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测试卷一、选择题1 .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钠有强还原性2 .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④只发生物理变化3 .焰火“脚印” “笑脸” “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 .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D.与2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4 .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稀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5 .银和钠相似,也能形成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氧化钢的化学式是 22B .1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钢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 0.5氧气C.过氧化钢是离子化合物D.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钢都是强氧化剂6 . 16.8 g 3和7.8 g 2O2在密闭容器中灼烧,充分反应后,将密闭容器保持温度为 500 C o最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A . 23、2O2 和 O2 B. 23、O2 和 H2O(g)C. 23、2、O2 和 H2O(g) D, 3、23 和。
27 . 200c时,11.6 g由2和H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 2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 g, 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g :1)( )A. 5.8 B. 11.6 C. 23.2 D, 46.48 .下列对2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2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一1B. 22能与水反应,所以2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C. 2O2与水反应时,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 . 22与二氧化碳反应时,22只作氧化剂9 .下列各物质的学名是:2s23叫硫代硫酸钠;叫多硫化钙;22叫过氧化钠;2叫超氧化钾试综合上述命名规律,分析回答: 23应读做( )A.硫代碳酸钠 B.多硫碳酸钠 C.过硫碳酸钠 D.超硫碳酸钠10 .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新型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 23 3 H22,它具有2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 了氧化反应的是 ( )A. 2 B. 4溶液 C.稀盐酸 D. 23溶液11 .向某溶液中通入2气体后得溶液 M,因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 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 V(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 V()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2)、(3)、(4)图中分别为 <,=, >,则下列分析与判断正确的是 (不at2的溶解)( )A. M中只有一种溶质的只有(1)B. M中有两种溶质的有(2)和(4)C . (2)图显示 M 中 c(3)>c(23) D . (4)图显示 M 中 c(3)>c(23)12 .为了检验某含有3杂质的23样品的纯度,现将 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W2 g,则该 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二、非选择题13. (13分)如下图中A到F是化合物,且A、B、E、F均含钠元素,G是单质。
1)写出A、B、E、F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A(固体)T B + C + D①|+E [+EB+G F+GA(溶液)--F1溶液)②.-C+D®溶液)14. (13分)向浓度相等、体积均为 50的A、B两份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2后,再稀释到1001)在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2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①,②,③,④2)在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0.1的盐酸,产生2的体积(标准》^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①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 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 2的最大体积是(标准》^况)②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③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13分)将2.5 g 23、3、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 2的体积(标准》^况)关系如下图所示:(1)写出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当加入35盐酸时,产生2的体积为(标准》大况)3)计算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及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课题研究小组的16. (13分)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甲、乙两次实验: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n中装入 22,在通入2之前,关闭Ki和K2在试管I内装入试剂 X后,打开K1和K2,通入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 木条插入试管出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n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I内装入试剂 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 且n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装入22后,通入2前,关闭Ki和K2的目的是(2)在实验甲中,试剂 X是;在实验乙中,试剂 Y是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O(4)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 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填编号)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 .稀硝酸参考答案1. C 2.解析:钠在空气中露置,物质转化如下: 2潮解23 10H223粉末,可知 A正确答案:A 3. D4. C5. A6.解析:2323+ H2OT +2?168 18 4416. 8 g 1.8 g 4.4 g22O2+22223+ 02156 887.8 g 4.4 g7. 8 g 2O2恰好与3分解产生的4.4 g 2完全反应生成23和所以最7.解析:22+ 22。
2223+2Am5628x2H2O+22O24+ O22y则:错误!,解得:x= 0.1y = 0.4 g,0.5 ) = 23.2 g ,答案:C8. A 9. A 10. B11 .解析:图(1)中加入盐酸即有 2生成,说明溶质只有一种,即 3;图(3)中=,说明溶质 只有23;图(2)中<,说明溶液M中含有23和3两种溶质,只有>2时,才能得出M中c(3)>c(23); 图(4)中〉,说明溶液 M中含有和23两种溶质经上述分析,只有选项 B正确答案:B12 .解析:样品加热发生反应为:2323+H2O + 2, z\m168 106 62m(3) W1 —W2质量差为W1-W2,故样品中3质量为:g, 23质量为W1 g-168 wi — w2g,其纯度(质量分数)为=g--62— 1 g)= 答案:a13 . 答案:(1)3 23 2O2 (2)① 2323+H2O + 2,② 3+23+ H2O ③ 23+H2O + 22314 .解析:根据前面的总结和D3纳,容易得出 (1)的答案;分析图中曲线和各个量的关系,A中先加入的25盐酸,含有氢离子为 0.1 X 0.025 L = 0.002 5 ,此时发生的反应为+ H + ,所以的物质的量为 0.002 5 ,后加的50盐酸和反应生成2,因为后加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 为 0.1 X 0.050 L = 0.005 ,所以 2 的体积为 0.005 X 22.4 L 1X 1 000 L 1= 112。
在 B 中 先加入的60盐酸都没有气体生成,又加入 15盐酸才生成气体,也就是说 n()=0.1 X 0.015L = 0.001 5 ,则原溶液中只有 0.001 5 ,含有0.006—0.001 5 = 0.004 5(),即原溶液中的 溶质是和23根据钠守恒,可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图中,如果在开始生成 2前后消耗盐酸的比为1 : 1,则原溶质为碳酸钠,若<1 : 1,则原溶质为3和23混合物,若>1 : 1, 则为和23的混合物答案:(1)①、23 ②23(2)① 112 ②、23 ③ 0.15015 . 解析: 由题图可知段没有产生 2 气体,故发生的反应为: H + + - 2O,+ H + 当加入 35盐酸时,只有 10盐酸发生了反应+ H+2T +H2O,故V⑵=1 L-1X10X10-3 L 丁 1X22.4 L - 1X 103 L 1 = 224 (3)见答案答案: (1)H ++ -2O + H+ (2)224(3)设 23、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y、 z 则有:错误 !解得:x= 0.01 , y = 0.01 , z= 0.015 所以 m() = 40 g- 1X0.015 =0.6 (23)= X 106 g :1,2.5 g)X 100%= 42.4%16 .解析:(1)因实验目的是探究 2O2与2的反应是否需要水的存在,故反应时可先让 2O2与干燥的 2反应,然后再与潮湿的 2反应。
所以实验前要注意药品 2O2 的防潮,故关闭 K1、K2 的目的是防止 2O2 受潮 (2)实验甲中,液态试剂 X 是为了干燥 2,故 X 为浓硫酸实验乙中,液态试剂 Y 是为了使 2潮湿且不和 2作用,故可选用 3 饱和溶液或水 (3)略 (4)因盐酸、硝酸具有挥发性,反应产生的 2 气体中混有等干扰实验,又因硫酸钙微溶,故 2 的制取不能选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因此只能选用稀硫酸和小苏打制取 2答案:(1)防止22受潮(2)浓硫酸 饱和3溶液或水(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4)③23、3 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