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总结提纲[汇编]

x****育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KB
约5页
文档ID:152939192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总结提纲[汇编]_第1页
1/5

知识点总结学习答: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 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 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 阵地有清楚的了解34、简答:1936 年 9 月部队向黄河西移的原因.答:首 先是扩大和发展我们的苏区;第二是配合二、四方面军的调 动和前进;第三是消除马鸿逵和马鸿斌在地方的影响,同他 们的部队直接形成统一战线35、简答:19 世纪回民两次争夺政权答:一次是杜文秀在 云南一度立国,自称苏丹王苏莱曼; 一次是在 1864 年回民控制了西北全境,甚至进犯湖北36、共产党鼓动推翻“国民党走狗”和“伊斯兰教叛徒”向回民提出的诺言. 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 府;取缔征兵;取消欠债;保护回族文化;保证各派宗教自 由;协助创建和武装回民抗日军37、 《西行漫记》又译名为什么?为什么中译名不选《西行漫 记》?答: 《西行漫记》又译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当时中 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 《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38、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答:当时在 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 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39、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生过大饥荒的原因是什 么?答: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鸦片闻名西北曾经的大饥 荒也和鸦片的种植有关当时军阀强迫农民种植鸦片,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鸦片,一遇到干旱的年头,西北主要的粮食 作物就严重短缺,饥荒就不可避免40、介绍下“白匪” 答: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4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基础是国民党必须接受两大革命原则第一原则是承认有必 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 的全部主权第二原则是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 —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 生活42、介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答:埃德加.斯 诺(1905-1972)于 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28 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 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 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 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 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 印度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也是在红色区 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 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 11 本著作,其中极大部 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 家的畅销书43、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答: 《西行漫 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初版除了有关 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威尔斯的笔记材料 外,都是他亲自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斯诺西北之行, 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大转变的开端由于斯诺的惊人的洞察 力和锐敏的分析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正如他自己 所说,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说,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 创造,所写下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44、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 可行的? 答: (1)被共产党打了败仗后,成千上万的东北兵投向了红 军,被俘虏的东北军将领被释放后,对红军有诚意要停止内 战,用和平民主方法统一中国的想法很赞赏; (2)东北军全 军都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 (3)张学良本人也受到强烈的左倾影响; (4)王牧师给张 学良带了一个谈判方案,张学良又见了周恩来,经过长时间 的详细讨论,张学良相信了红军的诚意,相信国内统一战线 建议的合理可行。

45、西安事变时,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 通电中 央政府,提出的著名的八点要求是什么? 答:(1) 改组南京政府的,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 (2) 立 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政策.(3) 释放上海爱国七领袖, (4)大赦政治犯, (5)保证人民集会自由(6)保障人民组 织爱国团体的权利和政治自由7)实行孙中山遗嘱 (8)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46、毛泽东认为,1935 年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胜利到过甘、 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 答: 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 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 苦耐劳的革命热情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 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 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 这种决心47、 《西行漫记》全书共 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 些? 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 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48、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 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 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 的。

49、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 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答:第 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 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 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 和忠诚50、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 印象是什么? 答: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 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 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 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51、简述《西行漫记》畅销的原因? 答: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 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他畅销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第二: 《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 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 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第三: 《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 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书中 充满激情的政论是他富有魅力畅销不衰的另一因素;第四: 《西行漫记》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 使得其畅销不衰。

52、 《西行漫记》这书的总结?答:千百万人民群众——不 是少数领袖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53、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的协议的第一步执行是什么?答: 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双方未经通知对方都不得调动兵力54、 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答:为实 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 放而斗争55、 1927-1937 年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 答: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 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无法实现的56、1924 年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答:一是承认有必要采 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 的全部主权二是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 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57、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 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 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 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 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 基础。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 想的起点58、石达开在大渡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 是贻误战机原因是石达开到达大渡河后,因为生子,全军 大庆 3 天,再加上辎重在后头,没能及时渡河,等到他发现 时已经晚了,结果贻误战机59、红军游击战的口号?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 打,敌退我追 60、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 薯61、1928 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 么?,答: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 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七、 买东西要付钱 八、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 62、什么是“保甲制度”?答: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长 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保甲的字面含义就是“保证盔 甲”这个制度规定 10 户农民必须有一个甲长,保证他们循 规蹈矩,使当地县长满意这是一种联保制度,一个保甲里 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犯了罪,整个保甲的人都要负责任63、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答:中国 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 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64、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 次胜利的?答: 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清算了李立三路线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 AB 团(刘铁 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65、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 ,战绩如何?答:五次, 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66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 么? 答:1924—1927 年,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67、为什么斯诺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 铁打的军队? 答:首先,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 土地和国家而战斗; 60%到 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 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 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红军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农 村妇女和姑娘红军的指挥员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 以下都这样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红军的 80%以上枪械和 70%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多来的第二,共产党没有高薪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在军队和苏区中厉行节约此外,他们的内在的精神、士气斗志、训练方 法及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都有严明的纪律和管理。

68、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 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 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 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 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 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69、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了 什么样的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解放思想,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组建学校,实施 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学校;编著字典成效,使苏区 的文盲大幅降低;使苏区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提高培养了不同方面的人才,加强了苏区后方的活动,为红军供 应干部70、红军为什么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