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装配式构件要求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2.87KB
约15页
文档ID:544065618
装配式构件要求_第1页
1/15

■ 1 ■ 高度' (H)+1,-2宽度(B)+1<2厚度(T)0,-2対角线差<3侧向弯度H/1500 !-Lv3B/1500 且< 3翘1L/1500川底膜表面平整度<2组装缝隙端模和侧模岛差平行构件宽度方向用尺测量,取最大值平行构件高度方向用尺测量,取最大值沿四边川尺吐测端部和中部,取瑕人值用尺買测线,横方向的顶面和底面対角线,取最大值拉线,用尺屋测侧向弯曲最大处对角拉线,量测交点间距离值的两倍2米靠尺和塞尺量测塞片或塞尺量测用尺量测项目允许偏差(mm)项目许偏差(mm、构件内 钢筋的 磴保护层剪力墙墙板±4外伸钢筋长度+5,预制楼板、阳台+5, -3钢筋竖向、水平间距±10预制楼梯+5, -3钢筋网之间间距±3其他预制构件±5锚固钢筋钢筋长度+5,夕伸钢筋中心定位±2钢筋间距±3项目构件类型7许偏差项目许偏差(mm)(mm)尺寸(高/宽/ 剪力墙墙±3 外伸钢筋定 中心线位置±2■ ■位尺寸冥他预制±5外露氏度+5、-2侧向弯曲f剪力墙墙1/1000 Mv4预埋件中心线位置[±2板其他预制1/750 虽 W 3T/300 且 V2海件对角线」剪力墙墙<5舉栓外露长+5、-2板H表面平整度预制构件<3I贞留孔洞中心线位置±2洞□尺寸预制构件±2尺寸+5、-2外伸钢筋混凝k保护剪力墙墙±2^人-I型平均不小于层]板4mm其他预"±3ii型和人工平均不小干构件毛面6mm检杳项目误差控制标准检查项目误差控制标准地卜现浇结构顶面标咼±2mm预制板水平缝宽度±2mm首层至屋面层层高±3mm楼层处外露钢筋位置±2mm偏移预制板中心线偏移±2mm建筑物全咼垂直度H/2000预制板垂直度(2m靠1/1500 日 v 2mm+5mm -2mm尺)同一轴线相邻楼板咼差±3mm项 目 概 况本项目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二层底板~屋面部分叠合板和楼梯、休息平台、空调板采用装配的施工工艺,其余部分为现浇结构。

叠合楼板由预制混凝土 底板和上部现浇层组成,在预制板内设置桁架钢筋,增加整体刚度及水平界面抗剪性能1 总体要求1.1本说明的编制目的 1.1.1明确预制构件在加工制作阶段和现场安装施工阶段的设计要求、检验要求和程 序1.1.2明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等方面的设计要求1 -2本说明应与结构平面图、预制构件大样图等配合使用1 -3预制构件加工单位应根据本设计规定和施工单位的要求编制生产加工方案,方案 内 容包括:3.划和生产13.2 模板方案和模板计划13.3 生产质量控制措施,成品保护措施(包括预制构件在运输、存储、吊装、安装 连接等阶段);1 -3.4 预制构件生产和出厂检验计划和资料移交方案 o1 4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本设计规定和加工单位的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包括 51.4.1 预制构件运输方案、装卸和码放方案、成品保护和修补方案,1.4.2 预制构件吊装方案-包括吊装设备、吊装方式、吊装指挥控制和安全防护等,143 预制构件安装方案一包括支撑设备及其布置、连接固定施工、测量控制、误差 控制 与调整等1 -4.4 模板和支撑方案、施工作业面安全防护方案、1.4.5 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方案。

15 上述生产方案和施工专项方案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建设所在地的相尖标准、规 范、 规程和地方标准等规定应提交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审查,取得书面批准 函后方 可作为生产和施工依据,并且应当根据建设所在地的规定向建设主管单位完成备案 工作1 -6 预制构件的生产单位应按照生产计划连续生产并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稳定 f 生 o1.7 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必须对诸如预制构件吊装、定位、纵向钢筋连接等矢键工序 的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考核,施工人员在岗位上应该严格执行操 作标准,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对每道工序进行检验和验收,并如 实做好施工记录1.工程监理单位应对工程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并取得完整、真实的工程 检测资料,本项目需要实施质量监督和检则的特殊环节有:1..1 预制构件在构件加工厂的生产过程(混凝土、钢筋、预埋件等)、出厂检验及验收环节1.8.2 预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的质量复检和资料验收环节1.8.3 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的施工环节1 -9 工程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预制构件加工单位和深化设计单位、其他与工程 相矢的产品供应厂家,均应严格执行本说明的各项规定2. 预制构件在构件加工厂的生产、检验和验收2.1 材料要求2.1.1 混凝土1)本项目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满足“结构设计总说明”的规定。

2)对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的设计要求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应特 别 保证骨料的连续 T 生,未经设计单位批准, 混凝中不得掺加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3)混凝上配合比除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外,尚需根据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养护措施 等因素确定4)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 22.5MPa 后方可脱膜、吊装、运输及 堆 放5)本项目建议施工单位:现场混凝士与预制构件加工所用混凝士力学性能参数应当一 致,并对剪力墙、叠合楼板等构件使用的混凝士配合比进行协调管理6)预制构件间的现浇连接节点的混凝上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玲强度等级的 要 求2.1.2 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1)本项目在预制构件中使用的钢筋和钢材性能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的规定钢材、焊接材料或螺栓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建筑钢结构 焊接技术规程》JGJ8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2.2 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2.2.1 预制构件制作前应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文件应根据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 及选用的标准图集、生产制作工艺、运输条件、安装施工要求等进行编制2.2 2 预制构件线图中的各类预留孔洞、预理件和机电预留管线须与相矢专业图纸仔 细核对无误后,方可下料制作2. 2.3 深化设计文件应提交设计单位审查,经设计单位书面确认后方可作为生产依 据224 深化设计文件应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1 )预制构件平面和立面布置图2)预制构件模板图、配筋图、材料和配件明细表3)预理件布置图和细部构造详图4)计算书:根据《混凝上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2011的有矢规定应根据设 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对脱模、翻转、吊运、运输、安装定位、连接施工等环节进行施工验算 例如预制构件、预埋件、吊具等的承载力、变形和裂缝、临时固定支撑等验算。

还应补充 附 着式塔吊、外用电梯的水平支撑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应由施工单位确定方案后报设 计单 位审验2.2.5 深化设计时应仔细核对顶制构件详图中所有配件及配筋的规格、数量、几向尺 寸 等,如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2.3 预制构件生产应采用定型钢制模具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详见表 1 ; 应 确保模具的加工和组装精度,并根据构件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对模具、固定措施等进 行调 整2.4 所有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的结合面应做粗糙面,无特殊规定时四凸度不小于4mm,且外露粗骨料的凸凹应沿整个截面连续分布、粗糙面的面积不小于结合面的0%2.5 预制构件生产中的误差控制2.5.1 预制构件钢筋允许偏差详见表 22.5.2 预制构件内预埋件的加工和安装固定允许偏差详见表 32.5.3预制构件成品的尺寸允许偏差详见表 4 o 2.5.4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相邻部位200mm宽,度范围内的平整度应以严控制,不得超过 1mm2.6 预制构件外露表面应光洁平整,应严格控制表面气孔的数量;不得出现缺楞、掉 角、蜂窝、麻面等严重质量缺陷;如不影响结构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质量缺 陷, 应由构件加工厂负责修补,在运输过程和施工现场形成的轻度破损,应由构件加工厂 出具修补 方案,指导施工单位完成修复。

4mm,2.7 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除符合以上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的标准、规 范、规程 和建设所在地的规定2.8 预制构件四周预留人工水洗粗糙面,叠合楼板粗糙面凹凸不小于粗糙面的面积不小于结合面面积的 80%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桁架钢筋在叠合 板 底板中的定位,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桁架钢筋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上浮叠合楼板按照本套施工图提供的孔洞位置注意预留,相矢电气线盒结合电气施工图定 位 项理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填充泡沫体在叠合板底板中的定位,采取可靠措 施,防 止填充泡沫体在浇筑混凝上过程中上浮2.9钢筋桁架的制作应满足《15G36&1》第.3 条的要求2.10 空调、新风管、给水管的吊架等均应按设备专业相尖图纸及图集施工,吊架锚固 件不得破环楼板受力钢筋3. 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存放3.1 预制构件在存放和运输中应特别注意对成品的保护措施,由于上述环节导致制成 品无 法满足本工程质量要求的,应视为不合格品,不得进入施工现场3.2 预制构件在存放和运输中应根据情况设置临时固定或保护装置,预制构件采用临 时固定预设内置螺母,生产厂家可自行选用3.3 预制构件应在显著部位设置标示,标示内容应包括使用部位、构件编号 等,在存 放和运输过程中不得损坏。

3.4预制叠合板的堆放及运输应满足(15G366-1》总说明第条的要 求4. 预制构件的吊装和施工4.1 预制构件进场时,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并核收加工厂全部的质量检查文件 o4.2 施工单位应对预制构件的存储、吊装、安装定位和连接浇注混凝士等工 序,制定 详细 的施工工艺,并报工程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审查得到书面批准文件后方可实施4.3 预制构件在吊装、安装就位和连接施工中的误差控制参见表 54.4 底板的吊装应满足( 15G366-1 》总说明第.6 条的要求4.5 底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 100%后方可进行施工安装底板就位 前应 在跨内及距离支座 500mm 处设置由坚撑和横梁组成的临时支撑(其余设置原则及相 尖要求参 见( 15G366-1 )总说明第 8.9 条相矢说明)对于叠合现 浇层为 100mm 厚 的情况,应视预制板轴跨情况进行必要且可靠的加强(增加临时支撑)多层建筑中各层 竖撑宜设置在一条 竖直线上临时支撑拆除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尖标准的规定,一般应保持持 续两层有支撑4.6施工均布荷载不应大于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