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间接税对产出动态效应的计量分析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9.50KB
约9页
文档ID:408244676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间接税对产出动态效应的计量分析_第1页
1/9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间接税对产出动态效应的计量分析作者:李晓芳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与计量地址:吉林大学联系方式:吉林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刻画产出对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各种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冲击响应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在估计无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后,施加识别条件对税收冲击进行识别并得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然后对税收政策冲击进行冲击响应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各种税收对产出的冲击作用不同:(1)个人所得税对队通过降低私人消费,并对劳动供给无影响从而对产出具有负向冲击,同时说明李嘉图等价原理在我国不成立;(2)企业所得税通过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从而使得总投资有较小幅度的增加,对产出具有较小的正向冲击;(3)间接税对产出的冲击都比较小,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对私人消费具有较小的负向冲击,因而对产出具有很小的负向冲击而营业税则通过对促进私人消费的增加,从而对产出具有较小的正向冲击关键字 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在以前的文献中,大都应用总量税收来说明税收具有负的乘数作用然而根据经济理论,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Atkinson and Stiglitz,1980)建立了一个基本的跨期模型,发现所得税和消费税对居民户的储蓄决策具有不用的作用。

实证分析也证明了不同税种对经济的不同作用,比如,耐尔、布利尼和格默尔(Kneller,Bleaney and Gemmell,1999)研究了22个OECD国家的截面数据,得出结论认为,直接税抑制经济增长,而间接税对经济增长则没有这个作用,生产性的政府支出(比如基建支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非生产性的税收则不然本文着重研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间接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运用SVAR方法研究产出对不同税种的冲击的响应我们的结论表明不同的税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不一致的一、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间接税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分析1、 个人所得税的理论分析根据传统的IS-LM模型,AD-AS模型,所得税率的提高将同时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从总需求角度考虑,所得税收入的增加对经济的影响有两种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税收收入增加(即税率提高)降低消费,导致总需求曲线左移而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债务融资只不过是推迟的税负[1] (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范家骧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467页~469页理性的人具有发展的眼光,他们知道今天减税只是把今天的税收延期到了将来。

如果政府今天减税,并且发国债来弥补减税导致的支出不足,将来必须增加税收来偿还今天的国债和利息因此消费依赖于实际税后的永久性收入,而不是当前的可支配收入,因此税收收入增加对消费无影响,则其对总需求也没有影响然而如果税率下降,尽管AD曲线保持不变,税率下降将导致预期的税后工资上升,因此劳动供给增加,推动总供给曲线AS向右移这样,将导致产出增加,物价水平下降,利率上升关于李嘉图等家原理的可靠性,很多经济学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希特 (Seater,1993)[2] Seater, J. J.1993, Ricardian Equival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1:2-90.2]认为如下原因可能导致李嘉图等价原理不正确,其中包括有限理性、非利他动机、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Kormendi(1983)检验了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且发现,当政府赤字扩大,将来的税收负债上升然而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追加的税收能征收上来,这个不确定性导致了储蓄增加,私人消费下降,显然他的结论支持李嘉图等价原理格雷厄姆(Graham,1995)认为Kormendi(1993)早期的结论对选择政府支出和发行国债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他研究了二战之后的经济,并用劳动收入来代替持久收入他并没有发现支持李嘉图等价原理的证据Kormendi和Meguire(1995)认为Graham把总收入分成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是概念上的错误,通过128个样本得出结论认为,格雷厄姆的结论不具有典型性2、 公司所得税的理论分析费雪的分离定理表明,给定完美的资本市场,一个公司的产出只是由客观的市场规则确定的,即财富最大化原则,而不是由个人消费确定根据费雪分离定理,资本市场有一个单一的利率,借入和借出者都按这个利率作出投资和理财的决策可以进行生产性投资的公司和个人将进行生产,其收益大于或等于市场利率,所以他们将转向资本市场,用发行长期债券的方法来收回短期债券给定机会集合,每一个公司或个人都会作出相同的生产或投资决策所以,象费雪(Fisher,1954)说的那样,税收作为金融的一个因素,不会影响经济中的总产出[1] Copeland, T.E and Weston, J.F., 1983, "Financial Theory and Corporate Policy", Addison-Wesley.1]另一方面,根据新古典投资文献,如乔根森 (Jorgenson,1963),乔根森和西伯特 (Jorgenson and Siebert,1968),公司所得税率则影响资本成本,从而影响投资。

3、 间接税的理论分析阿特金森(Atkinson)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80)为了研究所得税和间接税对家庭储蓄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跨期模型(inter-temporal model)在模型中,假定一个人的寿命是T年,获得工资收入为wi,并且消费 ci如果我们假定对工资收入和非工资收入以比例t征收所得税,对消费以比例t*征收间接税,就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税种对私人储蓄的影响根据假设一个生活了两期的人,只在第一期获得工资收入,因此只在第一期交所得税,并且他在第二期交纳c2(1+t*)的消费税,因此,如果个人为了将来的税收而现在更加努力工作的话,我们可以预期间接税具有很小的,或某些情况下对储蓄具有正的税收乘数,从而从需求角度看间接税对产出具有负的乘数作用Kneller,Bleaney和Gemmell(1999)研究了22个OECD国家的截面数据,得出结论认为,直接税抑制经济增长,而间接税对经济增长则没有这个作用二、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间接税对产出的动态冲击效应的计量检验1.模型及识别方法首先建立个人所得税、政府支出和产出的三元结构VAR(p)模型(即SVAR(p)模型)[2](美)詹姆斯 D.汉密尔顿著,刘明志译,《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387页~402页。

2]: (1) 其中变量和参数矩阵为:, , , 、、…、分别是3×3系数矩阵,、和分别为各种税收、政府支出和产出序列,i=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及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n是变量个数(n=3),、和分别是作用在税收、政府支出和产出上的结构式冲击,即结构式残差,是协方差为单位矩阵的白噪声向量,即如果B是可逆的,可将结构式方程转化为简化式方程: , (2)一般而言,简化式残差是结构式残差的线性组合,是一种复合冲击,比如(2)式中的残差可以看作是三种冲击的线性组合:① 税收和政府支出对产出波动的自动反应(即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而对于税收方程的残差,由于给定了税率和税基,可以把这个成分看成是税收的不可预期的变化② 政策制定者对产出等变量波动所采取的系统地、相机抉择的政策的冲击,如对于税收方程的残差,可以看成是由于产出的波动导致政策制定者改变税率而产生的冲击③ 财政政策的随机的相机抉择的冲击即所谓的结构冲击,它和简化式残差不同,它们互不相关且与其他的冲击不相关对于n元p阶SVAR模型,需要对结构式施加个限制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冲击[1] 刘金全:《现代宏观经济冲击理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163-167。

而对于本文的模型来说,由于模型中包含3个内生变量,则,因此需要对模型施加3个约束条件,才能识别出结构冲击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作如出如下的三个假设:① 实际GDP影响当期的税收收入,但不会影响政府支出,即B矩阵中② 税收冲击可能对政府支出有影响,但税收不依赖于同期的政府支出,即B矩阵中③ 第三个假设是关于税收的实际产出弹性假设,本文通过回归模型得出在1994:1~2004:2期间平均的各种税收的产出弹性分别为3.5(个人所得税),0.6(企业所得税),1.63(增值税),0.95(消费税),1.45(营业税)[2] 文中的弹性是采用简单的回归测算的各种税收相对于产出的弹性,运用如下的回归方程估计得到我国在1994年1季度~2004年2季度期间的平均的产出弹性为3.5(个人所得税),0.6(企业所得税),1.63(增值税),0.95(消费税),1.45(营业税)(模型中存在序列相关性通过添加AR项得以修正)方程参数均在1%或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其中,,分别为剔除了价格因素并取了对数的各种税收(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和产出的季度时间序列,时间区间为1994:1~2004:2,为残差项。

即当研究个人所得税时,= -3.5,而相应地研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时,则分别为-0.6、-1.63、-0.95、-1.452.模型的数据、平稳性检验及模型的稳定性检验文中各指标、和分别为经过X-11季节调整,并且用CPI进行平减得到实际值,去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并且取了对数的GDP、各种税收收入和政府支出的季度数据,时间区间均为1990:1~2004:2[1] 本文所采用数据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和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统计月报》时间期间为1994年1季度~2004年2季度所采用数据均做了季节调整,以下不再说明本文分别应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和PP(Phillips-Perron) 方法对各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发现各指标均为一阶差分平稳的,因此需要对模型包含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来检验各个模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其结果显示在1%或5%的显著性水平下每个模型至少存在一个协整方程,说明模型中各内生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被估计的各个VAR模型所有根的模小于1并且位于单位圆内, 因此所有模型都是稳定的。

3.政策效应的脉冲响应分析 首先对未施加限制性条件的VAR进行估计,根据Akaike准则(AIC)和Schwarz准则(SC)判断VAR的滞后阶数为2在获得模型简化式估计的基础上,通过施加假设条件就可以计算VAR模型中的经济变量对经济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在VAR模型中,一次冲击对第个变量的冲击不仅直接影响第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滞后)结构传导给所有的其它内生变量在SVAR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描绘了在一个扰动项上加上一次性的(one-time shock)冲击,对于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例如,首先考虑产出对于税收的单位冲击的反应函数,对于VAR模型而言,脉冲响应函数为,而对于SVAR模型,其脉冲响应函数为,其中,s是冲击作用的时间滞后间隔本文选取滞后长度为10个季度,通过具体计算可以得到产出对税收冲击的响应轨迹文中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来计算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响应,计算冲击响应矩阵中每个元素所采用的重复1000次图1-5分别给出了基于SVAR模型的产出的脉冲响应轨迹图中横坐标表示冲击发生后的时间间隔(季度),纵坐标表示产出对税收冲击的反应程度(百分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