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50KB
约20页
文档ID:47003908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_第1页
1/20

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1.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原因一、原因政治: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政局动荡;政治: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政局动荡;经济(根本):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经济(根本):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思想: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思想: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社会阶级:社会阶级:““礼贤下士礼贤下士””形成的阶级基础,形成的阶级基础,““士士””受重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来源受重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来源二、早期儒学(孔孟之道、当时不受重用)二、早期儒学(孔孟之道、当时不受重用)1 1、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创使人、圣人、孔丘)、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创使人、圣人、孔丘)(1)(1)核心:仁(仁者爱人核心: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谐社会)、礼(维护周礼和谐社会)、礼(维护周礼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贵贵 贱有序贱有序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2)(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3)(3)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因材施教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因材施教等;(4)(4)整理文献:六经(整理文献:六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乐乐》《》《春秋春秋》》))2 2.孟子(战国).孟子(战国)(1)(1)继承和发展孔子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德治德治””思想,提倡思想,提倡““仁政仁政”” (核心)学说。

契合当今的(核心)学说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以德治国”” 2)(2)提出提出““君轻民贵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3)伦理观:性本善伦理观:性本善(4)(4)道德规范:仁义礼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5)(5)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易混易错易混易错]“]“仁仁””与与““仁政仁政””(1)“(1)“仁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爱人”” ,即,即““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主张以爱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2)“(2)“仁政仁政””:孟子在:孟子在““仁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不忍之心”” ,建立,建立““性善论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扩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 3 3、荀子(战国)、荀子(战国)--------现实主义代表现实主义代表(1)(1)君舟民水君舟民水(2)(2)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3)(3)人性恶人性恶--------礼法并用礼法并用三、道家三、道家----------老庄之学老庄之学1 1、老子(春秋、老聃)、老子(春秋、老聃)((1 1)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 2)朴素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方法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朴素辩证法: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方法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3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无为贵(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悲观消极的色彩))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无为贵(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悲观消极的色彩)2 2、庄子(战国)、庄子(战国)((1 1)把)把““道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人与天不相胜(敬畏自然,崇尚自然)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人与天不相胜(敬畏自然,崇尚自然)((2 2)逍遥(心态))逍遥(心态)((3 3)齐物(大与小、生与死)齐物(大与小、生与死……相齐,相齐,P6P6))[ [深层点拨深层点拨] ]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强调““超脱超脱”” 。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主张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顺自然顺自然”” ,荀子主张,荀子主张““制天命制天命”” ,人定胜天人定胜天四、法家(当时最受重用)四、法家(当时最受重用)1 1.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1)(1)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奖励耕战奖励耕战,推行,推行严刑峻法严刑峻法2)(2)代表人物:以法家思想指导变法的有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代表人物:以法家思想指导变法的有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3)(3)韩非子思想:(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战国)韩非子思想:(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战国)①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②②法制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契合当今的法制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国”③”③改革观:不期修古,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今胜于古不法常可、今胜于古2 2.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1)(1)法家的理论对中国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2)汉代以来,独立的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五、墨家五、墨家----------墨子(墨翟、战国)墨子(墨翟、战国)1 1、兼爱: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兼爱: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爱人如己爱人如己2 2、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3 3、尚贤:选(选举)贤任能、尚贤:选(选举)贤任能4 4、节俭:节葬节用、节俭:节葬节用5 5、认识论方面,主张认识以、认识论方面,主张认识以客观实践客观实践为来源逻辑学方面建立了逻辑学方面建立了““类类”” ““故故””等最早的等最早的逻辑学术语逻辑学术语建立起由个别到一般的建立起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的方法论基础演变:演变:汉代汉代以后,墨家学派失传以后,墨家学派失传[ [深层点拨深层点拨] ] 墨家思想体现小生产者利益墨家思想体现小生产者利益兼爱、非攻、尚贤,主张节约,反映了小生产者追求平等、和平和渴望参与国家管理、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兼爱、非攻、尚贤,主张节约,反映了小生产者追求平等、和平和渴望参与国家管理、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体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的愿望与要求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的愿望与要求。

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1.21.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神学化儒学神学化1 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2 2、过程、过程((1 1)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吸收了儒、法、道、阴阳等家的思想):(吸收了儒、法、道、阴阳等家的思想)①“①“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思想;思想; ②“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③③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④④提出提出““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提倡孝道 (迎合汉武帝加强专制与统一的需要迎合汉武帝加强专制与统一的需要) )((2 2)汉武帝全面肯定儒学的措施:)汉武帝全面肯定儒学的措施:①①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②②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③教育:创建太学教育:创建太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化的标志) ,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3 3、结果: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思想的大一、结果: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的大一统;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统巩固了政治的大一统;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1.31.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标志着儒学走向思辨化和哲学化标志着儒学走向思辨化和哲学化1 1、兴起背景:(、兴起背景:(1 1)魏晋至唐代,佛教兴盛,儒学正统地位遭受冲击)魏晋至唐代,佛教兴盛,儒学正统地位遭受冲击((2 2)三教并行局面(佛教)三教并行局面(佛教 儒学儒学 道教)道教)((3 3)北宋儒学复兴运动(韩愈,李翱)为宋明理学产生)北宋儒学复兴运动(韩愈,李翱)为宋明理学产生((4 4)吸收儒、法、道三家思想的产物)吸收儒、法、道三家思想的产物2 2、理学概念: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学概念: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理理””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3 3、理学发展阶段、理学发展阶段((1 1)奠定基础: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奠定基础:北宋儒学复兴运动((2 2)创立: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创立: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3 3)成熟:南宋朱熹)成熟:南宋朱熹((4 4)进一步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4 4、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 1)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①---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物;②②天理的核心是天理的核心是““仁仁”” ,仁是与万物俱生的;,仁是与万物俱生的;③③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南宋:朱熹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孔孟,思想: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孔孟,思想:①①理气论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气不可分离,理先于气而存在;理气不可分离,理先于气而存在;②②修养论修养论————强调循序渐进,强调仁,强调无私无畏、社会责任心等;强调循序渐进,强调仁,强调无私无畏、社会责任心等;③③社会政治理论社会政治理论————认为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儒家干政的关键是认为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儒家干政的关键是““正君心正君心”” ;; ④④伦理观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 ⑤⑤格物致知(通过探究获得真理)格物致知(通过探究获得真理)成就:成就:《《四书章句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