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派艺术之父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朗、杜米埃和米莱(Millet) 梵高生性善良,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博里纳日)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然而在他主持的一次葬礼上,一位老人的厉声谴责使他突然变得清醒,他开始意识到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上帝,博里纳日的矿工们再也不需要上帝,当然也不需要他了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编辑本段]提奥诞生 1859年3月16日,妹妹伊丽莎白·梵高诞生 1862年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诞生 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1年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1872年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年5月,文森特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古皮尔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年,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尔总公司,后返伦敦 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古皮尔公司,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 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1880年,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的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之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经济支持 1881年,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 1882年,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梵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1883年,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年,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年,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埃米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年,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梵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年,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1888年,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 1889年,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梵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1890年,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 梵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麦田群鸦》、《奥维尔市政厅》,这些作品更加奔放不拘。
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编辑本段]吃马铃薯的人》 2.《两棵丝柏树》 3.圣雷米时期的《自画像》 4.《有乌鸦的麦田》 5.《割草的少年》 6.《煤矿的妇女们》 7.《静物:打开的圣经》 8.《街上的成排房屋》 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 10.《马车通过的吊桥》 11.《夕阳下的播种者》 12.《抱着头的老人》 13.《悲哀》 14.《向日葵》 15.《星月夜》 16.《夜间咖啡馆—室内景》 17.《夜间咖啡馆—外景》 18.《梵高的卧室》 19.《阿尔之妇女吉努夫人》、《耳朵绑着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20.《红色葡萄园》 21.《有乌鸦的麦田》 22.《阿尔及利亚的士兵》(半身像) 23.《高更的椅子》 24.《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广重)》 25.《日本情趣:花魁(模仿英泉)》 26.《海滨的渔船》 27.《自画像》 28.《开花的巴旦杏树枝》 29.《生养紫色鸢尾花的花瓶》 30.《铃鼓咖啡馆的妇女》 31.《梵高的椅子》 32.《野生植物》 33.《卷心菜和木鞋》 34《沙丘》 35《两辆马车前的少女》 36《林中的白衣少女》 37《拿铁锹或棒子的正在俯身的男人》 38《暴风雨下的海滨》 39《田地》 40《沙丘风景》 [编辑本段]编辑本段]阿尔勒,而法国画家高更也于十月应邀前往与梵高共同作画。
两位大师对艺术有着不同的见解,一般人会认为,这样很好,可以交流学习,可是他们不是一般两个人几乎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在性格方面,梵高有着癫痫病人所特有的偏执,而高更则有着超乎常人的冷酷这使得争吵变得无法调和高更离开布列塔尼本来就有几分不情愿,见这般光景,遂萌生去意这让梵高的精神更加紧张因为他知道,如果高更走了,他建立“南方画室”的梦想就将破灭 一次他们为了一副画争吵得很凶,梵高拿出枪射向了昔日好友高更的身上,高更带着受伤的身体离开.....过了许多天,梵高觉得有些想念高更,就去看望他,两人重归旧好 梵高与高更曾经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但造化弄人,他们两人决没有想到相处是那么困难两人都少年气盛,哪里顾得什么天高地厚,在现实中又那么不如意以后一个不久自杀身亡,一个在孤岛上抑郁而死 学术界一直认为梵高是因精神错乱而将自己的左耳割掉,但德国一名学者却发表惊人之说,说此事是与梵高同期著名画家高更所为 大约1890年6月17日,奥弗 (这封信没有写完) 在非常不幸的1889年底,梵高的身体似乎有点衰弱了他想画落日,但是院方不许他傍晚在户外画画他在医院里的晚上是很苦恼的,虽然他读了很多书,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历史剧。
他现在丧失了在户外画画的可能性,在巴黎与阿尔时常画的静物画,现在一次也不画了他如果不临摹别人的画,便复制自己的油画——其中一些是母亲与妹妹要他复制的,如提奥从巴黎送回圣-雷米的《阿尔的卧室》凡·高甚至打算再画一次他的《特拉斯康的四轮马车》和《红色葡萄园》(此画是梵高身前唯一卖出去的画)在另一些时候,他复制了在圣-雷米画的一些作品他还根据在阿尔所画的写生画,来画阿尔医院的精神病房最后,他请求提奥和母亲把他过去画的一些素描及小幅农民油画寄给他,以便用来做创作的素材他描绘正在大哭的老人的油画《永生之门》,就是利用他于1882与1885年间在海牙所画的一些素描来创作的他甚至还从高更为夜间咖啡馆的服务员画的素描《阿尔的女人》中汲取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