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要点2700字 个案的撰写一、个案的一般格式1、标题2、摘要3、文章正文:引文,说明报告个案的意义及目的4、参考文献、作者姓名、日期二、个案正文1、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及婚姻状况、经济情况)2、个人成长史:主要发育阶段的躯体、心理、行为、社会角色发展按照发育的时间顺序,描述对来访者有意义的重要关系、父母或有影响的人的主要特征、重大生活事件、特殊的生活环境等对心理发展有意义的细节来写 个体成长中的四大发展系列:躯体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行为发展1)个体发展方面:出生时的健康状况、言语、行为发育情况,学校的主要表现、担任角色、与教师同学的关系、获得的荣誉与惩罚青春期生理、心理、行为发展,与同性与异性的关系以上内容以客观纪实的方式描写,不发表个人意见)(2)成长的环境方面:家庭环境社区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3)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绪发展:对自身的环境的知觉评价、对重要的关系的知觉的评价、对成长中特定事件及环境的知觉与评价、一般生活态度、心境及情绪特点、认知方式以上是当事人对这些事的感受与评价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防御与应对方式、价值取向、兴趣、志向、自我意识水平、个性特征、能力特征、智力特征发展不平衡也可能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身体发育水平身体发育情况、外貌、特征、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水平、有无残疾1社会行为发展:个体从自然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角色、社会成就、社会关系及支持系统、家庭及个人社会地位、学业与职业功能、自我照顾能力、人际关系、社会行为)(3)精神状态的描述(4)躯体状态:主观感受、可观察到的身体表现医学检查结果:(5)心理测验结果:一般测验结果:人格、智力、临床精神功能评定 特殊心理测验:特殊能力、发展性心理评估3、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按时间顺序对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及演变过程进行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主观体验、事件对来访者的影响、来访者的应对方式及后果、来求助的主要原因4、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发现:咨询中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来访方式、外表、姿态、表情、语音及语调)一般印象:主要观察到的特征,咨询师的最初知觉的描述求助者亲友反映的情况:问题、社会功能、原因、分析、往求助情况、效果、本次求助原因5、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1)心理与情绪反应、认知模式、行为模式、人格倾向、生理状态与功能、思维特点、自知力2)病理心理诊断诊断依据:症状特点(症状标准):认知、情绪、行为、躯体症状、病程特点(病程标准)、严重程度(严重程度标准)、排除标准:主要的鉴别诊断。
病因诊断: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诊断:心理测评依据6、咨询目标的制定(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干预哪些方面)最终目标(适应、发展、人格成长与整合)、近期目标、长远目标7、 咨询方案的制定(1) 基本步骤: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2(2) 咨询师通过资料收集信息对来访者问题的心理诊断3) 对来访者问题的理论假设:用哪些理论解释这些心理问题,由此形成的咨询技巧及方案4) 商讨论咨询目标:目标的层次:身体层面、情绪层面、认知层面、行这层面、社会适应层面 目标的阶段性:近期目标、远期目标(5) 达到的目标的方式、技巧:不同的理论假设方法不同作业与练习、反馈与评估、巩固与迁移8、 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理论、技巧9、 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及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个案分析要点主要是问题分析、病因分析一、问题分析(一)描述层面:从个案中看到了什么?1、分析的纬度横向分析:个体的一般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认知:对自己、他人、社会的看法评价行为:是否异常纵向分析:心理问题的发展阶段、时间进程,伴随的心理行为改变进行分析2、社会功能:严重程度(对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是否能正常工作、学习)3、问题的整合生物学方面心理行为方面社会功能方面:严重程度(对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是否能工作学习) 自知力二、病因分析直接病因或诱因生物学因素:发育因素、躯体疾病社会性因素:各种急慢性应激3人格因素:个性特征,如过分追求完美其他:文化因素案例分析一求助者,去年十月底腹胀、眼红,梦多,每餐少,消瘦,能工作生活,出差到广东医院看病吃中草药,病情减轻,但一停药又出现以上情况,后到神内看病,朋友建议找心理医生,开了药。
上周六突然想到一件事自己是企业代表,搞的工作中有危险品连续几天睡不着,紧张、焦虑,呼吸吸气困难,住院已40多天,精神状况差咨询中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内向,初三考高中未考上,补习,当时多梦父亲对他严格粗暴,母亲性格好强,与父亲相处很不好,十分担忧结婚以后,夫妻关系好,但沟通较少现常担心承担责任(经济、安全)对案例的分析:一、问题分析1、横向(1) 躯体层面:失眠、头痛、腹胀(2)心理层面:从观察求助者发现,情绪平谈(表情、语调语音平谈,抑制内心体验焦虑,外在表现明显)(3)认知层面: 完美、责任、风险、设想危险4)个性:人格过分理性化,不善于表达和沟通(5)行为层面:不信任别人,承担责任,导致生理功能失调2、纵向:初三开始,就有焦虑表现,但对社会功能影响不大工作以后,工作很好,是法人但因角色变化,伴随着社会功能改变,影响了社会功能3、病因分析:(1) 生物因素:父母的个性(2)心理社会层面:(远期、近期)父母的争吵,对他支持不够,父母粗暴导致紧张焦虑水平增高3)个性因素:完美,处在一个持久的慢性应激中智力:考虑周密 个性和社会心理应激是最主要的4、心理测验SCL90 MMPI EPQ SAS45、方案必须同心理咨询和治疗结合来改变认知、人格结构6、诊断:焦虑症,慢性持久的以精神性为主要焦虑7、干预目标:(1)对睡眠习惯、态度的改变;(2)行为层面,学会承担责任,改变生活方式;(3)人格改变(更高层面)5第二篇:咨询-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2500字和比他长岁的哥哥。
他从小与祖父和祖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在他上大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时自杀了,他说在奔丧期间自己未掉过一滴眼泪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尽管很聪明却 初中未毕业就早早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的小叔叔则是大学毕业生他母亲是农村姑娘,经常与他的叔叔、婶婶吵架,同时又时常迁怒于他的父亲父亲为人很老实,从早到晚很少说话,只知道干活他7岁从祖父母家回到了父母身边从那时起,母亲攻击的矛头转向了他,常因为一点点小事骂他,甚至于打他他记得有过一整天不给他吃饭的事,在他不注意把大便纸扔在便池中而冲不下去时,他母亲让他用手拿起来放到书包中他学习很好,经常看书到很晚,母亲就骂他是讨债鬼,一天到晚什么事情也不做有时父亲在母子俩人中间很为难,但最后总是帮着母亲说他上高三时他觉得自己精神在家庭的压力下快崩溃了,不想参加考试了在小叔叔、婶婶的帮助下鼓起勇气,参加了高考,并获得了好成绩他把叔叔婶婶当成了亲人他上大学后获得奖学金第一学期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后因回家奔丧所以寒假在学校度过,暑假则在叔叔家过的他看到别的同学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他与叔叔、婶婶家的关系很好,他们给予他真诚的帮助,但是二年级寒假他在叔叔家时,叔叔因看不惯他抽烟、喝酒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而批评了他。
他感到十分不满,与叔叔吵了起来,提前回校了现在他觉得世界上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即使是以前对他比较好的叔叔也疏远了他,由此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心情感到十分压抑,性格逐渐变得孤僻[诊断与咨询过程]听了来询者的主诉,我认为这位同学是因为家庭生活的不温暖而产生压抑的情绪,并由此影响了学习成绩同时,因为母亲对他的态度苛薄,使他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防卫机制,以至把他叔叔善意的批评当作故意找茬认为外界一切都是“灰暗色”以前尽管性格比较内向,但对学习还是比较有兴趣的自从与叔叔的关系相处不好后,多愁善感,好思虑,感到悲伤,孤独,失去了以往的兴趣和爱好我考虑通过心理咨询,要使这位同学摆脱家庭生活给他造成的阴影,首先要让他认识到自己在处理叔婶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应与他们搞好关系, 这位同学一共来咨询了三次第一次咨询时在他简单介绍了他自己的情况后,采用了疏泄疗法,起初他有种种顾虑,不肯说出自己心的郁闷,坦露自己痛苦的心情这时,我主要是鼓励他干净利落地把他成年累月积压在心头的种种不愉快的感受,失望、悲观的情绪,消极怨恨的想法统统地“排泄”出来,以达到一吐为快我对他说有人说哭能消释40%的抑郁情绪,对于年幼者来说也许哭的效用更显著,对于成年人仍有这一功效。
该生在倾吐自己的不快时,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次他说的话是他几年的总和,说的是别人从不知道的事情和心理的想法连父亲去世都未哭的他,流了不少的眼泪倾吐之后他感到很轻松,摆脱了以往那种郁闷及无人可诉的心态第二次咨询时,他说这几天的心情比起前一段好多了,他很想与叔叔婶婶搞好关系,但又怕他们不会原谅他,因此心里十分矛盾让他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和自己,正确地认识别人,解决好实际的矛盾冲突他与叔叔的矛盾冲突,主要是他误解了叔叔对他的批评,我们想如果将有关矛盾冲突仔细排列,帮助他周全地分析,就可使他的疑团消失于是让他自己谈谈叔叔批评他的理由,将事情一件件摆出来,把认为批评对的放在一边,不对的放在另外一边,看看有多少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批评的四件事中其中有两件是不能接受的进而让他对两个不服气的批评,换个角度即站在他叔叔的立场上,看看有没有道理,经过他思考之后,他认为,如果角度换了,他也会用这些语言来批评对方;接着,帮助他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对这善意的批评感到气愤,并马上离开叔叔家返校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会刺伤叔叔婶婶的心?是不是违背了生活常理和公认的生活准则,如果违背了生活中正常的观念认识,应该如何对待?他承认自己的作法过于偏激,刺伤了叔叔的心,但同时他也为是叔叔刺伤了他的自尊心,所以才这样做的。
就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进行了分析,究竟是谁先刺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我们从他自己所谈到的,他在给叔叔的信中常常谈到自己的苦闷、烦恼不是要求他们多寄钱,就是要求他们多写信安慰他,还喝酒来解愁的行为刺伤了叔叔的心我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作为他的长辈的叔叔是非常愿意而常常说好话的人,未必是真心帮助人他接受了这种说法,并且表示第二天就写信向叔叔道歉,求得他的谅解同时,我又建议他应该发展兴趣爱好和友谊,参加集体活动,使个人与社会有一定的交往,这样才能象一点水流入大海那样不会枯竭第三次咨询,他说已经收到了叔叔的来信,叔叔已接受了他的道歉,他感到了半年多来从未有过的轻松,现在读书的兴趣又浓了,心情也开朗了,他为自己以前的做法而感到只有等暑假回家看看,但又表现出缺乏信心我首先肯定了他的进步、了解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其次,使问题得到解决假期之后,这位同学没有再来咨询,我相信,我的分析:1、 从求助者自己说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求助者本人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童年的家庭生活的不愉快以及亲情的缺失,或许还有别的某些原因,造成了求助者比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但同时,却也非常看重亲人的支持虽然求助者没叫过母亲,在父亲的葬礼上也没有流一滴眼泪,但在咨询师的指引下却哭了出来。
这,我想,已经非常能代表求助者对亲情的看重与渴望2、 所以,在求助者的叔叔对他说出批评的话的时候,求助者的情绪会出现比较大的动荡是可以理解的在我看来,那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