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问题再思考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4页
文档ID:506055960
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问题再思考_第1页
1/4

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再思考【摘 要】本文反思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教学目标设计,指出存在目标设计过于笼统,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简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对策、新课程新课改实施到今天,笔者认为课改的根本,不是改变形式,不是改换内容,而是更新理念因为理念先于行动,支配行动教学目标就像人的大脑,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由于语文具有多义性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往往出现笼统、偏执等问题,反思设计的教学目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了新课程下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策略,为今后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一个参考一、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一)教学目标设计笼统、盲目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这个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看似操作起来目的明确,实际上缺少具体分析,导致教学范围宽泛,目标设计笼统、盲目案例】《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设计1.掌握《战国策》一书的体例、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4.了解作者运用语言、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评价】本案中“掌握“的要求不明确,不知道掌握到什么程度,是理解、识记知识,还是运用知识概括”的方法也不清楚,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还是找出文中的词语概括,都不知道由于本案缺少对教学阶段、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的层级分析,所以定位不明确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已有知识与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及新旧知识如何衔接等因素,把知识点分为易接受、不易接受等层级其次,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划分层级,比如知识可以分为理解、识记和运用等层级教学目标设计层级越清楚,目标就越明确二)教学目标设计重知识、轻能力语文课程的目标的设计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划分为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 忽视情感态度目标的现象教例】《滕王阁序》教学目标设计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 鉴赏本文融情于景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写景语言 3. 深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评价】本案重视传授文言要点和思想内容,轻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要教教材,要用教材教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对策(一)构建层级式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定向、有序、系统的活动,教师不仅要规划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还要细化每堂课教学目标,把各项目标分成层级。

教例】《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设计 1.(识记)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及本文描写环境的方法2.(理解)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鉴赏)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4.(运用)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评价】本案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即识记、理解、鉴赏、运用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定位会更准确、流程更清晰,教师更容易发现困难、解决困难,教学目标也更容易完成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学目标,有弹性地实施教学目标,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构建思维发展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多关注记忆力和理解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记忆和理解是为了创造而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训练由于思维的外壳是语言,语文教师在课堂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就可以优化思维,提高思维发展水平教例】《边城》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听——理解力)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2.(读——理解力)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体会心理描写的成功之处能力目标:1.(读——理解力)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说——创造力)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3.(写——创造力)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评价】笔者认为本教学目标根据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和课文内容的特点,设计了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三)构建体验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被动接受预设的确定解释这种教学导向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必然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主张尊重学生的感受,那么建立体验目标,加深学生的感悟,从而使学生好的理解文本案例】《春江花月夜》:播放音乐,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案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组织学生根据课文情节表演,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案例】《边城》:播放《边城》的电影,学生感受到湘西古朴的风俗和人情美案例】《儒道互补》:组织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说说儒家道家如何互补评价】笔者认为这些案例有两点值得借鉴:第一,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体验;第二,教无定法,因材施教三、结语新课程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设计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复杂性,给教学目标的设计带来了误区,本文虽然提出了科学设计目标的对策,但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1、 王德俊 《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 郑玉财 《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与比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 陈祥书.《高中语文课程目标需要修改》[J].语文教学之友.2007.14、 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 语文新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