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43.70KB
约19页
文档ID:596753408
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1页
1/19

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生物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的是( )A. 血清白蛋白 B. 胰岛素 C. ATP合成酶 D. 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液体环境 叫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都是细胞外液详解】A、血清白蛋白是血浆的组成成分,因此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A错误;B、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ATP合成酶均为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D错误2.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不同的液体,a、b分别表示毛细血管的流入端和流出端。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所有的细胞都直接生活在内环境中B. ①中的渗透压只取决于Na+和Cl- 等无机盐C. 图中的④主要来自组织液,属于外界环境D. 若③是肝细胞内液,则a 端的O₂浓度大于b端【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内环境中,A错误;B、①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和Cl-等无机盐,也与蛋白质等有机物有关,B错误;C、图中的④是淋巴液,主要来自组织液,淋巴液属于内环境,不属于外界环境,C错误;D、若③是肝细胞内液,则a端流入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O2,经肝细胞吸收部分O2后,b端的O2浓度下降,即a 端的O₂浓度大于b端,D正确3. 人是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稳定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人体温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会存在一定的差异B. 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 ℃左右与细胞呼吸释放热量有关C. 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酶促反应的顺利进行D. 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仅依赖神经调节即可实现【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恒定的维持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详解】A、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女性体温通常略高于男性,A正确;B、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可用于维持体温,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与细胞呼吸释放热量有关,B正确;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酶促反应的顺利进行,C正确;D、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的结果,D错误4. 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俗称“三高”,“三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和基础病下列有关“三高”和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中不含有尿素等有害物质B. 高血糖可能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紊乱所致C. 高血压和高血脂使血管易破裂,不利于内环境稳态D. 患者出现“三高”说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答案】A【解析】【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详解】A、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中含有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有害物质,A错误;B、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如果它们的分泌紊乱,人体血糖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可能会出现高血糖,B正确;C、高血压和高血脂使血管壁压力增大,导致毛细血管容易破裂,不利于内环境稳态,C正确;D、“三高”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患者出现“三高”说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故选A5.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离不开内环境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管堵塞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局部组织水肿B.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直接参与C. 血浆 pH 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含有等物质有关D. 人体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详解】A、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管堵塞会使组织液中的水分不能进入淋巴,导致组织液含量升高,可能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机体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和多种器官的直接参与,B正确;C、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其含有HCO3-、H2CO3等缓冲物质有关,C错误;D、人体大多数细胞依赖于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同时,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也能影响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故选C6. 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构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B. 人在受到惊吓时,心跳与呼吸的变化不受意识的支配C. 饭后不宜剧烈运动,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作用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准的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A错误;B、由惊吓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而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正确;C、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而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不利于消化,所以饭后不宜剧烈运动,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作用,使机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更精准的反应,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A7. 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元的胞体大多分布在脑、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B. 轴突能将信息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C. 神经末稍指的是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D.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细胞体这三个区域详解】A、经元的胞体大多分布在大脑、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少数分布在外周神经系统,如脊髓传入神经元的神经节(胞体)分布在脊髓的外面,A正确;B、树突能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胞体,轴突能将信息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正确;C、神经末稍指树突和轴突末端细小分支,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C错误;D、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在神经元之间,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D正确8. 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给予食物,小狗分泌唾液;②只给铃声,小狗不分泌唾液;③每 次给狗喂食之前先给铃声,重复若干次后,只给铃声,小狗也分泌唾液。

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实验①③中,狗的反射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 实验①③中,狗发生反射的前提是反射弧必须完整C. 经多次与食物结合后,铃声由无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D. 实验③中狗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该反射不会消退【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分析实验可知,实验①中狗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实验③中狗的反射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A正确;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此反射发生的前提是反射弧必须完整,B正确;C、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无关刺激,经多次与食物结合后,铃声由无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C正确;D、实验③中狗的反射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该反射建立后如果没有非条件刺激,会逐渐消退,D错误9. 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某神经纤维膜外的a、b两点,观察到电表指针的位置(零电位) 如图所示。

在a 点的左侧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指针偏右为正、偏左为负)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性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这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详解】电表两个电极分别位于a、b两点,未刺激时,膜外电位均为正电位,且数值相等,因此指针位于零电位;当a点的左侧受到刺激后,a点的膜外电位首先转变为负电位,此时b点膜外仍然为正电位,指针向左偏转,曲线位于横坐标下方;之后a点膜外恢复为正电位,指针位置恢复为零电位;当电信号传导到b点时,b点膜外为负电位,a点膜外已恢复为正电位,指针向右偏转,曲线位于横坐标上方;由于a点先兴奋,b点后兴奋,电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会有两个方向不同的峰值,故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D基本相同,ABC错误,D正确10. 去甲肾上腺素(NK)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当NK 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后,引起 突触后膜外的Cl-内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B. NK 由突触前膜胞吐释放并经体液运输到达突触后膜C. 突触前膜释放的NK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并发挥作用D. Cl-内流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