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业硕士介绍之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腾****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KB
约10页
文档ID:40419235
专业硕士介绍之文物与博物馆硕士_第1页
1/10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来源:万学海文考研专业硕士设置方案一、为适应我国现代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对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二、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ology”,英文缩写为“M.C.H.M”三、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及各类博物馆、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社团组织、文物商店、拍卖行等,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较好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较高水平业务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四、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文物与博物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实物教学、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五、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文物与博物馆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六、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重视吸收来自文物与博物馆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七、学位论文须与文物与博物馆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文物与博物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文物与博物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文物与博物馆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九、积极推进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与文物与博物馆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十、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十一、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招考院校院校名称所在省市院校名称所在省市安徽大学安徽省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南京大学江苏省北京大学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山东大学山东省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山西大学山西省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西北大学陕西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厦门大学福建省复旦大学上海市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四川大学四川省中山大学广东省南开大学天津市郑州大学河南省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武汉大学湖北省云南大学云南省湖南大学湖南省浙江大学浙江省吉林大学吉林省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考试大纲及命题指导意见文物与博物馆硕士-348-《文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文博综合》(代码 348)是 2011 年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文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文博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和工作能力,能胜任较高水平文博业务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这四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培养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例如:只有考古学人才培养能力的单位可偏重在《考古学概论》方面出题,余类推)三、考试内容(一)文物学概论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二、考查内容1、文物学概述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

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1)研究文物的价值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2)研究文物的作用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内容:证史作用正史作用补史作用史料作用文物的教育作用主要探讨以下内容:文物教育的特点文物教育的场所文物教育的形式文物的教育功能3)研究文物的分类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文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此外还包括 4)研究器物与遗迹、5)研究文物鉴定、6)研究文物保护、7)研究文物管理、8)研究队伍建设、9)研究文物收藏、10)研究文物旅游等内容文物分类有利于文物保管,有利于文物的宣传,有利于文物的研究3、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文物学研究的理论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文化进化论定位论和系统论2)文物学研究的方法一般社会科学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4、文物学的发展简史1)文物学的萌芽2)文物学的产生3)文物学的发展5、文物的性质1)文物的定义2)文物的内涵3)文物的时限6、文物的定名1)文物的定名原则与方法 文物定名的原则文物定名的方法7、文物管理与保护1)文物管理的内容2)文物保护管理措施3)文物管理机构的设置4)文物的管理文物管理原则与方式文物的法制管理馆藏文物的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文物调查与管理考古发掘的管理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文物出境的管理文物市场的管理8、文物保护技术1)传统文物保护技术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文物3)文物保护中的专门技术9、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1)制定保护规划2)加强保护管理10、文物工作人员的管理11、文物保护的科研与文物保护科技的应用12、文物保护方针 主要参考书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年 (二)博物馆学概论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

2、了解博物馆学的主要任务、博物馆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博物馆理念来分析和解决博物馆的现实问题二、考查内容(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3、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二)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1、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2、博物馆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目录学、管理学等等3、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具体研究方法三)博物馆学简史了解外国博物馆学简史和中国博物馆学简史(四)博物馆功能与类型1、博物馆的概念: 文化部发布,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2、博物馆的特征包括(1)、实物性,没有实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2)、直观性,这是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博物馆特有的传播方式;(3)、广博性,万事万物都成为博物馆收藏对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博3、博物馆的功能有收藏、研究、教育4、博物馆的类型可分为五大类:(1)、历史类;(2)、艺术类;(3)、科学类;(4)、综合类;(5)、其他类型(五)博物馆发展史了解外国博物馆发展史和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六)当代博物馆了解当代中国博物馆和当代世界博物馆(七)博物馆藏品的搜集和鉴定 1、所谓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2、博物馆藏品的搜集是博物馆根据其性质、特点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不断补充文物或标本的基本业务工作3、博物馆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末叶应包括定名和定级其目的在于帮正藏品的科学性,为国家保护真实的科学文化财富同时,也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公开展出、研究利用,把好真伪这第一道“关口”,并提供藏品的价值、名称、时代、级别等鉴定成果七)博物馆藏品管理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二是方便研究和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

要求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九)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了解其概念、原理和意义了解其工作步骤与方法(十)博物馆陈列与展览1、概念:“博物馆陈列(Display),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观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2、陈列和展览的区别:我国博物馆学主张,陈列也叫基本陈列,系指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的,有自己的独有展品和陈列体系的,内容比较固定并常年对外开放的陈列而展览也叫专题展览,系指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可以经常更换的展览3、陈列的基本原则:(1)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突出馆藏品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2)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3)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 (4)展厅内具有符合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展出设施; (5)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6)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及时、准确,形式新颖4、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1)、总体研究与设计;(2)、内容研究与设计;(3)、艺术形式研究与设计;(4)、辅助展品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5)、陈列的现场安装与布置;(6)、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7)、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十二)博物馆观众博物馆的每一项工作(陈列、讲座等),因主题、内容、艺术形式、活动方式、举办时间和所适合文化程度的局限,总是会对广泛观众中某一部分观众最合适,这一特定群体就是举办这项活动所面对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国际博物馆学界称之为陈列展览或某项活动的“目标观众群”观众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所谓直接调查包括口头调查、直接观察、座谈会等形式;所谓间接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表、设观众留言簿等方式所谓博物馆之友,是为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共事业的公众性团体十四)博物馆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藏品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以及博物馆学研究(十五)博物馆经营管理了解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了解博物馆人事管理和博物馆经费管理(十六)数字博物馆了解其概念、功能、意义、要素、分类和特点 主要参考书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三)考古学概论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2、了解考古学的主要任务、田野工作的原则和方法3、了解史前期和历史时期中国考古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