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军突起的“诺莱坞”團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和产油第一大国,其 文化影响力也较为强大该国不仅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等一批大文豪, 其电影产业(诺莱坞)也在非洲家喻户晓诺莱坞”电影产量超过好莱坞,仅次于宝莱坞目前尼全 国各地有50多万个家庭电影录像带发行租赁俱乐部,产业规模超过 27.5亿美元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尼日利亚影像相关行业年营业收入在 2亿到3亿美元之间,从业人数超过百万,仅次于农业不过,尼日利亚电影院屈指可数,首都阿布贾的正规电影院 寥寥无几,有的州甚至没有电影院,人们主要在家里通过录像带或光碟看电 影尼日利亚社会治安情况复杂,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尽量在家中消费文化产 品另外,当地电影放映设施落后、专业人员不足这些因素使得众多电影导 演把电影产品定位为廉价、高效、发行电影录影带的模式大多数“诺莱坞” 电影成本低廉、小作坊制作,一部电影成本约 1.5万到2.5万美元,最快的几周时间就能拍完,影片拍摄完成后,马上就发行 DVD拉各斯和阿兰布拉州的 奥尼查是两大音像发行中心,兜售影碟的小摊小贩更是随处可见,正版光碟只 占到市场的1/10诺莱坞”电影题材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常常围绕着浪漫男 女爱情、穷人发财致富、鬼怪民间传说、宗教巫术和贪污腐败展开。
演员表演 夸张生动、诙谐幽默,电影的结局几乎都是恶者受到惩罚,行善者终得好报 此外,“诺莱坞”为满足“多部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情特色,也深挖各 部族的传统传说和名人轶事在电影语言上,英语达到 44%其它方言的影片 也占相当比例,如约鲁巴语占31%豪萨语占24%伊博语也有1%“诺莱坞”电影制作秉承着非洲本土的黑人文化特色,这种“以我为主”的制片理念使其在非洲其他国家也大受欢迎西方电影中的非洲 总是被打上“贫穷”、“饥荒”、“艾滋病”烙印,很多非洲人厌倦美国式英 雄主义的好莱坞大片,而更喜爱土生土长、浅显易懂、贴近现实生活的非洲电 影非洲人渴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看重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诺莱坞”影响了整个非洲大陆,很多非洲国家竞相学习复 制尼日利亚电影模式2005年,“诺莱坞”电影业开始频频进入国际电影节, 蒙特利尔、柏林和戛纳电影节都开辟专门场地介绍和放映“诺莱坞”电影南 非卫星电视开通频道专门放映“诺莱坞”影片,默多克旗下的付费电视传媒也 有计划涉足尼日利亚政府有意将“诺莱坞”打造为展现国家魅力、提升 自我形象的“明信片”,准备出资支持本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