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发展的事实:战争结束时,日本1/4的财富化为乌有,工业生产下降到1935-1937年的1/10,40%的城市建筑变成瓦砾,大批工人失业,粮食及食用品奇缺,物价飞涨,但是仅仅经过10年的改革和恢复,到1955年日本的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超过战前水平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从1955年到1973年,日本以10%的速度迅速发展,先后赶上并超过法国、英国、西德,一跃而成为经济强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日本经济如此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教育与日本经济发展关系的数据1955年至1970年 ,日本高中在校生从 259.2万增至 423.2万,增加 63.3% ,高等学校在校生从 60.1万增至 1 68.5万 ,增加180.4% ;1960年至 1970年, 国民经济实际年增长率高达10.9%1970年至1980年,高中在校生从 423.2万增至462.2万,增加9.2 % ,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68.5万增至222.4万,增长 32.0 % ;同期 ,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 4.5%1980年至1990年,高中在校生从 462.2万增至562.3万 ,增长 21.6 % ,高校在校生从 222.3万增至263.2万 ,增长 18.4% ;同期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增长率为 4.1%。
对日本经济如此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日本的经济之所以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有关人士总结其中的经验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指出:“振兴国家、担负国家重任的是人,民族的繁荣与衰退也是这样,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设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普及的高度吉田茂也指出:“教育在现代化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日本现代化的最大特点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条规律可以表述为: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规律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际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一、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因素制约着教育的目的2、经济因素制约课程的设置及部分 内容1)课程门类(2)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3、经济因素制约着教育事业规模和结构1)制约教育事业规模 2003年全国高校拟招生655万人.doc 2006年高考计划扩招.doc 绍兴县免费义务教育改革.doc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 培养一个大学生需12.6万元.doc 浙江06小学初中学杂费全免.doc(2)制约着教育事业内部的结构 4、经济因素制约着教育和教学的手段(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目的2、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三)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什么是文化?文化可以说是歧义最多的概念之一,内涵不确定,外延模糊,弹性极大。
一般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是整个文化构成中的基础,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主要指表现在工具、建筑、服装、饮食等物质实体上的人的思想特征制度文化即典章制度以及维系个体生活与一定文化共同体的人群关系的法则它是人们在团体中为了满足或适应某种基本需要而建立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思想与行为模式精神文化又称观念文化,在文化构成中处于核心位置,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审美情趣、民俗风范等等,价值观念是其核心本章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价值问题是文化的核心问题,价值取向对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等都具有深刻的和统领性的制约作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必然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制度和管理等方方面面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为例,从四个方面谈谈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2、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3、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4、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一)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教育对劳动力的培养,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①能够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②教育为什么能进行劳动力再生产 “劳动力=智力+体力”③教育如何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a、自然人 —— 一般劳动力 b、一般劳动力 —— 特殊劳动力c、一种特殊劳动力 —— 另一种特殊劳动力学历高一级 收入多一万.doc,人力资本理论创始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教授舒尔茨:大中小学毕业生智力活动能量比为25:7:1 世界银行200年报告:劳动力每多受一年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9% 中国科学院“中国2001年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人的体能:技能:智能投入为 1 : 3 : 9产出为 1 :10 : 100,2、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高产番茄树: 高达2米,树冠面积25平方米,结果15000个1)通过再生产科技知识,促进经济发展(2)通过生产新的科技知识,促进经济发展美国60%的高级研究人员集中在大学日本40%的高级研究人员集中在大学中科院学部委员中,高校占1/3,在国家 授予的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中,高校分别占全国总的22.2%、29.5%和48.2%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1、维护和革新作为经济集中体现的政治制度 (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革新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尹健庭.doc(2)教育培养成批的统治人才,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2、促进政治的民主化(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民民主(2)通过教育民主化推动政治民主化(3)通过民主的教育加速政治民主化,(三)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1)教育能够传递保存文化(2)教育能够活化文化活化文化是指把储存形态的文化转化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即把附着于物体、文字和技术性载体上的文化符号活化到现实生命的人这一载体上,为人所掌握教育是这种文化的活化的基本手段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改造文化是指在原有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取舍、调整和再组合。
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来实现的选择整理文化的标准是两个:社会价值标准、知识价值标准,前者保证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后者保证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选择和整理文化的表现:一是对文化进行导向,二是对文化进行某种程度的改造3、教育能够创新文化(1)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2)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挥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一方面,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学说的提出和实施,本身就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作为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还可以直接创造出新的文化,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四)教育对经济和政治文化的作用有不同的特点1、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管在何种社会条件下都是进步的2、教育对政治文化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当被维护的政治文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教育才起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如果政治文化已变成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而教育仍然去维护,那么教育就会阻碍社会前进因此,在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时应该更多地考虑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思考:中国教育投入的情况1992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5.1%,发达国家平均为5.3%,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2%,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8%。
中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2.0%,只比全世界八个极贫穷国家的比例略高93、94更低于2.0%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200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上年增长15.9%,但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18个百分点2001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19%,仍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两项平均仍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