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挑战与探索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挑战与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宏观经济学》的三项教学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介绍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最后总结了教学体会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程体系;故事情境;视觉冲击案例教学 一、教学挑战 初次教授《宏观经济学》课程,我面临三项挑战: (一)知识点庞杂 本门课所用教材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共有十四章,知识点又多又散,一本书读完,脑子像浆糊一团,如何勾画出一幅线路图,把像孤岛一样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呈现宏观经济学的全貌,这是我面临的第一项挑战 (二)教学内容枯燥 教材里的假设、概念、公式和曲线让我恹恹欲睡,若照本宣科,学生想必不是扒桌子就是逃之夭夭,如何把宏观经济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这是我面临的第二项挑战 (三)缺乏国内案例 教材的作者曼昆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因此教材中所举案例都是美国的,而学习宏观经济学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洞察中国经济形势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因此如何在各章节中增加国内案例,这是我面临的第三项挑战【1】 二、教学探索 (一)搭建清晰的课程体系 针对第一项挑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勾勒出各个知识点的线路图,也就是要搭建课程体系。
而要搭建课程体系,需对各章节及其关联有深切的理解,为此我仔细研习了多本宏观经济学教材和视频资料,梳理出各章的关系,构建出基于时空假设和四部门模型的课程体系,将全书的所有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了 (二)增加课程趣味性 针对第二项挑战,需要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什么会让学生感兴趣呢?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故事情境和视觉冲击因此,我就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1.设置故事情境 ①看图说话 在故事情境方面,我首先将宏观经济的一些理论观点做成看图说话例如,在讲述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时,若直接将这些因素罗列出来,学生是记不住的,学生能记住的往往是和他们以往经历有关联的东西,于是我想到了鲁滨逊漂流记 很多人都听说过鲁滨逊漂流记,显然鲁滨逊种的地越多,他的生产率越高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鲁滨逊耕种水平呢?我给学生提供了鲁滨逊耕种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2】 学生说他们看到图片中有土地,于是我引导说土地的肥沃程度会影响到庄稼的产量,而土地是自然资源,所以自然资源是影响生产率的第一项因素 学生说他们看到鲁滨逊用剪刀割草,显然用剪刀割草不及割草机快剪刀和割草机都是工具,在宏观经济学中叫做物质资本,所以物资资本是影响生产率的第二项因素。
这样以此类推,生产率的诸多影响因素就通过看图说话自然呈现出来了 ②故事鲜活 第二项努力是将枯燥的理论背后惊心动魄的事实依据的挖出来,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例如在讲到通货膨胀的危害时,如果只亮出凯恩斯的观点“想要颠覆现有的社会基础,没有比货币贬值更绝妙更可靠的办法了”,学生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触动因此我讲了三个历史故事:第一,通胀如何引发了法国大革命;第二,通胀是如何让曾经辉煌的罗马走向衰亡;第三,通胀下的民生艰难如何成为希特勒上台的幕后黑手并促使二战爆发,让无辜的生命被屠杀这样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学生相信书上观点的正确性并牢记在心 2.视觉冲击 除了讲故事,我还努力通过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因此教学PPT我尽量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例如在介绍什么是GDP时,如果只说出这个概念,学生会左耳听右耳冒,过而不留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用图片的形式解读GDP这个概念的内涵为什么用图片?因为图片能调动学生右脑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反应更快、记忆更牢此外我还找了大量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料例如,由吴敬琏担任学术顾问的大型纪录片《货币》;网易公开课中经典的TED视频等等。
看视频前我会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感性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自学能力 (三)增加案例教学 针对第三项挑战,需要增加国内的案例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