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选)东、西“大秦国”及“至那”名称由来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6.42KB
约23页
文档ID:198775982
(精选)东、西“大秦国”及“至那”名称由来_第1页
1/23

东、西“大秦国”及“至那”名称由来 提要:《三国志》、《后汉书》均有“大秦国”的传记;殊不知“大秦”本有二:既有“南欧之国”,又有“中亚之国”而东方位于“昆仑山”迤北者,透过扑朔迷离的文字,可以勾勒历史如下:早在“大月氏”被迫西迁之前,今新疆东南部生息着身材修长、擅长农商的“秦人”或“秦胡”当匈奴冒顿单于发动强大攻势,引起中亚民族大迁徙之时,创有辉煌文明的“大秦”王国罹难败亡部分臣民散落于“葱岭”东西,又被收罗进入东汉的军队,消失在民族的“融合”中;部分臣民在南移的过程中集结,分别在“西、北印度”、“东印度”开立家园在西方的古书中,因误将同名异地邦国合而为一,又以称呼后者迤东“未知名”地区,遂使“秦”、“至那”、“Sinae”成了远在千里外“中国”的代名词 一 《后汉书》、《三国志》,皆有关于“大秦国”的记载前者卷八八《西域传》:“大秦国,一名犁?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多种树、蚕桑皆髡头而衣文绣,乘辎?白盖小车”所居城邑,周圜百余里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精为柱,食器亦然。

其王日游一宫听事,五日后而?獭薄!捌淙嗣窠猿ご笃秸??欣嘀泄??饰街?笄亍M炼嘟鹨?姹Γ?幸构忤怠⒚髟轮椤⒑Ъο?⑸汉鳌⒒⑵恰⒘鹆А⒗奴\、朱丹、青碧刺金缕绣,织成金缕?、杂色绫作黄金涂、火浣布,又有细布,或言水羊毳,野蚕茧所作也”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1后者卷三《东夷传》引《魏略》:“大秦国,一号黎?,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有河出其国,西又有大海”其俗人长大平正,似中国人而胡服自云本中国一别也,常欲通使于中国;而安息图其利,不能得过,其俗能胡书”又常利得中国丝,解以为胡绫,故数于安息诸国交市于海中”2 以上“大秦国”,学术界普遍认为系前、后奠都在罗马(Rome)、君士坦丁堡城(Kostantinpole)之“罗马帝国”不过,细细考校相关的研究著作,以上的文字几乎很多都是属于“似是似非”、没有准信的性质,诸如关于幅员、商业,“地方数千里”,“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3除去模棱两可的内容,尚有部分说法,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不着边际其一,居民,“长大平正,有类中国”,“长大平正,似中国人而胡服”。

中国人”为蒙古人种、黄色人种,“罗马人”为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检照威尔杜兰(Will Durant)《恺撒与基督》(Caesar and Christ)所附《图拉真纪功柱上的浮雕》、《装饰君士坦丁凯旋门的浮雕》等相关的“实物”照片,这种结论已可证明4二者差别甚大,何以可说“类”、“似”?《太平御览》卷三八二:“繁钦《三胡赋》:莎车之胡,黄目深睛,员耳狭颐康居之胡,焦头折?,高辅陷无,眼无黑眸,颊无馀肉宾之胡,面象炙猬,顶如持囊,隈目赤?,洞?仰鼻”5即“莎车”、“康居”、“?宾”等古代中亚白色人种,在当时“中国人”的眼里,已是“奇型怪状”,丑陋无比;何况是更在其西极远的古代南欧白色人种,怎么会有“长大平正”的感觉? 其二,在产业方面,“人俗力田,多种树、蚕桑”可是,直到六世纪中叶以前,“罗马人”尚不知道如何饲蚕得丝赫德逊(C.F.Hudson)《欧洲与中国》(Europe and China)第四章《偷运来的蚕》:“据普罗柯匹乌斯(Procopius)说:由印度人的国土来的几位僧侣听说查士丁尼在丝绸,贸易上的困境以及他希望摆脱中间商的剥削,于是就来到宫廷并准备把蚕卵偷运到帝国来,把蚕卵孵化成蚕,从而使新罗马能自己生产丝。

他们说他们曾长期生活在一个有着印度各民族很多人的国家里,那个国家叫Serinda他们在那里曾学会了全部的养蚕技术皇帝答应给以足够的报酬以后,他们就回到印度,从那里把蚕卵偷运出来,然后着手孵化成蚕,把蚕放养在桑叶上提奥法尼斯(Theophanes)对同一事件做了略为不同的叙述据他说,偷运蚕卵的是某一波斯人,蚕卵是由丝国人的国家运来的,藏在一根空心的棒里,大概是一根竹竿里”我们假设那些僧侣是波斯的景教徒,而则是印度东部靠近中国的某个部分,那里也养蚕,或许就是柬埔寨或占婆”6所称“Serinda”,应该是今斯里兰卡的“师子国”、“细轮迭”的转写赵汝适《诸蕃志》卷下《细兰国》:“有山名细轮叠,顶有巨人迹,长七尺馀,其一在水内,去山三百馀里”7 其三,“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无论“弱水”、“流沙”和“西王母”,都是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昆仑山”所在地区的“地名”、“国名”《尔雅》卷七《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8《竹书纪年》卷上、卷下:“舜九年,西王母来朝”周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秋八月,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西征至于青鸟所解西征,还履天下,亿有九万里三危山”9《穆天子传》卷二、卷三:“天子西征至于玄池,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归,是曰乐池”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10而“大秦国”特产之一“火浣布”、即用石棉制成的布料,正是出产于同一宇域《列子》卷五《汤问》:“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11干宝《搜神记》卷一三:“昆仑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12 注释: 1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八七年,页2919、2020 2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八七年,页860、861 3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第一章《罗马帝国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农业的进步》,北京,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黄宜思、黄雨石中译本,一九九七年,页26、53、54:“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二千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三千英里。

面积估计不少于一百六十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巴比伦的地毯和其他一些东方的手工艺品销路很好,但最为重要却鲜为人知为一种国际贸易却在阿拉伯和印度之间进行”从东方来的都是些旧款的玩艺儿,丝、宝石,其中除了钻石,价值最高的便是珍珠此外,还有各种各样在宗教仪式或铺张的葬礼上燃烧的香料”一位勤于钻研但勇于提出批评的作家估计,每年流出的白银足有八十万磅” 4 北京,东方出版社中译本,二三年,页265、266、267、268、274 5 北京,中华书局重印涵芬楼影印宋刊本,一九六年,页1764下 6 北京,中华书局《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王遵仲、李申、张毅中译本,一九九八年,页93、94 7 北京,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杨博文校释本,一九九六年,页52 8 北京,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影印原刊本,一九八二年,页2616中 9 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校刊平津馆刊本,页3下、5上、下 10 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校刊平津馆刊本,页20上、下 11 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校刊明世德堂校刊本,页20上、下 12 北京,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汪绍楹校注本,一九八年,页165。

二 无独有偶,在上古东方的记载中,处今亚洲大陆腹心帕米尔以东,似乎曾存在着所称的另一个“大秦国”《三国志》卷三《东夷传》引《魏略》:“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有西王母,西王母西有修流沙,修流沙西有大夏国、坚沙国、属繇国、月氏国,四国西有黑水,所传闻西之极矣”13《水经注》卷一《河水》:“《释氏论》佛图调列《山海经》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又曰钟山西六百里,有昆仑山,所出五水,祖以佛图调传也”河水出其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凡此四水,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玄圃之山,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14河水”,今塔里木河及其上游支流叶尔羌河;“赤水”,今塔里木河支流克里雅河;“白玉山”、“昆仑山”,分别在今和田市、莎车县西南修流沙”,今墨玉、叶城二县沙漠至于“大夏”、“月氏”等“国”,则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地15而所称“西王母”,应为当时栖息于今和田河一带的部落。

透过“神话”般的文字,可以窥知:“昆仑山”下“大秦国”的居民,具有身材异乎寻常“修长”的特点《汉唐地理书钞》《山海经注》引《河图玉版》:“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身长三十丈,万八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人,长十丈,皆衣帛”16《太平御览》卷三七七:“《河图玉板》: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国,人长十丈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吐凋国,人长三丈五尺从北以东千里,得中秦,人长一丈”《外国图》曰:大秦国人长一丈五尺,猿臂长胁,好骑骆驼”辛氏《三秦记》:敦煌西尽大秦,土人贤直,男女皆长一丈,端正”17暨,《金楼子》卷五《志怪》:“大秦国人长十丈,小秦国人长八尺一足国人长九寸”18大秦国人”曾经栖息的区宇,犹有躯体异乎寻常“矮小”的居民,要靠这前者守护,才能免除大鸟的吞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集解》:韦昭曰:僬侥,西南蛮之别名也案《括地志》:在大秦国北也”19杜佑《通典》卷一九三《边防》:“小人,在大秦之南,躯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每卫助之,小人竭其珍以酬报”20。

在相关的记录中,“大秦国”又以物产丰富而遐迩著名在值得称道的“天然”物品中,见有“玉石”、“水精”、“金刚”《太平御览》卷五一:卷一八一:卷一八八:卷八一三:“《魏略》:大秦国石为城郭,山出九色玉石”《广志》:大秦国以青水精为屋”《南州异物志》:大秦国以水精为舄”《大秦记》:大秦以水精为瓦”《玄中记》:金钢出天竺、大秦国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铁刀削木,大者长尺许,小者如稻米欲刻玉时,当作大金环着手指,可其背如月以割玉;刀内环中以刻玉”21犹如“火浣布”即“石棉”一样,“玉石”、“水精”等也是“昆仑山”所在富蕴的矿藏《汉书》卷九六上《于阗传》:“于阗国王治西城,去长安九千六百七十里,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九百四十七里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多玉石”22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晋天福中,平居诲从使于阗为判官,作记纪其?裼翊υ疲河窈釉诠?峭猓?闯隼ド剑?髁髑??倮铮?凉?缗M飞剑?治??涸话子窈樱?诔嵌???铮辉痪v玉河,在城西二十里;曰乌玉河,在?玉河西七里源虽一,玉随地变,故色不同每?r五六月,水暴涨,玉随流至,多寡由水细大,水退,乃可取”23《太平御览》卷一七九:“《海内十洲记》:昆仑山有水精阙”24。

从所记“大秦国”生产的工艺品来看,其中不乏“东大秦”所在中、西亚地区独具,而非“西大秦”亦“罗马帝国”所在南欧地区能有者;如:含有“野茧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