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文言文总结一

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67KB
约7页
文档ID:219786000
八年级文言文总结一_第1页
1/7

八年级文言文总结一 八年级文言文总结一 八年级文言文总结〔一〕 社会理想类课题《桃花源记》与出处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内容主旨①内容:文章记叙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离开桃花源又寻找桃花源的经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幸福②主旨:文章寄托了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反映了人民反对战争、反对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①内容:描述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②主旨:表达了对平等、富足、安定的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黑暗混乱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写作手法①虚境实写,实中有虚开头交代时间地点、渔人的身份职业;结尾写南阳刘子骥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寻桃源未果,加强了桃花源的真实感但渔人无名姓、住址,无法考证;再寻桃花源,标记消失无处可寻,使桃花源扑朔迷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②详略得当为了营造传奇性,详写桃花源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安定幸福的社会环境和对渔人的热情招待,略写1、4、5段事情始末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第一层“大同〞社会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第二层“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与现实社会作比较,总结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①托物言志:表面赞美陋室、为陋室做铭,实则借此展现的人生态度和志趣②反向立意: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而“不陋〞是因为居室主人“德馨〞,从而表达主旨③巧于用典:借“诸葛庐〞“子云亭〞自况,引用孔子之语《大道之行也》战国至秦汉年间《礼记礼运》托物言志\寓意《陋室铭》唐刘禹锡《全唐文》北宋周敦颐《周元公集》唐韩愈《韩愈文选》之《杂说》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①内容:短文描述了陋室的居室环境、陋室主人交往的人物、生活情趣,极力形容陋室不陋②主旨: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①内容:描写了莲花的种种美好,并借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形象《爱莲说》①托物言志:借莲花的形象含蓄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志趣②衬托:菊花不畏严寒、高洁有风骨,是花中隐士,正面衬托莲的形象;②主旨:托物言志以莲喻己,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君子的美德,牡丹象征富贵,“世人盛爱牡丹〞表现世人贪慕荣华富贵,反面衬托莲花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行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厌恶的高洁形象①内容:表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描述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被埋没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够,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刻画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②主旨: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内容:五柳先生率真放达:爱好喝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安贫乐道:“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住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淡泊名利:“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内容:文章写自己年轻时学习的艰难情景〔无书之苦、无视之苦、求学之苦〕,主要表现了学习的艰难和勤奋②主旨:以自己年轻时学习的艰难和勤奋,鼓励马生勤奋学习①托物寓意:“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文章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自己的不平之鸣,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旨:文章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五柳先生率直真诚的性格,赞美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品行①侧面衬托、对比:用自学及求师学习时环境的艰难衬托自己的勤奋勤奋;用老师的严厉衬托自己的谦虚恭敬;用同舍生的光鲜亮丽与自己袍敝衣作对比,特别自己的一心求学②夹叙夹议:表达年轻时学习的艰辛勤奋的经历,现身说法《马说》写人记事《五柳先生传》元末明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 扩大阅读: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一居 停留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居住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在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二、可 大约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可以(能够)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三极 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非常初极狭《桃花源记》穷尽此乐何极《岳阳楼记》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四、 1、介词,比。

苛政猛于虎也 2、介词,在 石草木之间者> 3、介词,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介词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5、介词,从 2、助词,的 3、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2、介词,把因以为号焉 3、介词,凭借,依靠 1、代词,此,这 2、判断动词 1、尽头2、尽兴 3、吃完,吃尽4、使竭尽,竭尽 6、喝,喝完〔干〕〔九〕策 1、名词活用如动词,用鞭子打,鞭打,鞭笞2、名词,鞭子〔十〕观 1、看,观赏,观看2、景象〔十一〕会 1、适逢,正赶上2、会集,聚集3、领会,体会〔十二〕开 1、放晴2、开设,设置 3、打开4、散开5、盛开,开放 〔十三〕和 1、和乐2、和煦3、暖和〔十四〕见 1、看得见,看见 2、通“现〞,表现,浮现,显现,显露,出现。

3、知晓,体会 4、表转接〔转折〕 5、表并列十七)乐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对感到快乐 2、归依3、聚集,聚集 4、回去5、回家〔二十一〕意 1、书中的内容2、情趣 3、主旨4、心情5、心思,意思 〔二十二〕临 1、对着,当着 2、登临,引申为“到〞3、靠近4、面对〔二十三〕鳞 1、鱼鳞,代鱼〔借代的修辞〕2、、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的〔二十四〕始 1、才 干/> 2、曾,尝 3、开始〔二十五〕然 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然而 3、虽然这样〔二十六〕 一 1、全2、数词 3、一片 4、无实义,起强调作用〔二十七〕偕 1、和,与2、一起〔二十八〕通 1、通晓2、通向3、相通 4、顺利〔二十九〕至 1、形容词,周到2、动词,到〔三十〕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句首发语词,无义,引起下文的议论<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 3、句尾发语词,表示感叹语气<嗟夫>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八年级文言文总结一》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照拓展思维使用,八年级文言文总结一: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第 7 页 共 7 页WORD文档可编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