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言文课外阅读精练(十)作文3800字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0.75KB
约6页
文档ID:275156390
文言文课外阅读精练(十)作文3800字_第1页
1/6

文言文课外阅读精练(十)作文3800字冮大林 王代福盲子道涸溪有盲子道①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②,兢兢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堕深渊已过者告曰:“毋怖④,第放下,即实地也盲人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⑤失手坠地乃自哂⑥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⑦者,视此省哉! (选自明·刘元卿《应谐录》)[注释]①道:走,走过 ②楯:栏杆上的横木 ③自分:料想④怖:害怕⑤惫:疲乏 ⑥哂[shěn]:嘲笑⑦矜严:矜持自负[导读]对“盲子”来说,桥下可能是深渊,可能是激流,桥有多高,水有多深、多宽、多急,这些他一无所知,而且因为眼盲在他坠下之前也永远不可能知道然而,与其说盲子是因为对桥下一无所知而恐惧,不如说他是怕自己掉下去性命不保由此观之,盲子到底还是害怕“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的意识形态应顺应时势,看清路子,放大胆子,走自己的路[译文]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栏杆,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己估计只要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盲人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一会儿,力气渐渐用尽了,便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呵!早知道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 大道理(其实)很平实,陷在空想之中,执着而矜持自负的人,看看这个故事该醒悟啊![读后思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有盲子道涸溪( )②第放下,即实地也( )③失手坠地( )④视此省哉(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A.自分失手必堕深渊已 B.蚤知即实地C.握楯长号 D.沈空守寂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盲 人 不 信 握 楯 长 号 久 之 力 惫 失 手 坠 地4.翻译下列句子①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②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5.读过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参考答案]1.①水干 ②只要 ③掉 ④醒悟2.C(A“已”通“矣” B“蚤”通“早”D“沈”通“沉”,沉溺,拘泥)3.盲人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4.①呵!早知道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②执着而矜持自负的人,看看这个故事该醒悟啊!5. 启示:①要敢于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②走出思维的局限,战胜自己,才能获胜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意近即可)孙叔敖埋蛇孙叔敖①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②,杀而埋之;归而泣,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③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④?”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⑤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⑥,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⑦也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一》)[注释]①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时为楚令尹②两头蛇;长两个头的蛇③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 ④安在:在哪里?“安”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在”之前⑤阴德,指有徳于人而不为人所知⑥令尹:官职名,相当于宰相⑦信其仁:信服他的仁慈[导读]本文讲述了孙叔敖少年时期的一则故事,其中体现了孙叔敖善良正直的优秀品质孙叔敖母亲认为她儿子打死两头蛇是积了“阴德”,我们虽然不这样认为,但孙叔敖做了件大好事应该赞扬,而且多做好事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这也是事实中国有句谚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译文]孙叔敖幼年的时候,曾经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

母亲问他为什么原因,孙叔敖便回答说:“(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定要死,刚才我看了一条长有两头的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 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 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对别人有恩德而又不为人所知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所以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读后思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恐去母而死也( )②吾闻有阴德者( )③及长,为楚令尹( )④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2. 与“为楚令尹”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_A.孙叔敖为婴儿之时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此何遽不为福乎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3.下列句子中的“故” 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_A.母问其故 B.扶苏以数谏故C.温故而知新 D.既克,公问其故4.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加两处逗号)闻 见 两 头 之 蛇 者 必 死 向者 吾 见 之 恐 去 母 而 死也5.翻译下列句子①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②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6.你认为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悟[参考答案]1.①离开 ②听说 ③等到 ④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2.B(做A是;CD成为,变成)3.C(学过的知识;ABD义同,均为“原因,缘故”)4.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5.①我听说对别人有恩德而又不为人所知的人,老天会报答他的好处的,所以你不会死的②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6.孙叔敖是一个敢于承担,舍己为人的人孙叔敖母亲认为她儿子打死两头蛇是积了“阴德”,我们虽然不这样认为,但孙叔敖做了件大好事应该赞扬,而且多做好事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这也是事实中国有句谚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意近即可)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①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②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③,河、洛④之士翕然⑤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⑥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⑦时与游酢⑧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选自元·脱脱等《宋史·杨时传》)[注释]①潜心:用心专而深②程颢与弟颐: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③熙、丰之际: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④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⑤翕(xì)然:统一或协调的样子⑥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⑦瞑坐:打瞌睡⑧游酢(zuò):人名,北宋时文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读后思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又见程颐于洛( )②时盖年四十矣( )③吾道南矣( )④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2.下列句中的“属”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A.神情与苏黄不属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幼颖异,能属文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与“孔孟绝学”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A.天柱折,地维绝B.佗之绝技,凡此类也C.佛印绝类弥勒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__________A.一日见颐 B.吾道南矣C.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D.德望日重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一 日 见 颐 颐 偶 瞑 坐 时 与游 酢 侍 立 不 去 颐 既 觉 则门 外 雪 深 一 尺 矣。

6.翻译下列句子①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②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7.读过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8.“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请用文中的词句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并从你的阅读积累中再列举出一至两个尊师和勤学的经典事例[参考答案]1.①拜见 ②大概 ③学说 ④离开2.C(缀辑,撰写ABD均为“类别、种类”的意思)3.B(独特,独到A断;C极,非常;D尽,穷尽)4.A(拜见B名词活用为副词:向南;C名词活用为动词:师从,拜某人为师;D名词活用为副词:一日日,一天天地)5.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6.①(杨时)从小就异常聪颖,能写文章稍大一些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②杨时当时调动官职,但没有前去赴任,而是到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颢,相处非常愉悦7. 启示:①治学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②学生应该尊敬老师,恭敬受教;③求学师门,须要诚心专志;④求知修德,须要信念坚定,不畏艰辛围绕“恭敬受教、诚心专志”来谈即可)8. 从以下三句中可以看出:“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尊师典例:宋濂冒雪访师、张良三拾履;勤学典例:孔子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偷光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