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江都区实验小学简介 现如今,小学简介相关内容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拟定小学简介真的很难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江都区实验小学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市都江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至今已有107年建校历史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芒稻河畔,紧邻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引江水利枢纽工程早在1954年,该校就被省教育厅首批命名为“省级实验小学”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这所百年名校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拥有老校区、新校区和建乐三个校区,124个教学班,6500多名在校学生,320多名教职员工,是江苏省三星级实验小学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中谋发展,在改革中求突破,学校的内涵日益丰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竞争实力更加强劲百年来,学校以“崇文尚德,强体健魄”为校训,孕育了“民主、和谐、求真、向上”的校风,明确了以“培养幸福人生的创造者”为办学目标,秉承了“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方略 学校于2000年4月成立了“红领巾创造工程学院”,在省内外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并获得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少先队魅力杯”。
学校一年一度的红领巾创造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十几年来,学校“红领巾创造工程学院”共培养了数千名“小研究生”、“小研究员”和“小院士” 小发明家周阳、张彤彤荣获首届全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贾健被评为“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韩耀颉获得首届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杨哲恺等四名同学被评为首届扬州市少科院“小院士”,韩驰等同学的小发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技术”以及“产品外观设计”共15个项目的专利证书数十件学生作品获全国、省、市发明创造等级奖连续六年参加江苏省金钥匙快乐科学“校园之间”电视竞技活动,学校代表队获得省特等奖五次,一等奖一次,充分彰显了学生科技创新的实力学校组织一线骨干教师编写的低、中、高年级三个版本的校本教材《创新与实践》,荣获江苏省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 百年的积淀,不断地创新,学校先后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称号,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基层党支部”,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单位”、 “ 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绿色校园”、“江苏省节水型校园”、“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
采龙川灵韵,集花都芳华都江区实验小学将以更加昂扬的面貌走向新的辉煌! 篇2:灌云实验小学简介 江苏云灌实验小学,为海属兴学首善之一,其校史溯源到公元一七四六年,海州知州卫哲治创立的“卫公书院”一九○九年,伊山秀才方小兰创学,以“卫公书院”基址建立的“伊山镇三育小学堂”,一九一三年,前清廪生、民国省议员、白蚬人陈百川与方合作,推行新学,校名易为“大伊山市立三育小学校”五四”运动唤醒民族志士,朱仲琴等校长,熟谙自强之道,端在教育,自誓力矫时弊,以教救国,抗战期间,校名更为“伊山中心小学校”在民族危亡之秋,学校顽强坚挺,奋然前行一九四九年后,学校昌盛发展,曾先后被命名为“师范附小”、“实验小学”,治校经验,示范一方千禧之年,学校乔迁新址,规模空前,气势恢宏,设施完善,景色怡人学校始建至今,校风卓荦,严规世传,名师相继,英才辈出,三育并重,成绩斐然,前驱后继,革故鼎新而今而后,学校将依托云灌深厚的人文底蕴,树立人本、科研理念,秉承善教,乐学校训,弘扬求真、务实校风,以德立校,师魂育人,为国求知,为国务能,为国修身,此乃吾侪之天职,祈望共勉之 如今,云灌实验小学分东、西、南三个校区和郑庄校区。
校园共占地一百余亩,校舍总面积三万平方米91个教学班,6200名学生,二百多名教师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81% 学校拥有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劳技室、卫生室、音乐室、舞蹈房、电视演播室等专用馆室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比较完善,仅去年一年,就为校园网建设投入30余万元,新置电脑70余台,并着力提高电子设备的利用率,先后开发教学软件200余件,制作了校本课程光盘,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全县开课或送教下乡近三十节,校园网经市考核获“十佳网络”称号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指导思想,努力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确立了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编印了“奇思妙想”校本课程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先后有五十七篇学生科学小论文在市以上报刊发表,学校获全县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集体一等奖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现有国家级子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39个,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达95.6%近几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论文计二百余篇 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创建32111绿色文明工程绿色学校”、“连云港市示范家长学校”;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十佳名校”等荣誉称号。
篇3:西城小学简介 21世纪一轮红日刚升起,温岭大地上诞生了一所新学校--西城街道中心小学 这所发展中的10周岁学校又是历史延续悠久的学校她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10年(1921年3月)办在神童门关庙里的新文小学1921-1945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这是“新文”小学产生的背景1946-1948年,新文小学改为莘田乡中心小学,27年间,学校一直办在神童门1949-1978年,渭川解放后的30年,该区域分属鉴洋乡、渭川乡、高洋乡,校名曾以乡名再加中心小学,校址一直设在鉴洋1979-1987年,温岭县行政区域调整,作了新的划分,办在神童门的学校称城北区渭川乡中心小学1988年学校迁址至下蔡1992年8月,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撤区扩镇并乡后行政区域变动情况,决定调整我县教育管理体制,撤销区中区小,横湖小学为城关镇中心小学,渭川乡中心小学取消,改为北城小学,属城关镇中心小学管辖1994年2月,温岭撤县设市;7月,建立太平镇中心小学,北城小学成为该校下属小学 2022年9月,这所地处城郊结合部万昌西路北侧,原是完小性质的北城小学升格为西城街道中心小学,下辖双桥、双洋、马公和向阳4所完小及附属幼儿园。
中心校10个班20位教师,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设施十分薄弱,校舍仍是原完小的下蔡小学,面积不到三亩教学条件甚差,教学辅助功能室除了面积仅10平方米的图书室,几乎为零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上学校自身薄弱的基础,学生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各方面同周边城镇学校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 面对教育设施、师资、生源与教育环境的“四薄弱”,瞿梅福校长带领班子及全体教职工,毅然面对“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尴尬局面,不畏艰辛、负重拼搏、团结奉献、锐意进取,日以继夜地苦干加巧干,使默默无闻的乡村小校、弱校开始向着大校、强校跨越式发展学校领导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艰苦创业,跨越发展,开创西城教育新局面”的构思,实施“夯实基础、规范行为、凸现教改、形成特色”的策略,注重新校管理层面的导向;确定教科研工作“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探究学生活动方式”这一主题,从教学观摩、教研周活动、业务讲座、业务学习、经验介绍、以省规课题与学科教改主题相结合、以教学案例与学生质量现状调查、探讨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开展扎扎实实的教学改革 2022年9月29日,学校乔迁至上林,新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达15500多平方米,区位优势明显、设计超前、规模宏大、功能较全。
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广阔的空间学校坚持走优质教育内涵发展之路,重视规划与发展,重视教师专业成长,逐步打造学校品牌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系统、全面、科学地推进各项创新性工作2022年,提出特色化学校建设纲要性意见,重点实施“试行学校管理新体制、构建教师培训新体系、推进校本教研新模式、拓展课程建设新渠道、优化常规教育新举措”五方面特色化工作;2022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并提出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22年,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二次腾飞”的目标与构想,实施教改实践特色工程、学生文化提升工程、家长素质改造工程三大特色工程,学校进入自主发展轨道,并确立从建章立制向校园文化品位内涵提升转变,从教师培训向内化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2022年,以“规划提高一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与更高的要求;2022年,提出第二轮特色化建设,从“实施别具一格的学校管理新体制、拓展科学高效的教师培训新体系、推进示范引领的教改实践新模式、探索内涵丰富的学生校园文化新渠道”构建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2022年,学校以“缩短差距赶一流,敢创特色求品质”规划第二轮三年自主发展,学校继续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在规划与实践的推进中,学校坚持“法治化、专业化、个性化”管理理念,紧抓制度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校长负责制、校级具体制、科室独立制、重大事项督办制”,并加强“五好环节”精细化管理,校长统筹调控指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分线工作更明确与稳定,科室独立功能与运作机制更加凸显,专项督办的职能进一步发挥,项目策划有品位,实施有创新,精品化管理方式与载体呈多样趋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学校通过班子理论中心组与班子管理研讨讲座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支敢为人先、不计得失、精心管理、务实奋进的管理队伍同时,以“学习-调研-评比”相结合,加强教师专业素养与师德修养,教师群体已经形成勤奋努力、蓬勃向上、团结和气的优良风气;特别加强了科学民主管理,形成“一二二四”调研体系,即一学年一次的家长评教,一学期一次一年共两次的学生评教调研活动,一年共两次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三合一”工作会议,每学期两次一年共四次的年级段工作调研,既拉近家校、师生的密切关系,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弘扬正气,改进工作,保持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 学校探索教改实践新途径,以教学实践与新课改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校本教研突破口,以行动研究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2022-2022年备课管理改进、2022-2022年集体备课操作流程与管理体系、2022-2022年期间未形成体系的有关学校课程探索与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构建了集体备课理论体系的“五个支点”,即研究内容的“四个要素”、活动层面“四个环节”、过程操作的“四个阶段”、相关联系的“四个结合”、拓展延伸的“四个方面”,并构建“行动研究--组织管理--操作流程--专业引领”的管理体系,与“主备教案研究--主讲内容研究--四度调整研究--课堂教学全息评价研究”的研究体系。
从规范的备课管理,到研备研教,到聚焦课堂、拓现个性,再到深化备课管理、培植个性课堂,学校的特色品牌已在全省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并以“校本教研”、“减负提质”、“课程建设”为研究切入点,继续强势推进学校特色化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载体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名、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以市“瞿梅福名师工作室”与街道小学“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有效开展特色教师培训;以“教改实践”论坛与《西城教改》校刊为载体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以院校合作、校际交流、专家讲学为载体促进各层面的教师培训,以校内业务讲座与外出培训学习为形式的大面积、大幅度教师培训,以针对青年教师进行的社团组建以及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