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沿江岛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一、 规 划编制背景( 一 ) 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产业; 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标志之一的旅游, 也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们外出旅行, 特别是远程旅行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2000 年,全球共接待国际旅游者 6.89 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 4760 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10 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 10 亿人次;到 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将达 15.6 亿人次 二 )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 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20 年来,我国由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1978 年与 2001 年相比,入境旅游接待由 181 万人次跃升到 8901 万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 3320 万人次) ,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由世界第 41 位跃升至世界第 5 位,占全球市场份额为 4.8%旅游创汇由 2.63 亿美元跃升至 178 亿美元,由居世界第 48 位跃升至第 5 位,占全球市场份额为 3.8%另外,中国香港 2001 年国际旅游收入为 8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5%,居世界第 13 位;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 137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5.1 %,居世界第 14 位。
80 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旅游蓬勃发展, 增势强劲 2001 年出游人数 7.84 亿人次,旅游收入 3522 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出游人数最大的旅游市场出境旅游稳步发展, 2001 年出境总人数已达 1213 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 694 万人次,成为亚洲地区名列前茅的客源产出地 2001 年,旅游业总收入 4995 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10.5%,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 3 个百分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接待 1.37 亿入境旅游者,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出境旅游达 1 亿人次,居世界第 4 位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 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可支配假期和收入的增加,必将推动中国旅游产业总量的迅速扩大如果带薪假期制度能够最终全面落实,国内的旅游也将会呈现更大的飞跃至 2005 年,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 8500— 9000 万人次,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20— 240 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 5000— 5500 亿元人民币 旅游外汇收入年均2 增长 8%— 10%,高于世界旅游业 1.25 — 3.25 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 13%,高于国民经济规划速度 4— 6 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 11%,相当于全国 GDP的比值增长 1 个百分点。
至 2010 年,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 1.05 — 1.10 亿人次,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320— 350 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 8860— 9700 亿元人民币至 2015 年,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 1.15 — 1.25 亿人次,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390— 520 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 13000— 17000亿元人民币 三 ) 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黑龙江省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黑龙江省正在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提升, 接待入境旅游的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位次从“八五”期末的第 19、 21 位上升到 2000 年的第 13、 14 位 2001 年,黑龙江省接待入境旅游者近 61.67 万人次, 旅游创汇 2.5 亿美元; 接待国内旅游者 30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 158.26 亿元人民币, 实现旅游总收入 179.01 亿元 旅游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优势产业, 并进一步向支柱产业攀升, 向特色旅游大省目标前进 在全省旅游业发展计划中, 黑河市被列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城市之一 四 ) 黑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地位黑河市旅游业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为中国早期旅游城市之一。
进入 80 年代, 在改革开放与边境开放大潮的推动下, 黑河市的旅游业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景点建设速度加快, 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持续改善 90 年代以来,伴随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黑河市的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逐渐显现 黑河市委、 市政府十分关注旅游业的发展, 将其视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作为一项具有巨大拉动作用的“朝阳产业”来抓黑河市旅游局成立以来,全市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了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尽快将黑河市发展建设成为 “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城”和“二十一世纪亚洲新兴旅游城市” ,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优先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以新思维改革管理体制,努力形成旅游业产业优势,以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进步,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 二、 规 划编制原则、依据与规划期限( 一 ) 规划编制原则1、坚持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原则的严肃性与具体实施的灵活性相统一2、与黑河市城市性质和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黑河市城市发展规划相一致;与中国旅游业发展同步,与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相协调3、黑河市区域旅游发展一盘棋,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先中心、后外缘,先形成总体合理格局、后逐步补充完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留有余地4、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遵循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引导需求的原则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开发促进环境保护, 确定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遵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突出黑河市特色,充分发挥“火山温泉” 、 “口岸边贸城市”和”人文古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大力挖掘“爱辉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冰雪旅游资源和口岸城市为重点依托, 以 “口岸贸易, 生态旅游” 为主题旅游形象,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与黑河市周边地区资源共享、产品互配、客源互流,相互依托,共同繁荣7、中国国情、黑龙江省省情、黑河市市情与国际标准、国际规范、国际惯例相结合;与国际、国内旅游业接轨8、旅游“六大要素”综合配套、统一规划;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协调发展;设施建设与人才培训同步推进、相互促进。
9、遵循“建设区域性国际经贸旅游城”的城市发展战略,注重经贸与旅游的互促互补全面贯彻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标准 二 ) 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98 修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96 修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国务院《自然保护区条例》 ,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 ,国务院《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俄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实施细则》 ,国家旅游局、外交部、公安部、海关总署《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旅游局《黑龙江省旅游业管理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旅游局2、规划依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5、 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家旅游局, 2000 年《黑龙江省旅游业 “十五” 计划和 2015年和到 2020年长期规划的基本思路》 ,黑龙江省旅游局, 1999 年( 三 ) 规划期限本规划为黑河市爱辉区沿江岛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应属黑河市与爱辉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细化和延伸,是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
在确定旅游产业地位、战略目标、方针政策、总体布局等方面,具有指导性;但在项目策划、指标预测、旅游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等方面,不具有指令性,仅提供可行的基本思路 考虑旅游市场的动态变化因素, 在规划执行过程中, 应根据国内外社会、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变化,适时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及时补充修订规划期限的确定与《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5 年、 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相一致5 三、 黑 河市情( 一 ) 黑河市概况1、区位黑河位于中国黑龙江北部, 北纬 47 42/ -51 03/ , 东经 120 45/ -129 18/ 之间,东南与伊春市、绥化市接壤,西南与齐齐哈尔市毗邻,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隔嫩江相望, 北部与大兴安岭地区相连, 东北与俄阿州隔黑龙江相望 市区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 与黑龙江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之间仅相距 750 米,是中俄 4374 公里边境线上,唯一一个与俄联邦主体首府相对应的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开放时间最早的边境城市,辖二市三县二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孙吴县、逊克县、爱辉区和五大连池风景区) ,幅员 66803 平方公里,有汉、满、鄂伦春、达翰尔等 32 个民族,人口约 174 万(市区人口 14 万)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3 人。
2、自然环境⑴ 地形地貌黑河市依据其形态,划分为低山、丘陵、熔岩台地、盆地、平原和河谷等 6种类型黑河地区山丘起伏连绵, 河流纵横交错, 小兴安岭犹如一道绿色屏障, 自西向东南贯穿全市,使地势呈现出中部高、两侧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 低山面积 17235 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 23.08 ℅,平均海拔在 500 米—— 900 米之间, 最高的大黑山海拔 867.4 , 有丘陵地 26990平方公里, 占全区总面积的 39.27℅,海拔在 300 米—— 500 米之间,有火山群 16 座,占山地密集的 1/4 ,海拔在400—— 600 米之间,以五大连池火山群为最有特色,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全区大体为“六山一水一草二分田” ⑵ 气候水文① 气候黑河市临近冷空气发源地—西伯利亚大草原, 境内又有小兴安岭山脉纵贯南北,使全市呈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横跨三、四、五、六 4 个积温带春季高温多风,夏季雨热同现,秋季降温急骤,冬季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全 市年 均降 雨量 500— 550 毫 米, 有效 积温 1950— 2300℃ ,日 照时数2560— 2700小时, 无霜期 90— 120天, 年均气温 -1.3 — 0.4 ℃, 日最高气温 38.2 ℃,最低气温零下 40℃,平均风速 2— 3.5 米 / 秒。
② 水文6 全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有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自然水面 6.4 万公顷人均占有水量为全省的 3.6 倍、全国的 2.7 倍⑶ 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 58.5%,有林地面积 281.3 万公顷,木材蓄积量 1.58 亿立米,是黑龙江省三大林区之一森林、沟壑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驼鹿、黑熊、野猪、猞猁、野兔、松鼠、黄鼬等兽类 50 余种,鸟类有榛鸡、雷鸟、中华秋沙鸭、金雕、啄木鸟、猫头鹰、杜鹃等 220 多种山林内有野生药材 320 多种,其中鹿茸、熊胆、麝香、林蛙油、人参、刺五加、五味子、三颗针、党参、黄芪、兴安杜鹃等十分名贵黑河还是山野果、 山野菜的丰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