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话语与身份》简介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2.78KB
约2页
文档ID:46614244
《话语与身份》简介_第1页
1/2

《 当代语言学 》 第11卷2009年第2期184 - 185页,北京《话语与身份 》 简介A .D .Fina , D .Schiffrin , M .Bamberg编张曼《 话语与身份 》(D iscourse and Identity)于2006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对话语中的身份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全书主要由15篇论文构成,根据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4章)讨论身份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后三部分探讨身份研究中的具体话题:私人和公众身份的关系(第二部分:第5~9章)、性别身份(第三部分:第10~12章)和身份变迁(第四部分:第13~15章)除前言外,每一部分都附有编者前言前言介绍研究背景,总结研究现状,勾勒全书框架首先介绍了身份研究中的四种主要研究路向:社会建构主义( social constructionism)、范畴化和成员界定、 “ 自我 ” 问题上的反本质主义观(anti2essentialist vision)和指示性( indexicality)身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多种,编者在前言中着重比较了会话分析( conversation analysis)和批评话语分析( critical discourseanalysis) :前者认为与身份研究相关的仅仅是局部语境( local context) ,而后者认为应该将社会现实和权力等更广泛的语境考虑在内。

该书主要关注四个研究主题:定位(positioning) ;互动秩序( interaction order) ;立场(footing)、多声性(multivocality)和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局部和整体身份( local and global identity)的关系第一部分 总论:理论、方法与分析 该部分讨论身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其中心思想是身份研究不仅要考虑话语本身,还要考虑整个社会文化语境 “ 叙事与身份:时间的双向性 ”(E.Mishler)批判在叙事和身份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 时钟/编年 ”(clock/chronologi2cal)时间模式,提倡一种“ 叙事/经验 ” 模式他认为叙事中过去与现在并非简单的线性时间关系,叙事是现在对过去的反思和再编码 “ 立场、定位和声音:我们在谈论同一件事情吗 ”(B.Ribeiro)辨析了身份研究中的三个概念:立场指“ 微观的互动变化 ”(P. 74) ;定位指“ 说话人和受话人最明显的姿态 ”(P. 74) ,声音体现发言权和交际者听说的方式 “ 叙事和叙事互动中的大小身份 ”(A.Georgakopoulou)和“ 从语言指称到社会现实 ”(D.Schiffrin)论证 了语言活动、互动实践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于多重身份的建构。

第二部分 私人与公众身份:自我建构 该部分探究在话语建构身份的过程中社会过程、意识形态和机构与个人历史、行为和需求之间的互动 “ 菜单显身份:吃如其人 ”(R.La2koff)分析饮食习惯体现的身份及其受到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 职场叙事、职业身份和关系实践 ”(J.Hol mes)在社会身份理论框架下研究职员身份的建构与社会和机构的 期待间的关系 “ 个人与机构关系中的身份:健康保险客服中的人和悲剧 ”(L. Bastos, M.deOliveira)关注个人与机构在互动中对身份、 责任和权力的理解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交际失败和社会不公 “ 研究性访谈中教师身份的话语建构 ”(G . C.Johnson)通过分析一名教师在访谈中身份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研究教师身份所受到社会和机构的制约 “ 受DES之害的母亲:481本刊网址: http: / /www. ddyyx . com坚持强度母职( intensive mothering)”(S . Bell)则主要探讨一位因受DES药物影响多次流产并产下一名残疾孩子的母亲在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互动中建构的受害者和坚毅母亲的双重身份第三部分 性别化的自我:成为与作为男人 该部分研究叙事中男性身份的建构。

“ 叙事中霸权身份的确立 ”(S .Kiesling)分析男性霸权身份建构中小写d的话语(具体的叙事话语)、文化模式和大写D的话语(共享的文化知识)的共同作用 “ 巴西学校里的白种异性恋男性:口头叙事中的多重定位 ”(L. P. Moita2Lopes)指出,处于霸权地位的社会身份是无标记的,其他社会身份是有标记的叙事者通过表明自己与其他社会身份(黑种人、 同性恋者和女性)的不同,将自己定位为白种异性恋男性 “ 城市父亲通过叙事定位自我:叙事自我建构的一种途径 ”(S . Wortham, V.Gadsden)应用定位理论分析一名男青年如何将自己定位为负责任的父亲作者指出叙事可以从四个层面定位叙事者:所叙事件、 声音、 评价和叙事互动第四部分 游移的自我:人随物迁 该部分研究人生经历巨变的人们通过话语建构的身份,变化让他们反思过去的身份并试图建构新的自我,同时变化也让他们对个体和集体身份的关系充满困惑 “ 群体身份、叙事和自我表征 ”(A.Fina)利用成员范畴分析法分析美国墨 西哥非法移民种族身份的表征和建构:叙事者一方面接受其拉美裔身份,另一方面因为该身份受歧视而想要远离它 “ 摩洛哥人在移民叙事中展现的自我、家庭和社区 ”(M.Baynbam) 讨论英国的摩洛哥移民在叙事中体现的身份的不稳定性。

“ 大屠杀幸存者的叙事中共享意义的个人化 ”(B.Schiff, C. Noy)研究大屠杀幸存者的叙事中共享意义对其个人身份建构的作用通读全书,五个核心观点贯穿始末:(1)语言为媒介语言是身份建构的主要媒介,在身份研究中占据中心位置该书关注通过话语特别是叙事建构的身份2)语境为基点语境是社会交际的基础,身份研究不能脱离语境,而且要同时考虑局部和更广泛的社会语境3)语料为载体利用真实语料有助于克服身份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主观和片面性该书作者使用了不同类型的语料(如访谈、录音、菜谱、报刊等)4)身份是动态的身份是一种社会建构,是变化和多样的,该书从理论框架到分析实践都体现了这一点5)互动是多重的身份建构涉及不同因素(如交际者、不同身份、各种语境)间的多重互动这五个观点是该书的灵魂,也是当前身份研究领域的基本立场,更是该领域未来研究遵循的主导方针该书的一些不足是该领域研究新的增长点首先,微观语言分析力度应该加强,研究方法需要拓展该书作者承认语言分析对身份研究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话语中词汇和语法等微观语言特点的分析不够系统笔者建议采用语言学中较为系统的话语分析方法(如系统功能语言学)提高语言分析的价值。

其次,研究对象尚待扩展目前,身份研究集中在如性别、职业和种族等身份上,对其他身份种类(如法律身份、党派身份、网络身份等)较少涉及最后,语料的类别和数量亟需充实一方面,书中的语料类别单一,叙事类占多数,其他语料虽有所涉猎但尚显单薄另一方面,语料数量偏少,多数论文只是选择一段或几段语料今后,研究者可以尝试选用大量语料,加大实证研究力度作者通讯地址: 361005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信箱E2mail:zhangman8@sina. com5812009年第2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