 80 年代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新地在商场投资上的首个大项目,是位于沙田 市中心的新城市广场。
新城市广场1984年落成, 当时, 香港地产低迷,但他们仍斥巨资大规模发展,成为 首家在新界作出庞大投资的地产商新城市广场则 是沙田新市镇最庞大的商业建设,一开业就吸引大 批海外及本地人士前来游览购物,默默无闻的新市 镇也很快发展成为香港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至今, 新城市广场仍是香港最受大众欢迎的商场之一新城市广场一期之后,新地扩大投资,发展集 团式商场网络先后推出了新城市广场二、三期、 新屯门中心、新都会广场、荃湾广场、上水广场、 东九龙广场等总数逾 30 个大型综合商厦新地也因 此成为香港拥有及管理商场和停车场面积最多的企 业集团,而且旗下的所有商场均位于港九新界各区 最优越的位置,极具升值潜力施行一体化配套业务发展,是郭得胜先生的一 大要决在集团内部的业务配置上,他也将这种一 条龙式的经营发挥得淋漓尽致:新地拥有自己的楼 宇设计室,可为自己设计图纸;设有自己的贸易部 门专事建筑材料等采购;同时还建有水泥生产厂和 包括电器及消防在内的多家工程公司,并配套设立 有自行卖楼的销售部门与提供售后的财务、保险、 管理乃至清洁服务公司比如,1972年成立的鸿基 财务有限公司,1978年成立的启胜管理有限公司, 1979年成立的新鸿基地产保险公司及永辉混凝土有 限公司,1986年成立的忠诚证券有限公司等机构都 是以为集团提供服务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
到 今天,这些公司大都已成为业内著名的专业公司坚定的事业信念,超常的商业眼光和高瞻远瞩 的市场谋略之外,郭得胜踏实进取、稳健求胜及凡 事亲历亲为的作风,也为新地人树立了榜样郭得 胜是著名的实干派,他对建筑工程有特别的偏好, 对施工过程了如指掌,对房产质素控制自如,对建 楼成本把握有素,所有有关建筑的开支他都细心审 核,务求做到价廉物美郭得胜是个著名的工作狂,一星期工作7天是他 的真实写照他最大的娱乐项目就是巡视地盘,而且 喜欢在星期天邀约公司管理层一起进行在他的感染 下,新地最高管理委员会亲自监察楼宇的水平和巡察 地盘施工情况,这作风激励各层员工创造出追求卓越 质素的企业文化,使新地在市场上建立起优质品牌郭得胜笃信勤力自然有回报,故而勤劳不辍, 永不言倦即使晚年行动不便时,仍坚持上班,并 在儿子们的搀扶下亲自出席记者会及卖地场所虽4·新鸿基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体力不支,却谈吐清晰,思路敏捷,令与会者无不 惊奇直到逝世前他仍然每天坚持上班,事必躬 亲,仿佛工作才是他的生命正如他的女儿郭婉仪 所形容:“父亲的成功,得自于他一生中没有浪费 一分钟时间,他时刻不忘学习新事物,喜欢教导后 辈,他精明能干,没有人可轻易对他隐瞒事实。
1990 年 10 月,正在悉力发展中环广场的郭得胜 先生,因心脏衰竭在香港逝世,享年 79 岁其时, 由他在 18 年前创办的新地已发展成为市值达 254 亿 港元的大型地产集团,与创办上市时相比,增长了 63.5 倍郭得胜先生逝世后,香港商界为之哀痛, 霍英东先生、 李嘉诚先生、 包玉刚先生、 邵逸夫先生、 李兆基先生、郑裕彤先生等工商巨擘纷纷前往哀悼, 香港市民也深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企业家而惋惜他白手兴家,勤奋不懈、意志坚强、重视承诺、 热爱家庭与社会的一生也成为一代香港成功企业家 的典范,永垂港人的心间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伟业父亲的忽然离世,对已在新地服务的郭炳湘、 郭炳江、郭炳联三兄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们没有想到父亲会这么快离开痛定思痛后,他 们决定化悲痛为力量,秉承父亲遗愿,同心扩大新 地的事业由大哥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 政总裁,二弟郭炳江和三弟郭炳联出任副主席兼董 事总经理郭炳湘三兄弟都生 于澳门年轻时,三兄 弟皆潜心向学,就读的 均是名牌大学大哥郭 炳湘持有英国伦敦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 系硕士学位,是英国土 木工程师学会及香港工 程师学会会员,他为人 忠厚耿直,老成持重, 有老一代商家之风,颇 得商界前辈赏识 ;二弟 郭炳江与大哥是校友, 持有英国伦敦大学工商 管理硕士学位及伦敦大 学帝国学院土木工程系 学士学位,他对集团业 务上的各种账目非常清 楚,处事谨慎但很具幽默,常常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 三弟郭炳联持有剑桥 大学法律系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并获得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及香港中 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他性情内敛,心思缜密, 十分善于分析和把握机遇。
最为可贵的是,三兄弟都具有难得的踏实作风 和朴实情怀虽雄踞高职,身价百亿,但低调为人, 常年坚持亲自巡视一线业务,鲜有大老板的倨傲之 风与排场讲究三兄弟这种低调与朴实作风和父亲的良好教育 密不可分这从郭炳江的一段回忆就可见一斑后来父亲事业有成,仍不疏于管教儿女他很 有原则,为了培养我们对人生、对金钱,都有正确 的观念他不让我们胡乱花钱记得从小学到中学, 父亲每天都只供应我们日常所需环境虽好,每天 我们上下课仍得自行乘搭公共汽车——没有司机接 送升上高中后,父亲每星期给我们每人港币 6 元 ; 星期三和星期六 2 天上课半天,其余 4 天与同学们 共进午餐那时午餐每顿约港币 1 元 1 至 1 元 2,剩 下 1 元是车资所以一分一毫都不能乱花,必须小 心运用我们打完球想买一瓶汽水,就得动用积蓄 看电影更不容易,必要时还须动用新年红包 ;可幸 日常所费无几我们从其中学到很多功课,例如知 道父母赚钱不容易,并且每一分钱都有其价值 ;一 两毫钱也可以买鱼蛋吃,令人满足我们常将剩下 的零钱一分一毫地储蓄起来,到考试完毕后才高高 兴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