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声乐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徐金凤“京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音乐界出现的新型声乐作品它是用京戏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既能保持戏曲独具特色的韵味,又能不受程式化条条框框的制约,也可根据歌曲的内容及选用的唱法采用相应的乐器一、字吐字发音清晰、准确是演唱任何作品的基本准则中国的汉字相对于西方一些字母文字来说比较复杂,一个音节一个字,许多字还是多音或多义字一个完整的音节通常有声母、介母、韵母、声调四个要素组成,只有正确使用唇、舌、齿、牙、喉(五音)各个发声器官和开、齐、撮、合(四呼),把声、韵、调都咬准确了,才能把字唱真切、清晰,使观众听清,避免产生歧义1、强调字头的咬字力度加强字头的力度(喷吐),可促进呼吸的稳定,带动发声与呼吸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字音清晰,产生圆润的歌声反之,字头乏力,喉头容易向上移动,影响呼吸,声音发虚特别是在唱决板节奏的段落时,更需要要准字头,快速喷吐,才能字字清晰,掷地有声例如:《故乡是北京》中的快板段落2、字尾收声要归韵如果咬字不归韵,等于字尾没交待清楚,韵不清则字不圆,字义也会似是而非例如: “经多少风与磨难”中的“难”字不收韵就变成了“那”; “繁花似锦”中的“锦”字不归韵就变成了“几”。
特别是在没有扩音没备的情况下,不仅要上前排的观众能够听清楚,还要使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够感到清晰可辨、声声入耳,演唱者就必须在吐字归韵方面准确规范3、字腹保持“一线不变”即出字之后,在头、腹、尾、声、调、韵上下随U转换,始终保持“一线不变”,保持了戏曲唱腔字纯腔纯的优势因此,演唱中途一字既出,即使行腔婉转、起伏,因为中途保持字音不走样,不变音,也使观众听得出清晰的字音,而听不出变化例如《我的中华》“东方朝霞”的“霞”字,以及“坚忍不拔”中的“拔”字,行腔五小节,无论节奏、音高、轻重、急缓、断连都要保持字腹“a”母音不变形谱例:4、字头、腹、尾不能咬得太死,过渡要顺畅,要富有弹性和圆润感如果咬得太死则会僵,而吐字发音器官的僵紧又直接影响歌唱中的泛音和共鸣,声音更不会圆润戏曲演唱研究“出字在口,出声在喉当代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提出咬字在前,发声在后,即字头在嘴上夸张用力,字腹在u母音通适道后转换,但声、韵、调不可随意改变并注意结合口形的变化发声事实上,两种观点同出一辙,都是利用唇、舌、齿、才、喉这此部位把字音交代清楚之后,迅速使母音回到喉部(管道)上来,只是金铁霖将“字在U,声在喉”,将此发展的更详实,更具体。
5、抓住“重”戏曲演唱中对“重”的具体表现就是运用各种手段,来强调句中的重要的词义(感情重音和逻辑重音),从而达到歌唱中“字真句明”的艺术效果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转眼瞬逝要在瞬息间给观众以清晰晓义的词义和句意,就要运用强调重音的办法,把重要的字或词作为首要信息,传递给观众,而观众在重要的字或词上有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一般也就不会误解全句意思例如:歌唱家李谷一在演唱《故乡是北京》中的“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中的“最爱”两个重音,“最”字本来在强拍,在板上,而“爱”在眼上,但它是情感重音,突出强调“爱”字,才能让听众感受到歌者对故乡、北京的炽热而强烈的情感二、腔发声以字为根,行腔以情为本歌唱中的情感,最终还要依赖行腔来完成歌唱中的行腔是连接从字到声、到情的纽带,是不可缺少的中介演唱“京歌”借鉴戏曲演唱中行腔的“圆”和“曲”是表现歌曲艺术特点的有效桥梁戏曲演唱中的行腔给人以饱满、圆熟、韵厚的美,太粗则拙,太柔则飘我在练习演唱《我的中华》声音中真声成分过多,而使行腔不流畅不灵巧;例如“母亲大地”的“大”字腔体撑得太大就僵谱例:谱例:传统戏曲中有“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的说法,事实上“字中有声”与咬字发音相对应,“声中无字”与行腔相对应,是指歌唱中的声音的圆润之美。
“声中无字”不是忽略咬字发音或把字取消;相反是将字在游刃有余、婉转自如的歌声中融入更富有音乐色彩和感染力的意境之中,以字套腔,如贯珠过度,即腔圆是指声音的曲折变化,即歌声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疏密缓急之美《度曲须知》(明·沈宠绥)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字有一字之安全,一声有一声之美好,顿挫起伏,俱归自然所以,“曲”实际上是指行腔、运腔的丰富变化曲折的反面是平直,李谷一演唱《故乡是北京》,彭丽媛在演唱《我的中华》时,行腔运腔充分体现出戏曲民歌演唱的鲜明特色——不平直,在高低强弱、轻重、快慢、断连、虚实、刚柔的丰富对比变化中,求得一种风格统一的美妙动听的声音色彩从她们的演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京歌”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韵味”以及恢弘的民族气慨深入、具体的分析“京歌”在行腔、运腔方而的美学特征,这就是:在高低的把握上,错落有致;在停顿的把握上,断连结合,顿挫得宜,妙在声断而意不断,声断而情不断;在速度节奏的把握上,疾徐有节度,徐而不散,疾而不乱,紧中有慢,慢中有节三、情“京歌”的开山之作要数京腔京韵的《故乡是北京》,自这首作品问世,即刻传遍全国,深受群众的喜爱自此之后,“京腔京韵”在当代新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中成为一种时尚,显露出旺盛的生命力。
继而又出现了京味儿十足的《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以及《我的中华》等歌曲,“京腔京韵”在当代新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中己成为一种时尚,这是我国民歌艺术发展中的必然任何传统艺术,在这种与姊妹艺术相互渗透和借鉴中才能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有鲜明的时代感京歌”风格的出现,对民歌而言无疑是一种创新,在这种创新中,使中国的民歌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陈思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