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界复习之从细胞到生物圈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1.50KB
约13页
文档ID:383998658
临界复习之从细胞到生物圈_第1页
1/13

临界生补课之六一、从生物圈到细胞、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总结人:甘信付 09.9.22【知识梳理】一、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二者之间从小到大的生命系统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各生命系统既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三)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理解: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3、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无数实验证明,任何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的细胞,都不能实现细胞的完整生命活动4、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一)使用方法:取镜、安放和对光后,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二)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cm)停止下降2、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低倍镜时高倍镜时镜头与装片的距离远近所看到细胞的数量多少所看到细胞的大小小大视野的明暗明暗视野的广度宽广狭窄3、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三)低倍物镜观察与高倍物镜观察(清晰时)的比较(四)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1、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了180度2、放大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思考感悟】为什么不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并观察物像?:高倍物镜下视野小,不易寻找到目标基础训练】1、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镜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镜移到视野正中央2、下列关于细胞和生命活动叙述中错误的是( )A、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单细胞生物体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3、(2008泰州模拟)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C、“溱湖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内所进行的循环运动4、若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abcA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B个体种群群落C生态系统群落种群D组织系统器官cba5、(2008青岛模拟)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昆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答案:1.C 2.A 3.C 4.C 5.D 二、蛋白质的功能【知识梳理】一、蛋白质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一)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肌肉、头发等的成分二)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三)运输作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能运输氧四)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等激素五)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多样性盘曲折叠脱水缩合(一)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形成:氨基酸 多肽(肽链) 蛋白质2、蛋白质与多肽的关系:每个蛋白质分子可以由1条多肽链组成,也可由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肯定不是肽键)连接而成但多肽只有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进而构成蛋白质时,才能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二)蛋白质的多样性1、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2)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4)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不同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则这两个蛋白质不是同种蛋白质但并不是以上这四点同时具备才能确定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而是只要具备以上其中的一点,这两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就不同2、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据功能分为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两大类,前者如人和动物的肌肉后者如具有催化作用的绝大多数酶,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等基础训练】1、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B、已知某化合物具有催化功能,可以推断此物质为蛋白质C、有些蛋白质具有防御功能,如抗体;有些蛋白质具有接受信息的功能,如受体抗体与受体都具有专一性D、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2、a、b、c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的三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和特征分别是( C )X→X与Y结合X进入细胞 aX变成其他物质 bX被清除 c①酶;②抗体;③载体;④选择性;⑤特异性;⑥专一性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⑤④⑥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②①;⑥④⑤3、如图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关系,其中a、b表示有机小分子物质,A、B、X代表有机高分子物质,虚线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高分子A+PX高分子BB1(免疫)B2(催化)B3(运氧)小分子a小分子b(1)a为 ,共有 种,b的分子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

2)B可分为B1、B2、B3等,其原因是:从b分析是由于 ;从A分析是因为 3)X代表 ,其彻底水解产物是 4)B3是由574个氨基酸,四条肽链组成的,在形成1分子B3的过程中,共脱去 分子水4、(2008海南生物8)关于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去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能量 B、合成的蛋白质都运到细胞外C、合成的蛋白质都不能进入细胞核内 D、合成的蛋白质都用于细胞膜蛋白的更新⑨⑧⑥⑦⑤COOHCOOHNH2C=OCH2CH2CH3HHOHOOHHHHONH2—C—C—N—C—C—N—C—C—N—C—C—④②③①SSSSSS101825162130注:2—SH→—S—S—+2H5、(2008青岛模拟)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肽链49个肽键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C、从图2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H2N—C—COOHRHD、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答案:1.C 2.C 3.(1) 脱氧核苷酸 4 (2)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的不同 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3) RNA 核糖、磷酸和4种碱基(A、G、C、U) (4)570 4.A 5.B 三、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知识梳理】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淀粉遇碘变蓝三)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四)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二、实验流程归纳:(一)选材→制备组织样液→显色反应二)脂肪的检测还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实验流程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三、实验材料的选择:(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h~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d~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四、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配现用。

二)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明力三)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五、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甲液乙液A液B液成分0.1g/mLNaOH溶液0.05g/mLCuSO4溶液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鉴定物质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添加顺序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先加入A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摇匀反应条件水浴50℃~65℃加热不需加热,摇匀即可反应现象样液变砖红色样液变紫色(一)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二)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浊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三)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