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娱乐节目审美疲劳与发展趋势【摘要】文章通过冋顾中国电视娱乐节目20多年来的发展足迹, 从审美角度探讨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指出,半电视节目火爆的同 时,会出现争相效仿甚至雷同的现象,千篇一律又急功近利的运作模式使 同类节目过多过烂,于是让受众越來越觉得审美疲劳了因此强调,要逐 步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艺术品位,优化电视传播的文化环境;开发自己 的原创能力,面向世界,融合自身文化及背景的特点以达到创新和超越关键词】审美疲劳;电视节目;娱乐节目;发展趋势电视传播越来越强调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能动作用电视节目不能脱 离其接受、阐释的实际而独立存在,传播的冃的就是通过各种内容的信息 去影响改变受众同时作品的存在与观众的阐释息息相关,大众的观看实 践赋予其以现实的意义电视节目离开了受众便毫无意义,可能连审美疲 劳的机会都没有审美疲劳”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是说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 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的时候,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 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倦这时,所谓的审美疲劳出现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20多年来的发展足迹,这是一个 从文化饥渴到视觉盛文的发展历程。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终结与新浪潮的兴 起都与受众的审美情结和期待视野息息相关,都见证着综艺娱乐节目此起 彼伏,波澜壮阔的发展潮流第一次浪潮:综艺晚会时期1990年《综艺大观》的开播,标志着中 国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的开始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初期,广大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正大综艺》、《综艺大观》 将歌舞、相声、小品、杂技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 节目的先河,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在这里看到,这种晩会形式的综艺节目 在当时大受欢迎但由于节目十几年如一口,形式过于正规化,节目主持 人与观众没什么互动,行为表情过于死板,有极大的局限性面对生活的 瞬息万变,这样一个口渐显得“老气横秋”的节目,无法满足观众不断变 化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情趣,2004年10月,走过了 14年风雨历程的央视老 牌娱乐节目《综艺大观》最终退出了荧屏第二次浪潮:游戏娱乐时期1996年《快乐大本营》以它带來的“快 乐旋风”席卷全国,各地省市台在短时间内纷纷上马以“快乐”为宗旨、 以“游戏”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的播出成功引发了电视娱 乐节目的热潮,《欢乐总动员》等跟风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以 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观众在节目中的深度参 与,成为游戏娱乐节目的制胜法宝《快乐大本营》的“火爆”的程度和 速度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对大众期待视野的一次超越第三次浪潮:益智博彩时期随着对综艺娱乐节目庸俗化的批评和对 唯收视率论的质疑,就在游戏娱乐节目日趋式微的时候,一种互动式益智 类综艺栏目悄然升温1998年央视打破娱怎类、知识竞赛类节目界限,有 机地将游戏与知识普及融为一体,推出了由李咏担当主持的《幸运52》, 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热情央视从《幸运52》节冃尝到了甜头,又推出了《开 心辞典》,这个节目在引进借鉴国外同类节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木土化 的改造,不仅一炮打响,而且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观众成为了节冃中的 主体,节目已经走向了平民化知识并游戏着,是益智类综艺节目能够超 越游戏娱乐节目并掀起一股新的综艺热潮的高明之处在益智类节目抢尽收视风头Z时,红火的背后也隐藏了危机传统综 艺一直是以强调“寓教于乐、雅俗共赏”而著称,但是这种益智类节目传 统的教化理论导致节冃难以拓展影响观赏,步入审美疲劳传播效果差的恶 性循环于是,一批“真人秀”节目拉开了序幕第四次浪潮:“真人秀”时期。
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制订规则、 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或游戏节目2005年是中国真人 秀节目快速发展的一年《超级女声》在一片喝彩和议论声中创造了惊人 的收视率一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 为“亚洲英雄”,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以《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 表的“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直播化, 同时观众拥有了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的决定权,拉近了明星与观众以及 观众与舞台的距离,这使得越來越多的观众参加进來这种形式的娱乐节 冃打出的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的口号其中,以“海选”、“全民娱 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也 是很多人心中可以一役成名的跳板,《超级女声》则是平民造星的典型代 表,《非常6+1》、《星光大道》等节目打造了众多“草根英雄”和“民间偶 像”这说明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平民娱乐时代而在取得空前商业成功和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在不断的限制与规范中,三年过后,《超级女声》已经很难再度吸引受众 的眼球,不断爆出的幕后丑闻和冷酷的现实,也逐渐唤醒了少女们的明星 梦。
《超级女声》之后《我型我秀》、《名师高徒》、《快乐男声》等同类节 目一窝蜂上马,无论节目的可看性、关注度还是选手的水平及长远发展, 无一能超越2005年的《超级女声》第五次浪潮:后互动娱乐时期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要求的不断变化, 娱乐节冃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 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现在我们打开电视,可以在同一时段搜索到不同 的媒体频道播出的丰富多彩的综艺娱乐节目,可谓是遍地开花明星与平 民真人秀、主持人与观众全盘互动我们且把这种局面归于后互动娱乐 时期《舞林大会》、《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星 跳水立方》等等竞相闪亮登场,各显纷呈节冃也迅速占据了诸多电视台 的黄金时间,构建出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视觉盛宴平民登上舞台担当 主角,明星坐任观众和评审,而大众在审美节目的同时,也在审美明星, 也就是在评审做评审的导师如此一来受众与传媒人Z间的距离就明显接 近了 惊人的收视率为这些节目带來了巨额广告收益以及其他相关收益而节冃一旦受到利益和大众的追捧,国内各地卫视的综艺节冃便同 时开始出现争相效仿甚至雷同的现象,比如选秀类的《超级女声》、《我型 我秀》等;服务类的《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歌唱类的《中国好 声音》、《中国最强音》;明星跳水秀也来个《星跳水立方》撞上个《中国 星跳跃》。
等等这种争相效仿甚至雷同的现象的产生致使电视节目出现公 式化、模式化的倾向,千篇一律又急功近利的运作模式使同类节冃过多过 烂于是让受众越来越觉得审美疲劳了其综艺热潮走向“火爆”的那一 时刻也是其走向“衰落”的开始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受制于研发能力的不足,同时为了降低失败的 风险和避免漫长的创作周期,引进海外成熟的节目模式可谓捷径,但是我 们不能仅仅把引进作为提高收视率和赚钱的法宝,引进节目的同质化和集 中播放已经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我们要把模仿作为学习的基础,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开发自己的原 创能力,这才是正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播出平台,最多的电视受众 我们放开视野,面向世界,融合自身文化及背景的特点以达到创新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是可以做到的对观众期待视野的关注,并不等于简单的屈从我们要具有对高雅、 先锋的精英文化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能力在迎合大众文化的同时,不要 低估了受众的审美潜能,当你去迎合的过程中观众的审美经验也在快速发 展,结果越是迎合越是难以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所以,提高电视节目的 品位与观众提高自身审美意识的愿望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对电视综艺节目的世俗性、游戏性、狂欢化予以高度认可;我们 需要努力的是创作出在狂欢娱乐、荒唐戏谑中充分展现崇高智慧的电视艺 术精品。
审美艺术在电视综艺节目里的诠释就是美的、好的;有用的、更 是有益的;健康的、乂是快乐的在节目内容上追求雅俗共赏,形式上向 大众靠拢,普及高雅文化Z长,强化对牛活意义的理解和对高尚审美情趣 的追求;逐步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艺术品位,优化我国的电视传播文化 环境;促使综艺节冃在超越大众审美经验中寻求发展,在颠覆大众期待视 野的过程中引领风骚审美一一不在疲劳中死亡,就在疲劳中新生潮起 潮落,每一次新浪潮的来临,又会为我们掀开娱乐节冃更加光彩夺冃的篇 章在不断地蜕变发展中,综艺娱乐节目正以前所未有的攻势对人们的生 活与审美进行着颠覆性的影响作者简介】张晓静,陕西广播电视台《电视剧》杂志副主编,陕西省电视艺术家 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