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主、合作、探究》中期研究报告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3.47KB
约37页
文档ID:214994986
《自主、合作、探究》中期研究报告_第1页
1/37

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夏建立课题单位:唐河县星江初级中学课题时间:2014年3月-2016年8月立项编号:1252014118执笔人:夏建立、陈晓、刘文中河南省唐河县星江初级中学课题组《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唐河县星江初级中学课题组执笔人:夏建立、陈晓、刘文中内容摘要:新课程的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实现构建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 想的条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性学习坚持课堂的生成性,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 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 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态度 和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高效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 实践研究 阶段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上个世纪90年代以來,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的飞速发展,人 们的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 域己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外,信息技术环 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早已深入人心,以皮亚杰等人为代表 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在理论和方法上,为木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北师大网络教育实验室开展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效果明显,对于我门一线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方 面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是从目前一些教改实践来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课堂还存在着大量的低效教学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耳标的实现尤其 在市县相关部门举行的观摩课上,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岀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教师过于关注技术手段,把着重点放在了具体技术 运用上,而不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考虑教学设计问题由此可见,在信息技 术环境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1. 2实践的理论依据(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 等人的思想该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 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这和我国目前提倡的“自 主、合作、探究”是相契合的,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信息技术 环境下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因此,本课题釆用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与方 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包括计算机、网络等资源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此提高中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及学 习效率2) 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上个世纪前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是教学的效 益该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进步及发展,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要求任 课教师要有有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该理论认为,“有效教学”需耍教师们 要具备反思意识,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并且,这 也是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使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时 作出前挡的决策1.3选题的意义(1)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 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3) 有利于学校整体形象的提升1.4研究的价值(1)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 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并完善我校“学- 探-测”高效课堂模式,进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2. 1概念的界定(1) 信息技术环境:本课题特指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

利用多媒体教 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训练、计算机辅助测试将是我们应用和研 究的重点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创新并完善我校“学-探-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和学科 进行有机的整合,并科学化分课堂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 师的主导地位,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及掌握获取知识技 能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2. 2研究目标(1) 利用学校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完善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探、 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 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的专业化成长2. 3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先导,完善和改进我校“学- 探-测”高效课堂模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具体包括:1、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2、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小组建设3、 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4、 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5、 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 研究性学习。

6、 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即时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性 教学策略7、 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应对的措施8、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研究2. 4主要观点1、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参与此次课题研究的老师不仅要 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专业技术技能2、 把信息技术运用在“学-探-测”课堂模式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3、 利用学科组集体备课的优势,促进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打造高 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4、 改变传统纸质评价方式,探索新的课堂评价体系2. 5创新之处本次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利用我校“班班通”优势,把信息技术运用 到我校倡导的“学、探、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 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开发、应用的途径、方法、策略等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条件保障3. 1研究思路(1) 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适时举办 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2) 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修养。

3) 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探-测”高效课堂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基础知识为内容,对学生以异质策略分组, 以任务为驱动,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习环境转到 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4) 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东西撰写研究报告,并 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5) 利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大奖赛和学校举办的“周赛课”、“月赛课”、 “期赛课”、“晋级课”等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3. 2研究方法以文献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为主,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为辅3. 3条件保障(1)制度保障成立课题组后,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课题研究各项内容 有专人负责,组员明确各自的研究职责,保证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5/32学校也制定了考核办法,采取了课题顺利完成考核加分的激励机制,与年度 绩效工资挂钩,结题后重奖等措施2) 后勤保障学校于2014年年底全面升级了学校的网络系统,新建 了两个电脑教室、一个电子备课室,各个班级也都新装了电子白板,在全校 范围内实现了 “班班通”为了保证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时间,不增加老师的 负担学校采取了集体备课及“周赛课”“月赛课”“期赛课”等推进措施。

3) 培训保障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的理论,学习我校“学、探、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流程,研究相关 的教育教学案例,实施集体备课,围绕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组织上研讨课,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两次对参与课题组的教师进 新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白板技术应用”的培训,并到西峡等取得成功经 验的学校参观学习并举办针对性的讲座,请本校的学术带头人、学有所长 的教师,外出培训归來的教师主讲,内容可为介绍个人的课题研究成果,介 绍一些教育教学技法,汇报外出学习情况、畅谈学习体会等4) 建立档案,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课题组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档 案包括综合档案和教师个人档案综合档案内容包括文件、制度、计划、 总结、音像、图片、课题活动记载、教研课题目录等;教师个人档案内容包 括自学笔记、听课笔记、上公开课、探究课的教案、个人课题研究情况、发 表的论文等四、研究过程(一)申报与准备阶段:2014年3—8月成立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课题,论证并申报实验课题, 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对参加实验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培训,研讨并制定可操作 的研究计划,分工协作,进行专题研究。

阶段成果:《课题研究申请书》;《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实施 方案》(-)课题的实施阶段:2014年9月一2015年12月1) 2014年9月19日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知识, 讨论并完善了实施方案,认真学习了实施方案的内容,明确了具体的研究目 标、方法;(2) 2014年9月-2014年10月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前测工作,掌握了 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的内容分四个方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调查”、“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调查”、“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调查” O(3) 2014年11月学校改造升级了多媒体教室,筹建了两个标准的网 络教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并且为各教室装配“电子白板”,真正实现了校 园网络化,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且对全体教师进行了 一次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电子白板”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信 息技术使用能力,这样教师学会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将信息技术 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 从2015年春期开始,结合教研组活动,以课题组成员为主导,分 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举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听评课”活动,有针对性地 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信息技术的使用”三个维度进行,为参 与教研的老师搭建了乂一个研究平台;(5) 组织参与科研的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比赛和电教 作品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级青少年计算机精英赛。

阶段成果:1、 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四 份问卷调查报告;2、 唐河县星江中学网站一一“教育科研栏目” o3、 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比赛获奖统 计,及获奖证书附获奖统计及证书复印件4、 学生信息技术比赛获奖材料复印件5、 阶段性总结材料6、 课题组成员论文及研究报告7、 优秀课例展示五、阶段性成果分析1. 调查报告1.1报告类型:《唐河县星江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报告》、《唐河县星江中学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报告》、《唐河县星江中 学学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调查报告》、《唐河县星江中学学生“自主获 取知识能力”调查报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