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走出勒夏特列原理的误区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12KB
约6页
文档ID:407841911
走出勒夏特列原理的误区_第1页
1/6

走出勒夏特列原理的误区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又称 之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 温度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该原理是判断平衡移动 方向的重要依据,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 溶解平衡等然而,有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用勒夏特列原理却得出错 误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勒夏特列原理,陷入了勒 夏特列原理的误区现举例说明:1. 改变条件却没有改变平衡例 1 :某密闭容器,放入一定量的 SO2、 O2 ,发生反应 2SO2+O2 2SO3 (正反应放热),在达到平衡后,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得平衡向右移 动的为( )A.通如N2 B.升温C.减少体积D.加入S03易错选: A错选原因:A选项中通入氮气之后,因为是密闭容器,所以容器内的 压强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所以 平衡向右移动错选分析:在影响平衡的条件中,压强改变平衡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 浓度来改变的,通入氮气后,反应物的浓度并没有改变,所以平衡不 移动勒夏特列原理是在平衡移动的成立,平衡不移动,勒夏特列原 理就不适用。

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改变条件能导致平衡移动的反 应正确选项:B[总结]: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温度不变的条 件下,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如: N2 、稀有气体等,平衡并没有 移动,此时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2. 只有一种反应物例 2:在恒温时,一固定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g) N2O4 (g ) (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若分别单独改变下列条件,重新达到 平衡后,能使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是( )A.通入Ne B.通入N02 C.通入N204 D.降低温度易错选: B错选原因:通入NO2后,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 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但是不能消除这种改变,故NO2的 体积分数最终还是增大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错误分析:在2NO2(g)N2O4(g)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即: NO2再通入NO2后,相当于压强变大,平衡向右移动,N02的体积分数最终会变小,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总结]:在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加入其中的一种反 应物,重新达到平衡后,可以使得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而本身 的转化率降低,本身的体积分数变大。

但是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平衡要 区别对待正确选项: A3. 发生其他反应例 3: 浅绿 色 Fe(NO3 )2 溶 液 中 存 在如 下平 衡: Fe2++2H2OFe(0H)2+2H+,若向该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反思“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它是化学平衡中一个重 要规律,教师和学生在对它的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以下就是本课 题小组通过研究和实验所得到的理解和体会,供同行们参考1、 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它对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包括物理 平衡)都是适用的,但必须注意,它只能应用在已经达到平衡的体系, 对于未达到平衡的体系是不能应用的2、 勒夏特列原理对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的改变才是有效的,若 改变的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无效例如:对于化学平衡co (g) +h2o (g) co2(g)+h2(g),你改变系统的总压,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因为总压不是维持这一平衡状 态的因素同样,你若改变催化剂的用量或组成,也不会引起平衡移 动,因为催化剂不是维持化学平衡的因素。

3、 只能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正反应 为放热反应)如果既增大压强,又升高温度,我们就不能用勒夏特 列原理判断平衡向哪个反应方向移动了3、因为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又会使平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我们无法判断出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4、“减弱”并不等于抵消和消除如何理解原理中“减弱”二字呢? 我们先回忆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知道,增大一种反应物 浓度化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对于反应a(g)+b(g) c,增 大a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此时我们都知道a、b浓度减小,c浓 度增大,达到新平衡时,要使平衡常数不变,a浓度会不会降低到等 于或小于原平衡浓度呢?根据k平= 可知,新平衡中a浓度应大于原平衡浓度,由此可见,平衡移动的结果,仅仅是减弱外界 条件的影响,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5、勒夏特列原理除指导化学工业的发展外还深刻地揭示着大自然纷 繁复杂的物质变化规律,勒夏特列原理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化学的魅 力,同时在生物学、物理学,人的成长、思想认识、教育教学过程中, 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每次应用它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感 受。

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自由发展,和家长、教师们的约束, 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家长、老师们给孩子施加的种种压力和约束, 在孩子心目中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也是非常合理的,但家长和老 师们却往往认为这是个错误,因而十分生气,甚至放弃管理,这是不 对的据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孩子的抵触是为了建立新的平衡,大人 们的想法肯定会给孩子心里产生影响,从而使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 越来越接近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本来对与错也是对立统一的,孩子做 对与做错的机会是均等的,要给孩子们犯错误的空间,更重要是犯了 错误后如何去认识和去改造所以只要和学发生矛盾,就想到勒夏特 列原理,然后仔细地分析,你就会发现无论学生做了什么事,只要存 在就是合理的,从而使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调节,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 良好认识和改造自我的机会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人类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一度不 顾一切地盲目垦荒,砍伐原始森林,破坏植被,大量开采自然资源, 无限制地使用,将难降解的物质及温室气体排放于自然界中等,最终 遭到大自然的抵抗如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冰川和雪山为了减弱这 种改变,就会吸收逐渐增加的能量,从而使自己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或 气态,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水土也流失了,洪水 也泛滥了,疾病也流行了,癌症也增多了。

生物中生物的“抗药性” 问题,物理学上的椤次定律,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可用勒夏特列 原理解释1) 除去C02中的少量S02通过盛有饱和N aHC03溶液的洗气瓶 NaHCO3+SO2=NaHSO3+CO2(SO2 不过量)用饱和的 NaHCO3 溶液,增加反应物浓度,促进平衡向右移动2) 长时间敞口存放的溴水,会变为无色透明橙色表示有Br2, “无色”表示Br2不存在;“橙色消失”应理解为橙 色褪成无色这里有2种可能性:(1 )Br2挥发了,外逸了;(2)Br2像 C12会与水反应Br2与H2O反应会生成了无色的HBr和HBrO(甚至 是 BrO3-) 鉴于是存放溴水, 而且是长期存放, 当然就应当以有正确的、科学的存 放方法为前提比如要绝对密封存放在阴凉避光具有磨砂口的棕色玻 璃瓶中; 不能用橡皮塞和木塞密封试剂瓶口3)雪碧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当打开瓶盖时, 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逸出打开瓶盖,则瓶内的压强变小,此时碳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度 变小,会从水中逸出7)K2Cr2O7 的水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平衡向右移动,生成CrO42-,溶液显黄色Cr2O72- +OH- <====>2CrO42- +H+橙色 黄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