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编录工作要求1、桥位勘察目的和任务(1)初步查明桥位处出露及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成因类型、时代、基岩强风化层厚度;查明墩台地基、岸坡稳定性、岸坡及引道有无不良地质(含潜在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对建桥的影响, 并提出处置措施2) 初步查明墩、台处岩土地基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土层的渗透性能;提出合适的持力层,并提供地层地基允许承载力值及桩侧极限摩阻力等3)初步查明桥址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程度4)初步查明桥址区建桥的适宜性,对各墩、台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及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岩土的防治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提出建议5) 每一座桥各岩性层岩样不能少于2 组, 每组 3 块, 长度大于 6cm ,对全、强风化层要进行标贯或触探试验5-8 次,土层做标贯试验3-5次,K4 一带河床要进行一至二次抽水试验要注意取水样,钻孔、地表各 3 组各钻孔要照相2、路基( 边坡与路基 ) 勘察目的和任务(1)查明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成因类型、时代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力学参数、强风化层厚度及地基持力层及承载力2) 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水位,水力坡度及渗透系数等) 、地质构造(特别是边坡节理裂隙) 。
3)提供边坡设计参数(如重度,抗剪指标等),根据路面设计标高,对边坡开挖放坡率提出建议,按照提供的坡率,评价路堑边坡开挖后稳定性及潜在滑面对斜坡路堤稳定性进行评价4)路基(挖、填方)段取表层土样3-5 组,岩样 2-4 组,对填方段一定进行标贯、触探试验不少于3-6 次,各钻孔要照相3、滑坡勘察(1)圈定滑坡范围,查明滑坡的地层结构,水文地质条件,滑坡规模、性质、成因、滑动面分布位置,并取到滑带土样或相邻土层样品2-3 组,要调查其稳定性、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各钻孔要照相4、勘察工作主要技术手段(1)地质调绘地质调绘包括工程地质调绘和水文地质调绘,利用 1:2000~1:10000(滑坡地区测绘比例1:500)地形底图,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着重调绘以下内容:调查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岩土成因、性质、厚度、时代及分布范围,风化程度和深度岩层产状、构造类型、软弱结构面类型及性质填绘断层位置、产状、性质及破碎带情况等调查地下水露头、类型,含水层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和地表水的关系等调查滑坡、泥石流、崩塌、冻土积雪等不良地质成因、分布形态、规模大小、发育程度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收集气象、水文、植被等资料,调查溪沟河流的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时间。
工程地质测绘方法:以追索法和穿越法相结合填绘各种地质界线进行路线的工程地质填图,范围包括路线两侧各200m宽,并填绘不良地质地段、挡防构造物及深挖、高填路段的地质剖面2)井、槽探要揭露到全或强风化岩层,做好五壁展示图5、岩芯鉴定要求(1)岩芯鉴定要及时,否则岩芯的颜色、潮湿度、密实度等均会发生变化,反映不出地层岩性的真实情况2)应注意现场岩芯的排列,按回次查明岩芯长度与实际采出的岩芯长度是否相符;当岩芯采取率较低时,须弄清原因3)当岩芯破碎时应查明是钻探中技术操作造成,还是原来地层中的实际情况4)鉴定岩芯时要仔细,不但要观察岩芯的外观,而且还要观察岩芯的内部地层分层要慎重,既要看整个岩芯的变化,也要认真分析、研究钻探记录内容记载的钻进过程的描述等岩芯描述内容岩类岩性层一般描术内容松散岩类细粒土(粘性土)名称、颜色、状态、含水状态、包含物性质及含量、光泽、干强度、韧性、摇震反应等砂类土名称、颜色、颗粒成分、粒径、颗粒组成及形状、密实程度、充填情况、潮湿程度等碎石类土(砾类土)名称、颜色、颗粒成分、粒径组成、颗粒风化程度、形状、充填物成分、性质及含量、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等基岩岩浆岩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状、结构与构造、节理与裂隙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等。
沉积岩名称、颜色、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与胶结物成分、结构与构造、碎屑颗粒的大小与形状及含量、风化与裂隙发育程度等碳酸盐岩尚描述岩溶发育形态、统计(线或面)岩溶率变质岩名称、颜色、矿物成分、晶粒大小与形态、晶粒组织与排列、结构与构造、风化与裂隙发育程度等滑坡、 断层破碎带描述结构面性质、产状、块度、擦退、夹杂物特征,岩芯破碎、搓揉及断层泥(滑动面泥化)情况等6、关于岩体风化带划分风化是一种持续的地质作用, 在鉴定和描述岩体风化特征时, 以其地质特征为主要标志即新鲜岩石和风化岩石的相对比例、褪色度、分解和崩解的程度,矿物蚀变及其次生矿物等,间接标志如锤击反应、波速变化等详见下表:岩体风化带划分表风化带主要地质特征风化岩与新鲜岩饱和抗压强度之比风化岩与新鲜岩纵波速之比全风化带全部变色,岩石光泽消失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残留有原始结构痕迹(外观保持原岩状态 ) 除石英颗粒外,其余矿物已大部分风化蚀变为次生矿物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碎石)手可捏碎,用锹可以挖动<0.2 <0.4 强风化带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保留原岩颜色岩石的组织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分解或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构造层理不甚清晰,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裂隙分割成块碎状(2~20cm )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铁镁矿物已风化蚀变(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 锤击声哑, 岩石大部分变酥, 易碎, 碎石可用手拆断,用稿可以挖掘,坚硬部分需爆破0.2 ~0.4 0.4 ~0.6 弱风化带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构造层理清晰,但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分割成块碎状 (20~40cm) ,裂隙中充填少量风化物,裂隙壁风化剧烈沿裂隙铁镁矿物氧化锈蚀,长石变得浑浊、模糊不清(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矿物)锤击声脆,石块不易击碎,开挖需用爆破>0.4 ~0.8 >0.6 ~0.8 微风化带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岩石组织结构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大部分裂隙闭合或为钙质薄膜充填,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锤击发音清脆,开挖需用爆破>0.8 >0.8 ~1.0 新鲜保持新鲜色泽,仅大的裂隙面偶见褪色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充填,仅个别裂隙面有锈蚀浸染或轻微蚀变锤击发音清脆,开挖需用爆破>1.0 7、关于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分级节理(裂隙)分级主要依据其密度和宽度,其它因素应另行考虑。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分级表等级基本特征节理不发育节理(裂隙) 1~2 组,规则,为原生型或构造型,多数间距在1m以上,多为密闭,岩体被切割呈巨块状节理较发育节理(裂隙) 2~3 组,呈 X型,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大于0.4m,多为密闭,部分张开,少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呈大块状节理发育节理(裂隙) 3 组以上,不规则,呈X型或米字型,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4m,大部分微张,部分张开,部分为粘性土充填,岩体被切割呈块碎(石)状节理很发育节理(裂隙) 3 组以上,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2m,微张或张开,部分为粘性土充填,岩体被切割呈块碎石状8、关于碎石土、砂土密实程度划分碎石土密实程度划分表密实程度骨架和充填物天然坡和开挖情况钻探情况松散多 数骨架颗粒不 接触而被充填物包裹, 充填物松散不能形成陡坎,天然坡接近于粗颗粒的安息角锹可挖掘,坑壁易坍塌,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后,砂土即塌落钻进较容易,冲击钻探 时 , 钻 杆 稍 有跳动,孔壁易坍塌中密骨 架颗粒疏松不均,部分不连续孔隙填满,充填物中密天然陡坡不太稳定,或陡坡下堆积物较多,但大于粗颗粒的安息角。
镐可以挖掘,坑壁有掉块现象,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处砂土不易保持凹面形状钻 进 较 难 , 冲 钻探时,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密实骨 架颗粒交错紧 贴,孔隙填满, 充填物密实天然陡坡较稳定,坎下堆积物较少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坑壁稳定,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后,能保持凹面形状钻进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砂土密实程度划分表分级密实中密稍密松散松极松实测平均锤击数N63.5 30~50 15~30 10~15 4~10 <4 9、关于砂土、碎石土的分类考虑工作习惯, 以及便于野外鉴别, 本次工作期间按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分类详见下表:砂土的分类表土的名称颗粒级配砾砂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占全重25~ 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细砂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75% 粉砂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75%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先符合者确定碎石土的分类表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m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m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角砾棱角形为主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先符合者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