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词古代汉语的连词可以分为单向连词和双向连词两类单向连词也可以叫做启后连词,一般分布在复句的偏句之中或一个语段的开头,双向连词分布在两个句法成分或两个句子之间单项连词:?单向连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表示提起; (2)表示并列; (3)表示假设; (4)表示让步;( 5)表示选择; (6)表示原因一、表示提起??表示提起的单向连词一般出现在一个语段的开头,常见的有 “ 夫”“且 ”“至”“如”“若 ” ,其中 “ 夫” 是纯粹的提起下文,而其它几个则主要是宕开上文,另申一义例如:?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 · 离娄上》)?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论语· 先进》)?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史记 · 陈涉世家》)?故言九州岛山川, 《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 《史记 · 大宛列传》)以上几个提起连词也可以连起来用,构成“ 若夫 ”“且夫 ”“至于 ”“至如 ” 等 例如:曩者霸上、 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 可得而犯耶? ( 《史记 · 绛侯周勃世家》)《韩子》曰: “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着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史记 · 游侠列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 (bē ng),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左传 · 襄公二十四年》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子贡曰: “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 《荀子 · 法行》 )按:隐栝,矫正木材的工具二、表示并列??表示并列的单向连词有“ 既”“终 ”“已(以) ” ,可以翻译成 “ 既”“又” 例如:?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诗经 · 豳风 · 破斧》 )按:斨,方孔斧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 《诗经 · 邶风 · 终风》 )按: “ 终风且暴 ” 即 “ 既风且暴 ” ,意思是“ 既刮风又下雨 ” 已失人,又失天,其有殃也多矣 《国语 · 晋语三》)按: “ 已失人 ” 即“ 既失人 ”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 《荀子 · 赋》 )—— 从,通 “ 纵” 衡,通“ 横” 按: “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 意思是 “ 既能合纵,又善于连横” 。
三、表示假设表示假设的单向连词比较多,常见的有 “ 如”“若 ”“苟” ,可以翻译成 “ 如果 ”“假如 ” 例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 先进》)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 · 僖公三十年》)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左传 · 成公二年》)此外还有 “ 抑 ”“使”“令”“向(乡)”“即”“且”“诚”“果 ”“ 第”“设”“假”“为”“所”“而” 以及复音的 “ 若苟 ”“若使 ”“如若 ”“如使 ”“ 如令 ”“如果 ”“苟使 ”“假设 ”“假使 ”“假如 ”“假若 ”“ 假令”“设使 ”“设若 ”“设令 ”“倘若 ”“倘使 ”“向使 ”“诚使 ”“诚令 ” 等等 例如:晋侯使叔向告刘献公曰:“ 抑齐人不盟,若之何?” ( 《左传 · 昭公十三年》 )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 《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 )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战国策 · 赵策三》)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史记 · 商君列传》)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 《史记 · 齐世家》)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 《淮南子 · 泛论训》)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 · 中庸》 )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故自苦如此 《史记 · 司马相如列传》 )(孙叔敖)戒其子曰:“ 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 ( 《列子 · 说符》)所不此报,无能涉河! ( 《左传 · 宣公十七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 为政》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李斯 《谏逐客书》)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孟子 · 公孙丑下》)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汉书 · 贾谊传》)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史记 · 秦始皇本纪》)四、表示让步表示让步的单向连词有“ 虽 ”“则”“而 ”“且 ”“尚”“ 犹”“且犹 ”“尚犹 ”“纵 ”“即 ”“第(弟)令”“藉第令 ”“虽使 ”“虽则 ” 等,其中 “ 虽”“即”“虽则 ” 所引出的分句有表示假设让步和表示事实让步两种,“ 则” 、“ 而” 、“ 且” 、“ 尚 ” 、“ 犹” 、“ 且犹 ” 、“ 尚犹 ” 等引出的分句一般只表示事实让步,“ 纵” 、 “ 第令 ” 、“ 藉第令 ” 、“ 虽使 ” 引出的分句一般只表示假设让步。
表示假设让步 时,可以翻译成“ 即使 ” ;表示 事实让步 ,可翻译成 “ 虽然 ” 或“ 尚且 ” 例如: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韩非子 · 观行》)按:此例是假设让步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 《左传 · 襄公三十一年》 )按:此例是事实让步桀、纣即厚有天下势,索为匹夫而不可得也 《荀子 · 王霸》)按:此例表示既成事实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史记 · 魏公子列传》 )—— 合符:对虎符按:此例是假设让步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非我思存 《诗经 · 郑风 · 出其东门》)按:此例为事实让步虽则子弟之中,刑及之而宜 《荀子 · 非十二子》)按:此例是假设让步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 《左传 · 襄公二十三年》 )按:此例的意思是“ (战功)多虽然多,但国君您像个老鼠老鼠就是白天躲着,夜里活动的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史记 · 项羽本纪》)孟孙曰: “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 《淮南子 · 人间训》)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左传 · 僖公二十四年》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孟子 · 公孙丑下》)夫千乘之王、 万家之侯、 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史记 · 货殖列传》)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论语 · 子罕》 )按:此例是假设让步。
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史记 · 陈涉世家》)今大王与吴西乡(向) ,第令事成,两主纷争,患乃始结 《史记 · 吴王濞列传》 )厚葬久丧虽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然此圣王之道也 《墨子 · 节葬下》)按:此例的“富” 、 “众”、 “定” 、 “治”均为使动用法五、表示选择表示选择的单向连词有“ 与其 ”“与” ,用于表示对比选择关系的前项例如: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 · 微子》 )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 《左传 · 定公十三年》 )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孟子 · 万章上》 )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 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 ( 《庄子 · 德充符》)六、表示原因表示原因的单向连词常见的只有“ 以”“为”“由 ” 等,用于因果复句表示原因的分句之首,可以翻译成 “ 因为 ”“由于 ” 例如: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之 《晏子春秋 · 内篇杂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 · 齐策四》)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 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 ( 《孟子 · 滕文公下》)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
《史记 · 高祖本纪》)汉代也用 “ 用 ” 例如:用无子,故废耳 ( 《史记 · 外戚世家》)表示原因的分句多数情况下出现在结果分句之前,但有时也可以出现在结果分句之后,表示对原因的强调例如: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夫卖兔者满市,而盗者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商君书 · 定分》 )双向连词:?双向连词分布在单句的两个句法成分之间或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间,起关连过递的作用分布在单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双向连词可以称为句内双向连词,分布在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双向连词可以称为句际双向连词一、句内双向连词??句内双向连词有以下四种:(1)表示并列; (2)表示选择; ( 3)连接状语与谓语;(4)连接整数与余数1、表示并列??表示并列的句内双向连词常见的有“ 与”“及”“而”“且”“以” 等1)“ 与”“及” 一般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词性成分,表示并列关系例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 《论语 · 子罕》)?夫弗及而忧,与可忧而乐,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 《左传 · 昭公元年》)?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 · 谋攻》 )?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
《史记 · 卢绾列传》)?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 《史记 · 佞幸列传》“ 暨”“之” 等也有同样的用法例如:?东至海暨朝鲜 ( 《史记 · 秦始皇本纪》 )?昔鬼侯之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战国策 · 赵策三》)按: “ 鬼侯之鄂侯、文王”意为 “ 鬼侯与鄂侯、文王” 2)“ 而”“且”“以” 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表示并列关系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 ( 《左传 · 宣公十二年》 )?君子有酒,旨且多 ( 《诗经 · 小雅 · 鱼丽》)?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 《尚书 · 金縢》 )?“ 而”“以” 有时也连接体词性成分例如:?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史记 · 高祖本纪》)?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 《墨子 · 尚同》) 按:“ 善而不善 ” 意思是 “ 好的和不好的事情” 赋《常棣》之七章以卒 《左传 · 襄公二十七年》 )按:这句话的意思是:朗诵《诗经· 小雅 · 常棣》这首诗的第七章和末章 且” 表示并列关系有时是“ 一边 ⋯⋯ 一边 ” 的意思,可以单用,也可以连用两个例如:?盾曰: “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 《左传 · 宣公二年》)?且引且战,连斗八日。
( 《史记 · 李将军列传》 )?2、表示选择??(1)表示选择关系的主要有“ 如” 和“ 若” ,可以翻译成“ 或者 ” 例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 · 先进》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论语 · 先进》 )?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左传 · 昭公十七年》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 《论衡 · 论死》 )??(2)“ 与”“且” 有时也表示选择关系,可以翻译成“ 或者 ” 例如:臣不知其思与不思 ( 《战国策 · 秦策二》)?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 《史记 · 封禅书》)?3、连接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连接状语与谓语中心语的有“ 而” 和 “ 以” 所连接的状语是表示状态、方式的谓词性词语或者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其中时间状语之后祇用“ 而” 连接 例如:?子路率尔而对 ( 《论语 · 先进》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 · 子路》?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 · 宣公二年》)?樊哙侧其盾以撞 ( 《史记 · 项羽本纪》)?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论语 · 为政》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 · 离娄下》 —— 斩:断绝后五月而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