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谈民族医药基础研究的特色与创新[摘要]该文介绍了 2008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族医学和民族 药学2个学科项目资助的整体情况,总结归纳出资助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主 要来源于民族医学理论、民族医学优势病种、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特殊病种、 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民族用药特色、少数民族地区特有药材、民族药材同 物异用等几个方面,并以实例进行阐述,旨在为民族医药领域基金项目申 请人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族医学;民族药学;基础研究;特色; 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 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 药和民间医药3个组成部分民族医药是指少数民族医药,是少数民族医 药的简称我国各少数民族以各自的生活环境、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宗 教信仰等为根基,创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学体系,在防治疾病、维 护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民族医药的疗效毋庸置疑,但目前民族医药的研究多数仅限于临床疗 效观察,而诸如民族医学理论如何发挥作用、基本科学问题如何解释、民 族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加工炮制、怎样发挥作用等基础性问题 尚需深入探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基金”)设置了民族 医学(申请代码H2720)和民族药学(申请代码H2818) 2个二级学科,专 门资助民族医药学的基础研究民族医学领域从1990年资助第1个项目 至今,共资助各类项目155项、资助总经费5 549万元;民族药学领域从 2008年设立“H2818民族药学”申请代码至今,共资助各类项目230项, 资助总经费达9 370万元自然基金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开展 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民族医药领域常从哪些方面开展创新的、有特色的研 究并获得资助,是该领域科研工作者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2008年至今 自然基金资助的民族医药学项目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研究的几个着眼 点,供项目申请人参考1近几年自然基金民族医药领域资助概况近几年民族医药的基金申请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1年以后增长速 度更加明显(图1)从2008年至2014年,民族医药学领域受理各类项目 申请1 643项(民族医学528项,民族药学1115项),资助342项(民 族医学112项,民族药学230项),资助总经费约1. 4亿元(民族医学4 623 万元,民族药学9 370万元),占历年自然基金民族医药领域资助总经费 的93. 8%o除2009年1项民族药学项目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3年和2014年各有1个项目获得联合基金资助外,其余获资助的研究 类项目均集中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项目”)、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项目”)3个项目类别。
由于少数民族 聚居区多为地区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因此超过一半的民族医药学申请项目 为地区项目,这是与其他学科明显不同之处申请项目的研究对象与民族医药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医药理论系 统、临床体系完整的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朝医学、傣医学等申请项 目相对较多,其中以应用范围广、教育部已独立设置学科专业的藏医药、 维医药、蒙医药的申请项目为最多,三者申请和获资助项目数量可达民族 医药项目总数的2/3对于理论体系尚不完整,但已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的壮、回、瑶、苗、彝、侗、土家、畲、黎等少数民族医药的研究近几年 也有项目申请,且有部分项目获得资助,尤其是壮医药、回医药、苗医药、 土家医药的研究申请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药物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治则治法、 民族药资源4个方面,这些研究内容的申请项目约占全部申请项目的90% 左右获资助的项目中超过50%的项目为考察药物的作用机制、逾20%的 项目为研究药效物质基础,而对于民族医学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的项目相对 偏少2民族医药领域资助项目的特色与创新民族医药领域研究项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与其他医药学 领域是类似的,而项目的研究思路是否具有特色和新颖性是能否获得评审 专家认可的主要方面。
新颖的研究思路与项目的着眼点密不可分,纵观近 几年民族医药领域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可将项目特色和创新的来源归 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来源于民族医学理论的特色与创新不同少数民族均具有其独特 的医学理论,如藏医的“三因学说”,维医的“四大物质学说”、“气质学 说”、“四种体液学说”,蒙医的“三根学说”,傣医的“四塔”、“五蕴”学 说,朝医的“四象”理论等,挖掘这些理论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深入理解 该民族医学,也是进行基础研究的良好的切入点如维医“四种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和黑 胆质4种不同的液体构成异常黑胆质体液因其份量重、质地稠,易在支 配器官(脑、心、肝)组织细胞中沉着形成阻塞,导致神经、内分泌、免 疫等系统功能受阻,是许多复杂性疾病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有些申请项目 围绕异常黑胆质是什么、如何诊断和干预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如病证'结合的维医异常黑胆质证动物模型的系统评价与研究”、“异 常黑胆质型痴呆病证模型及其生物学基础的研究”、“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 性哮喘病证模型的建立及分子与细胞病理学研究”等项目通过建立异常黑 胆质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维医体液学说的 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维医异常黑胆质型消化系统肿瘤共性外周血miRNA 标志物研究”、“异常黑胆质型糖尿病共性代谢特征的研究”等项目采用分 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建立异常黑胆质型疾病的临床miRNA 诊断指标,探究维医异常黑胆质病证的物质基础对于异常黑胆质的防治, 维医常采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为了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的作用机制, 项目“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延缓衰老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异常黑胆质成 熟剂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从脑葡萄糖代谢角度探讨异常黑胆质 成熟剂防治痴呆的效应及机制”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体 现了藏医学特色,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 sup>: [1-4]< /sup> o 1894年朝医学创始人李济马所著《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提岀:“人禀脏理有四不同:肺大肝小者名曰太 阳人;肝大肺小者名曰太阴人;脾大肾小者名曰少阳人;肾大脾小者名曰少 阴人”这种特有的“辨象论治”理论是基于人的骨骼、容貌、性情、易 感症等因素建立的,后世医家临证时却常因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辨象结 果不同而产生疗效不同的现象项目“朝医四象人的末梢神经活动电位的 研究”、“SEP-PNAP在朝医体质辨象中的应用”认为少阳人多热体质,少阴 人多寒体质,这种体质特点引起末梢神经生理、病理上的改变,导致末梢 神经传导参数相应变化。
因此项目通过测定“四象人”末梢神经动作电位 和体感诱发电位,根据辨象结果,分析电生理学数据,从而掌握四象人的 中枢-末梢神经系体质特征项目将少数民族医学与现代医学紧密联系起 来,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其研究成果 < sup>: [5-6]</sup>还将有助于提高朝医辨象的准确率和治 疗的有效率2.2来源于民族医学优势病种的特色和创新现代医学难以治愈或疗 效不佳的疾病,对于某些少数民族来说却可能是其优势病种,如藏医治疗 肝胆、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病、风湿骨病,维医治疗白瘢风、银屑病、妇 科疾病,蒙医治疗脑血管疾病,壮医治疗风湿病,回医治疗脑中风等,均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少数民族对这些优势病种的认 识、诊断和治疗方法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特色,正是一些申请项目创新的源 泉肝病在藏医学中属于“赤巴”病的范畴,称为“青乃丹吾”《四部医 典》记载“青乃丹吾患后无觉察,失眠乏力身重无食欲,贫血肌肉日益渐 削瘦藏医治疗肝病的原则为从整体岀发,在调理“隆”与“培根”基 础上,治疗“赤巴”,施以利药清热解毒,达到缓解和治疗作用,这是藏 医治疗各类肝病的理论基础。
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项目“藏药波棱瓜 种子脂肪酸保肝活性及机理研究”、“藏药'甲嘎松汤'调节 Nrf2/Bachl-ARE-抗氧化酶通路以抗氧化保肝的研究”等针对藏医药治疗 小儿肝炎、肝肿大等开展研究;“藏药'郎庆阿塔'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则是围绕藏药治疗肝硬化进行探讨,均已取得初步进 展<sup>:[7~8]</sup>维医药学认为白瘢风(白热斯)是因体内异常黏液质过盛,支配器官(脑、心、肝等)功能衰竭,机体自然力下降,导致调节异常体液的功能 紊乱,影响人体正常血液质的着色能力等所引起血液中异常黏液质过盛, 使表皮基底层、毛囊、真皮层等部位的微循环正常功能受阻,从而使正常 黑色素细胞(MC)增殖或酪氨酸酶(TYR)的激活物质不到位,虽然黑色 素细胞存在,但功能失活项目“白热斯油及所含单味药材对MC增殖与 TYR体外激活作用研究”以维医治疗白瘢风确有疗效的白热斯油搽剂为研 究对象,研究其对黑色素细胞增殖、络氨酸酶激活等的影响,为维医治疗 白瘢风这一优势病种找到部分科学依据再如《回回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国回族医药百科全书,该 书仅剩残卷4卷,其中残卷12“众风门”整篇的内容保存完好,记载了回 医药对脑系疾病的方药论治体系。
正是有该医学典籍的指导,使得脑血管 疾病成为回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有些项目即围绕这一优势病种展开研 究,如项目失合刺治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PI3-K/AKT通路的影响” 探讨回药失和刺治丸治疗脑卒中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后遗症的 作用机制;项目“缺血性卒中的生物学基础及回药木香油方干预研究”研 究回药木香油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项目“扎里奴思方调控血 脑屏障开放对脑缺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由血管迁移脑内的影响”从增 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透的角度研究《回回药方》中扎里奴思 方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制,且在研究过程中已经发现扎里奴思方可调控脑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BMSCs经由血管进入脑内更好 地发挥脑保护作用<: sup>: [9] <: /sup>:,为回医药治疗脑病提供 了崭新的证据2.3来源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特殊病种的特色与创新我国少数民族 多居住在祖国的边远地区,受不良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 特有或高发的病症,如西藏、青海的高血压、痛风、白内障、高原红细胞 增多症,新疆的民族高发性肿瘤(卡波西肉瘤、宫颈癌)、地方性碑中毒、 包虫病,广西、云南的地中海贫血等。
如果当地研究人员采用民族医药治 疗这些疾病,可以方便地获得大量样本,有利于民族医药理论的诠释和发 扬光大例如,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themia, HAPC)又 称多血症、高血症,是高海拔地区慢性高原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 为慢性缺氧刺激骨髓,进而导致红细胞过度增生藏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 起居环境和饮食不当,“遍行隆”紊乱,体内气血被扰乱而妄行,引起人 体内“坏血增多”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尚未取得突破,而藏医 总结岀治疗该病的方药,取得了一定疗效如三果汤散来源于公元7世纪 成书的藏医经典《月王药诊》,由藏药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组成,是藏 医用于多血症放血治疗前的必需的内服药方,该方主要通过调和气血而达 到抗缺氧、抗疲劳的功效,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明晰项目“HAPC藏 医多血症的生物学基础及藏药三果汤散干预研究”采用基因组学与代谢组 学技术,分析藏药三果汤散干预前后体液中代谢物全谱的动态变化,阐释 病证结合的HAPC藏医多血症的生物学基础及科学内涵 <sup>:;/sup>2.4来源于民族医药特色疗法的特色与创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可能 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各民族逐渐发明了独特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