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通用】(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道路2、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C.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D.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建社会主义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指新中国( )①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②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③成为现代化强国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5、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迈出的第一大步是( )A.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6、祖国大陆最后获得解放的地区是( )A.新疆 B.广东 C.云南 D.西藏7、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到20世纪未我国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方向不包括( )A.商品化 B.社会化 C.专业化 D.集体化8、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C.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D.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9、本世纪初的哪一事件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A.举办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10、下图知识卡片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1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12、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下列哪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13、“地主算盘响,穷人泪汪汪;地主有田千条路,穷人无钱命一条为改变这种状况,新中国在1950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土改的地点是( )A.抗日根据地 B.新解放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国统区14、下图反映出解放初我国农村( )A.生产力水平低 B.土地分配不均 C.发展速度缓慢 D.自然灾害频发15、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可能集中在( )A.《千年变局》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16、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1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下列流行语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①“经济特区”②“公私合营”③“包产到户”④世贸组织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20、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迅速崛起,成为农民致富新路的是A.国有企业 B.农村乡镇企业 C.私营企业 D.个体企业21、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求同存异” D.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2、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3、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其共同目标是( )A.建立联合国 B.打败法西斯 C.开辟欧洲战场 D.结束太平洋战争24、2018年,深圳市本地生产总值(GDP)达到24221.98亿元,比香港超出221亿元深圳市从当年毗邻香港的一个小渔村,到经济总量迅速超过香港,主要的有利因素是:(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充足的经济资源C.成为经济特区 D.人口众多25、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抗美援朝胜利 D.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为什么要建立这座纪念碑?(2)材料二中的“三年”起止何时?“三十年”又起止何时?这一时期革命的性质是什么?184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大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3)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2、阅读下列材料:一个半世纪以前,当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撕裂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抹自尊,国人面对着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上层智识者中间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这一思潮前后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辛亥再到五四几个时期,亦即经历了从科技到政治再到文化三个阶段应该说,这一过程对于中国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的认识是由低到高,越来越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的从对物质性力量的了解到对制度性因素的认识再到对观念性力量的觉知,中国社会的根本缺陷和近代积贫积弱的终极根源愈益深入地得以揭示——李诘《文化决定论与人类智慧》(1)材料中的“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撕裂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抹自尊”和“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未有之大变局”分别指的是什么?(2)请分别写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各一个代表人物3)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所经历的几个时期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请依据材料归纳这一进程的基本特点4)“中国社会的根本缺陷和近代积贫积弱的终极根源”是什么?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摘自《吴玉章回忆录》材料二 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分项战役民工(万人)担架(副)小车(辆)大车(车)牲畜(头)粮食(万千克)辽沈战役160138006750300007000淮海战役225739004109003070630057000平津战役1542000020000380000100000015500——摘编自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主编《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得到解放的爱国运动。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B2、A3、A4、D5、C6、D7、D8、D9、C10、D11、A12、A13、B14、B15、C16、B17、A18、D19、C20、B21、A22、A23、B24、C25、A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纪念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人民群众2)从1946年到1949年;从1919年到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开始3)开放性题目,要懂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凝聚了千千万万革命的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2、(1)鸦片战争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写出一个即可)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写出一个即可)辛亥革命:孙中山3)从科技到政治再到文化;认识是由低到高;从物质的了解到制度的认识再到观念的觉知。
4)外国资本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3、(1)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答案示例一】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论述: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从表中看出,三大战役期间,民工积极参与支前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担架、大车、小车等各种运载工具,为前线运送伤员、粮食和牲畜等,解决了解放军的后勤保障问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