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济南水系发展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KB
约3页
文档ID:388653050
济南水系发展_第1页
1/3

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又称“泉城”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及大明湖、白云湖等主要湖泊2005年,济南市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展望至2020年及以后中心城建设用地集中在北部黄河和南部山区之间的适宜建设区域,以古城、商埠区为核心向东西两翼延伸形成东西长、南北短的带状布局,建设腊山、燕山两个新区,疏解旧城的中心功能;加强王舍人、贤文两个片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心城用地规划面积1022平方公里,其中至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4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30万人左右济南市城区分属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各水系支流众多黄河干流济南段从济南市区西部边界向东北方向经长清、市区、历城至章丘、济阳边界出境,本段河道长度185.25公里,流域面积2778平方公里黄河支流大多从右岸汇入,主要有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三条支流小清河是市区唯一的排洪干道,济南市境内河长70.5公里,流域面积2792平方公里小清河大小支流20多条,多分布在右岸,都是山洪河道小清河右岸支流有:腊山河、兴济河、工商河、西泺河、东泺河、柳行河、全福河、大辛河、韩仓河、巨野河等,多为季节性山洪河流,春秋季多干涸;小清河上游左岸支流有:南太平河、北太平河、虹吸干河、华山沟等平原人工河流,这些河道多受引黄灌溉影响,汛期排涝,枯季排引黄尾水及部分地下水,除虹吸干河外其它均常年有水。

小清河左岸有美里湖、洋涓洼、华山洼等湖泊洼地,城区内有著名的观赏性湖泊——大明湖历史上这些湖泊洼地对滞蓄洪水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洼地面积缩小,滞蓄能力逐渐降低济南市南有群山,北有悬河黄河,中间为小清河低洼地,这种地形使济南市处于外受黄河威胁,内受山洪困扰的艰难境地针对这种防洪形势,城市水系按照上游缓蓄、截流;中游分流、疏导;下游疏泄、滞蓄原则规划上游缓蓄、截流的思路就是在南部山区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和塘坝拦蓄工程等,减少地面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增补地下水,并规划完善的截洪系统,将南部山区洪水截流入河中游分流、疏导的思路是将南山洪水拦截分流,规划利用玉符河及腊山分洪的排洪能力,将兴济河、大涧沟、陡沟山洪通过腊山分洪道向西分流截入玉符河,减轻小清河的泄洪压力城市东南密集建设区规划根据地形特点和洪水汇流情况,按照流域划分单元,组织流域内的小型截洪,拦截南部洪水,疏导入河道,避免道路行洪下游疏泄、滞蓄的思路是恢复下游河道沟形、扩宽河道断面,以利洪水排泄,对已无明显沟形的部分沟段,如陡沟、大涧沟、龙窝沟、全福河、大辛河、龙脊河等,均按防洪标准要求的规划宽度拓宽恢复沟形同时沿小清河两岸规划建设华山湖和小李家滞洪区,充分利用滞洪区调蓄洪水,保证城市建设区和谐发展。

城市水系在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前提下,也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济南总规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域、人类活动强度等,将济南市域分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山前平原农业、中心城城市建设、黄河沿岸湿地保育、北部平原农林5个生态功能区,这些生态区域划分与生态水系的建设相辅相成,既改善、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又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主要通过水资源调控、水土流失治理,从涵养与保护两方面入手,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卧虎山和锦绣川等水库上游要继续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逐步增加上游来水量,改善入库水质;地表水源按已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相应的保护规定加强保护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提高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心城城市建设生态功能区主要是在城市生产建设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通过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关、停浪费水且效益低的工业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努力提高工艺用水水平,降低单产耗水量,坚定不移地实施“一水多用”战略,全面提高工业循环冷却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措施。

在提高中心城河道排洪能力的同时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截污治污、绿化、调水等工程措施,营造水清、岸绿、路畅的滨水环境,将城区污水河变为生态景观河,形成城市蓝色景观带对自然冲沟形式排洪的沟段,应以满足河道百年一遇防洪标准为基本要求,控制规划宽度,预留河道两侧绿化景观带,恢复河道自然的生态及环境山前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侧重在提倡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农药、肥料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所造成水体面源污染在地下水汇流区,主要是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的超采,多途径涵养地下水,合理确定济南泉域地下水的开采量,实现济南泉群常年喷涌黄河沿岸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是以黄河大堤标准化堤防建设为基础,以黄河自然景观和现有的湿地、林木、草滩、沙滩为依托,以保证区域生态安全为前提,加强生态林建设和湿地保育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做好黄河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南段保护的同时,加强济南与上游地区在水资源保护和统筹调配等方面的协作,强化流域管理体制,改善上游来水水质,保证济南市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引用客水北部平原农林生态功能区主要是发展生态农林牧渔业,建设农林生态产业链,建成农副产品供给区。

北部平原区部分地区存在微咸水,已引起了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本地区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因此应多渠道开源、建立地表水、地下水、污水资源、中水、客水等多水源供水体系,提高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加强农业节水措施此外还应加大雨洪水和黄河水的开发利用,广建小型塘坝、集雨水窖、水池等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无论是对水系的基础功能还是环境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城市水系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日前决定计划投资600亿,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围绕水系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修复、水系水土保护、水系面源控制、水系山体修复、水系环境整治六大工程,重点实施“四带三区两湖一环”的生态布局其中“四带”:即南水北调干线生态保护带、胶东输水干线生态保护带、黄河生态保护带和省内重要河流生态保护带,这些地区均与济南市水系生态建设密切相关为此按照全市水系流域特点和生态主导功能,我市水系生态建设重点突出“一片两带三河四区五湖”的布局建设,“一片”,即南部山区32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两带”,即南水北调干线生态保护带,黄河生态保护带;“三河”,即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三条大型河道生态保护带;“四区”,即邢家渡、田山、陈孟圈、胡家岸四大引黄供水灌溉保护区;“五湖”,即大明湖、白云湖、鹊山龙湖、玉清湖、玫瑰湖五大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区,重点实施“六大工程”措施,恢复水系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环境价值。

城市水系体现和记载着城市历史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系统一个完善的城市水系既有维持生态系统,改善景观环境的价值,又具有吸引投资、提高周边地价的经济价值,我们愿同在坐的所有单位携手创造一个崭新的城市生态水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