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南 开开 大大 学学 本本 科科 生生 学学 年年 论论 文文 题题 目:目:试析黑格尔辩证法的张力与界限试析黑格尔辩证法的张力与界限 ————以克罗齐的批判为视角以克罗齐的批判为视角 学学 号:号: 09130340913034 姓姓 名:名: 盛洋盛洋 年年 级:级: 20092009 级级 专专 业:业: 哲学哲学 系系 别:别: 哲学系哲学系 学学 院:院: 哲学院哲学院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王时中王时中 2 试析黑格尔辩证法的张力与界限 ——以克罗齐的批判为视角 盛洋 0913034 摘要:克罗齐通过“对立概念”与“相异概念”的区分,从理性的“概念”“普遍”“具体”的要求出发,凸显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主题与意义,深刻地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东西”与“活东西”。
只有明确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张力与界限,才能厘清后来者对黑格尔的种种误读,进而推动哲学思维的真正具体化 关键词:黑格尔 辩证法 克罗齐 度的理论 观念论 确定性 Title: The Analysis of the Inherent Limit and Tension of Hegelian Dialectics ——in the view of Benedetto Croce Abstract:With philosophical requirements: ‘conceptualized’, ‘universal’, ‘concrete’, Croce highlights the theme and significance of Hegelian dialectics, and reveals the ‘dead things’ and ‘living things’ of Hegelian philosophy by distinguishing the ‘oppositive concepts’ and ‘distinctive concep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ue embodiment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t’s necessary to make Hegelian dialectics’ inherent tension and boundary clear and clarify the following researchers’ various misunderstanding of Hegel. Keyword:Hegel dialectics Croce idealism the theory of degree 3 目录 引言引言................................................................................................................................3 一、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活东西一、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活东西....................................................................................5 1.黑格尔的哲学思维:概念的“普遍具体性”..........................................5 2.实体:完全的概念确定性....................................................................6 3.概念的运动:确定性无法由概念自身达成.............................................7 4.“认识的诡计”:概念的确定性本身预设整体的概念网络.......................9 二、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东西二、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东西......................................................................................10 1. “对立概念”与“相异概念”:理智的虚构与自身中的确定.................11 2.“相异概念”:通过实践达成的普遍性与具体性..................................12 3.“哲学的错误”与对相异概念的贬低..................................................13 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误植与扼杀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误植与扼杀..........................................................................16 1.自然与客观的植入:“辩证法精神”的实体化误读...............................16 2.特殊与抽象的不可避免:“对立辩证法”萌芽的扼杀...............................17 结语结语..............................................................................................................................1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0 4 引言引言 一般说来,黑格尔的辩证法被视为可以无限制地运用于所有概念的方法时,不可避免地,他的学说就被当作又一个对世界作出形而上学论断的体系,一个独断的、一元论的、唯心的、更令人费解的形而上学学说:在这里,世界本质上是精神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扬弃。
这个体系甚至比前批判的学说更加狂妄、更加盲目乐观地声称,只有他的论述才是真正实在的虽然黑格尔称自己的哲学是辩证的,以往的哲学都只是形而上学,但他心目中真正科学的方法——辩证法,在此后的解读中或被作为自然、历史等经验科学中的通用的解释和研究框架,或被解读成非理性的、生存论的冲动这些探讨的路径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丰富了对黑格尔的理解但令人疑惑的是,这种解读的角度中的黑格尔,非但没有达到他所声称要达到的科学、具体、理性,反而被贴上了他明确表示要超越的贫乏的抽象主义、空洞的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标签这些多次被重复的自我声明被当作一个深刻而荒谬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在书斋中自我满足的妄想与幻觉,一种深刻的荒谬 按照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经典评断,这种幻觉与妄想就是包裹在“合理内核”之外的“神秘外壳” ,由此黑格尔辩证法内在的合理性得到了普遍承认,但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将正确的、有生命力方法从其荒谬的学说中拯救出来,却始终并存着多种理解本文从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对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的解读出发,指出辩证法的成就正在于由“理智的虚构”走向“具体的普遍” ,达到理性内在的完备性,从而超越了传统的“代词式”真实逻辑和相应的还原主义思维,转而追求无基础的“谓词式”真实的逻辑。
从出于知性的“理智的虚构”出发,以互为基础的方法达到理性内在地自行证明的“具体的普遍” ,无假于外的理性的内在性和完备性正是整个辩证进程的内在动力与最终界限以虚构为真实非但不是唯心主义妄想的“神秘外壳” ,反而是其不可脱离的核心 按照克罗齐的论述,黑格尔辩证法是从哲学思维的三个要求,即“概念”5 “普遍” “具体”出发而采用的研究和论述方法这三个要求正是以理性的内在性与完备性为核心,以达到完全的确定性为目的而展开在克罗齐看来,正是由于黑格尔将对立面综合的辩证法不合法地运用于源于无意识的实践、而非出自理智虚构的“在自身中确定”的相异概念,使得他在诸多领域作出了错误论断尽管如此,克罗齐主要的批判仍是针对黑格尔对方法的误用,而承认黑格尔对“概念” “普遍”和“具体”的哲学思维的追求的合法性:“只有历史家,自然科学家的黑格尔是有缺点的和落后的,至于没有把自己所发见的真理建立在经验材料之上的哲学家黑格尔是无可责难的 ”1比之于经验主义和实践视角对黑格尔的批判,克罗齐更为同情地理解了、正视了黑格尔工作的重要性与方法的合理性,展现了更为宽广的理论视角,也开辟了一种更符合黑格尔本人的自我理解,更符合黑格尔在哲学史上进程中的位置的理解进路。
一、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活东西一、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活东西 和大多数批评者一样,克罗齐同样认为在黑格尔体系中有诸多荒谬之处但克罗齐并没有全盘否定黑格尔哲学建构的努力,而是为黑格尔进行了必要的辩护,对根本否认辩证法的合理性的论点进行了反驳,认为黑格尔非但没有违反矛盾律和同一律,反而指出了“寻常思维”的同一在哲学的审视下的不合法,因为在寻常思维中的一切概念都已经预设了表象,或者仅仅以名称作为某种被设定为实体的代词,这种设定往往不自觉地是偶然的和特殊的那些被视为概念的设定在哲学的反思中“……这橛变为那橛,而两者便在虚无中混同起来 ”2正是寻常思维的这种抽象性和不自觉,促使黑格尔选择了以辩证法作为把握概念的方式,以达到真正的哲学思维 1.黑格尔的哲学思维:概念的黑格尔的哲学思维:概念的““普遍具体性普遍具体性”” 按照克罗齐的观点,黑格尔所认为的哲学思维有其自身的要求:“根据黑1 《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 , 【意】克罗齐著,王衍孔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59 年 8 月初版,第 46 页 2 《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 ,第 18 页 6 格尔,哲学思维第一是概念,第二是普遍底,第三是具体底。
”3也就是说,黑格尔所要达到的普遍的具体,即概念,并不能因其与表象的联结而获得实在性,也不能限定于特定的人类经验,而是要“完全地自行证明”而“不遗留任何悬拟的臆度” 在克罗齐看来,这种哲学的思维的要求已经排除了神秘主义、经验科学,甚至康德的工作,即概念作为经验得以可能的必要性的论述都不足以完成上述任务对概念的要求,是对个人化的不可交流的模糊表象的扬弃;对普遍的要求,则是扬弃对特定人类活动的经验的依靠;对具体的要求,就是对抽象的扬弃,要证明概念在自身中没有被忽略而以“悬拟的臆度”来填充的内容,而是完全地认识了自身并且自行证明这种严格的对哲学思维的要求,正是笛卡尔以来的近代哲学追求确定性的极端形式这种对“哲学思维”的要求正呼应了海德格尔对近代哲学所作的论断, “笛卡尔在其《沉思》中不仅仅问,并且不首先问【存在者是什么】——就存在者存在而言,存在者是什么?笛卡尔是问:那个在确定之物(ens certum)意义上真实的存在者是什么?…怀疑的情调就是对确定性的肯定的承认从此,确定性就成了真理的决定性形式 ”4也就是说,在近代哲学视域中的存在论,只是被限定在确定性意义上的存在论,黑格尔对哲学思维的要求本身就是对这种存在论的响应和极端形式,他排除了模糊、偶然和外在的悬拟等种种形式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本文所致力论证的黑格尔辩证法内在张力与界限:将哲学意义上的存在限定在完全确定的、普遍而具体的概念之中。
2.实体:完全的概念确定性实体:完全的概念确定性 理所当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