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的平均身高:1、身高:所有人群在3-18岁期间均随年龄增大而增长20-29岁期间呈稳定状态,同时处于最所有人群在3-18岁期间均随年龄增大而增长20-29岁期间呈稳定状态,同时处于最 高阶段,男性为169高阶段,男性为169··7厘米,女性为1587厘米,女性为158··6厘米此后,随着年龄增大呈缓慢降低趋势,45岁后降低 趋势加快,65-69岁男性比最大值低4·9厘米,女性低5· 2厘米 《摘自如下文章》:2000 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公布 --------------------------------------------------------------------------------新华网 2001.10.26 15:43:32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李贺普)20世纪末中国国民体质什么样?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今天在人民大 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去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全 国总工会等,联合在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的检测指标是从体质所涵盖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确定的监测对象为3至69周岁的中 国公民按年龄分为:幼儿、儿童青少年(学生) 、成年人和老年人四个年龄段各年龄段又分为城市、乡村两种人群, 其中城市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两类本次监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获取有效样本533910 人,其中幼儿52250人、儿童青少年(学生)304141人、成年人151656人、老年人25863人,有效 数据11417011个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何慧娴宣读了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监测结果,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宣读了儿童青少年 (学生)监测结果本次体质监测工作完成了20世纪末中国国民体质状况基础数据的收集任务,为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科学化、系 统化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21世纪中华民族体质的增强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信息今天,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1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的通知今后,国家将每5年开展 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并公布结果,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面、科学地提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 措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等出席新闻发布会,他们在讲话中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完)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身体素质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0年国民体质 监测公报,关于身体素质部分的监测结果如下:(一)基本状况幼儿、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大部分身体素质随年龄增大而增长,但个别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如,反映 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在3-6岁期间随年龄增长,男性由10厘米降至8·8厘米大部分身体素质伴随青春期出现突 增现象,不同身体素质的突增年龄不同,速度、灵敏性的突增年龄在12-14岁期间,肌力、耐力、爆发力的突增年龄 在13-16岁期间青春期后,速度、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增长趋于平缓或不再增长20-34岁期间,反映肌力的握力和背力达到最大值,随年龄增大变化幅度不大,40岁后肌力随年龄增大呈下降 趋势爆发力、柔韧性和平衡性没有最大值的保持期,从20岁起随年龄增大呈降低趋势,其中柔韧性和平衡性下降趋势 显著二)特点1、城乡差异城市3-6岁幼儿的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好于农村同龄人群;农村幼儿反映投掷力量的网球掷远和反映平衡性的走 平衡木好于城市同龄人群农村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肌力和耐力好于城市同龄人群,城市女性儿童青少年(学生) 的肌力好于农村同龄人群,耐力弱于农村同龄人群,其它身体素质无差异。
本次监测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 体质健康调研比较,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农村成年 人和老年人除柔韧性外,各项素质均低于城市同龄人群2、职业差异 体力劳动人群的肌力好于非体力劳动人群;非体力劳动人群的速度、灵敏性、平衡性和反应能力好于体力劳动人群 (完)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身体机能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0年国民体 质监测公报,关于身体机能部分的监测结果如下:(一)基本状况1、安静脉搏:所有人群从3岁起随年龄增大而降低19岁后趋于稳定,20岁后保持在78次/分左右2、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所有人群从7岁起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20-39岁期间趋于稳定,男性收缩压 为115·1-117·2毫米汞柱,女性为106·5-109·6毫米汞柱;男性舒张压为73· 8-77·3毫 米汞柱,女性为69·7-72·5毫米汞柱40岁后随年龄增长呈较快上升趋势3、肺活量:所有人群在7-19岁期间随年龄增大而增长在青春发育后期,增长幅度加大,男性30岁后、女性 35岁后呈下降趋势。
综上,我国国民40岁后身体机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表示为血压升高、肺活量下降40-69岁男性收缩压由 119·4毫米汞柱升高到132·8毫米汞柱,女性由114毫米汞柱升高到131·1毫米汞柱;40-69岁男性 肺活量由3347·2毫升下降到2441· 3毫升,女性由2362·3毫升下降到1761·6毫升本次监测显 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比1985年同龄人群低二)特点我国成年人的心肺功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新疆、山东和天津等省(自治区、直辖市)55-59岁男性收缩压在 131毫米汞柱以上,湖南、江西和贵州等省男性收缩压在123毫米汞柱以下,相差9-11毫米汞柱女性的状况与 此类似山东、江苏、北京、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20-24岁男性肺活量最大值超过4000毫升,青海、 广西、海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男性肺活量最大值低于3500毫升,最大差值为1227毫升;山东、天津、北京和 江苏等省(直辖市)女性肺活量最大值超过2800毫升,青海、海南、贵州等省女性肺活量最大值低于2400毫升, 最大差值为885毫升 (完)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身体形态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0年国民体质 监测公报,关于身体形态部分的监测结果如下:(一)基本状况1、身高:所有人群在3-18岁期间均随年龄增大而增长。
20-29岁期间呈稳定状态,同时处于最所有人群在3-18岁期间均随年龄增大而增长20-29岁期间呈稳定状态,同时处于最 高阶段,男性为169高阶段,男性为169··7厘米,女性为1587厘米,女性为158··6厘米此后,随着年龄增大呈缓慢降低趋势,45岁后降低 趋势加快,65-69岁男性比最大值低4·9厘米,女性低5· 2厘米2、体重:所有人群从3岁起随年龄增大而增长男性在35岁后趋于稳定,40-49岁最大,为67·6千克; 女性在40岁后趋于稳定,50-54岁最大,为59·6千克此后,男女均随年龄增大呈降低趋势,65-69岁男 性比最大值低3·9千克,女性低3·1千克3、胸围:所有人群从3岁起随年龄增大而增长男性在35岁后趋于稳定,随年龄变化幅度较小,45-49岁最 大,为90·5厘米;女性在45岁后趋于稳定,55-59岁最大,为88·5厘米此后,随年龄增长呈小幅度降低 趋势,65-69岁男性最大值低1·5厘米,女性低124厘米综上,我国国民身体形态各指标随年龄增大呈现出增长、稳定和降低的过程,但各指标发生变化的时间和幅度不同 本次检测还显示,7-18岁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人群的肥胖率比1995年有调大幅度增长,城市男性由5·9% 增加到10·1%,女性由3·0%增加到4·9%;农村男性由1·6%增加到3·7%,女性由1·2%增加到 2·4%。
二)特点1、城乡差异所有年龄段城市人群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明显大于同龄农村人群,其中,儿童青少年(学生)人群在1985年的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已经出现这一特点在近15年里,农村儿童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身体形 态各指标发育的平均增长量超过同龄城市人群,但城乡差距并未消除2、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人群的身体形态存在较大差异,较为突出的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如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 辽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男性身高最大值在171厘米以上,而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省(自治区)最大值在 168厘米以下体重和胸围也呈同样特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男性各项指标的最大值差分别为:身高5·6厘 米,体重11·2千克,胸围8·3厘米;女性为:身高4·7厘米,体重9·6千克,胸围7· 2厘米 (完) 营养专家评出“十大健康食品”-------------------------------------------------------------------------------- 2003 年 11 月 28 日 10 时 44 分 星辰由上海《大众医学》杂志组织北京等 9 城市的权威营养学家,评选出的十大健康食品 11 月 27 日公布。
这十大健康 食品是:大豆(豆浆、豆奶等) ;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牛奶、酸奶;海鱼;番茄;黑木耳、松蘑等菌菇类;绿茶;胡 萝卜;荞麦(燕麦) ;禽蛋蛋白另外,专家还提醒人们应特别限制食用五类食品,它们是:高浓度白酒、烟熏类食品、 腌制类食品、煎炸类食品和含糖饮料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柳启沛教授特别指出,食物种类成百上千,就其营养成分来看,不同的食物,营养素的种类与 数量都不同此外,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人对食物也有不同要求因此,汇集众多专家意见评选出的“最佳食品” ,也 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