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宋词朗诵: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原文】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①》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②,落花人独立③,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④,两重心字罗衣⑤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⑥ 【解释】 ①临江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采莲回》、《瑞鹤仙令》、《画屏春》、《庭院深深》 ②却来:重来,再来③落花:此两句原为五代翁宏诗④小苹:歌女名⑤心字: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⑥彩云:指上苹 【翻译】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单独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时曾经照着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状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安静的阑夜,更感到非常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躲避现实苦痛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行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受过很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季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落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风光,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 “莲、鸿、苹、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依旧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示意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怯,倾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奇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沟通已大大深化,或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见、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借以指漂亮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示意小苹歌妓的身分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旧,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照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快生活的追忆,并寓有 “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镇静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在词的艺术上的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讲解】 这首词抒发对唱女小苹思念之情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有一首这样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绛腊等闲陪泪,吴蚕到老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可见,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不过是他的好多思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比拟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更有其独到之处 《临江仙》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不认真体会,很难领悟它的真实含义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风格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忙读者理解的深意假如按常规写法,就必需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而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美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那么“梦”和“楼”有什么必定联系呢?只要细心体会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这两句的后面不是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么?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定是春梦了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知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模糊,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多么使人难以忘记的梦境呀!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
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惦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愁岂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三句为其次层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终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冯延已《醉桃源》“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亮的比照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欧阳修《好女儿令》“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意,已够使人心醉了。
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加了不少光荣 第四层是最终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讨论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时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好像比拟乏味假如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好像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由于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某处可说成“某在”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犹“到处”也,可作佐证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苦痛和迷惘之中,其缘由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美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象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 2、酒醒 3、人独立 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苦痛,句句景中有情。
下阕写词人的回忆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地方,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小苹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日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剧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构造严谨,情景交融,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安静的阑夜,更感到非常的孤独与空虚 去年春恨却来时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季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写的是词人,一个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落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风光,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缠绵悱恻,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 “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 “莲、鸿、苹、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苹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依旧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示意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 琵琶弦上说相思 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怯,倾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奇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 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 “琵琶”句,既写出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沟通已大大深化,或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见、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 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彩云,借以指漂亮而薄命的女子,亦示意小苹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